在北美,孩子从小就要培养的是独自生活的能力,所以长大后,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在公共场所, 你可以看到许多当地人是一人静静的读书或听音乐。 而我们华人,也许一早接受的是组织教育, 不知道如何独处,顺理成章的喜欢扎堆,喜欢有个团体的生活,那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似乎代表着温暖和安全。
飘洋过海来到北美,发现很容易交朋友,巴士的车友,教会的教友,球场的健友,各种华人集会的同乡或校友。但维系一段友情却很难,因为谁也不会承诺能陪伴多久。朋友,绝大多数只是阶段性的。只要打开你的手机联络单,一一回忆一番:那年一起疯着蹦迪的舞友还剩几个与你有联系;那个与你分享人生最浪漫的圣诞夜的一群团友,至今有谁会履行约定今年再聚;那个曾经恨不能煲电话粥煲到糊的知心朋友,还记得最近一次通话是什么时候;你那个促膝谈心,相见恨晚的红颜知己,又有多久没有联系了……
飘泊海外,人生的变数似乎太多, 工作, 身份,居住,使太多的人在这里不过是匆匆过客,情感只是奢侈品,属于可望不可及的易碎品。即便是苍茫人海相遇某一人,相知相交一段,千万别以为有段传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那大多也是你人生的过客, 来得匆忙,走的无声无息, 或许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古人云:人生有一知己足以, 言外之意, 一人之外都是过客。既然都是客,大可不必伤感那过客的惊鸿一瞥,飘然而去。 何不心存感激,毕竟有人在你漂泊的旅途中相伴了一段,哪怕是匆匆,那也是享受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