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点是不能完全怪外交部本身的。这不是外交部能控制的事。
外交部第二大的问题是用了太多的学外语出身的人。学外语的人很自然地会对所学语言的国家的文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亲近感。这种潜移默化是在一个长时期中造成的,这些人本身是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的。在代表中国和这些国家谈判利益的时候,这些下意识的亲近感是有可能发生作用的。再一个,这些学外语的人无论如何聪明,还是没办法比得上那些国家说本国语言的外交官,因此有可能在谈判交往中发生语言、思维跟着别人走的情况!功夫都花在外语上的外交官很有可能反而对本国的利益、立场产生忽略的情况。我们初学外语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经历:第一次用我们少的可怜的词汇量和外国人交谈的时候,有很多词儿根本没听明白,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会装模作样地说:Oh, yes! I see,I see.其实呢,我们心里根本就是一团糊涂!外语学的很好的职业外交官其实也会发生这样的事,虽然比初学者会少很多。
现在的中国外交部,除了很专业的司局如条法司等少数几个单位,其他的从部长到科员清一色的学外语出身!那个杨洁篪,典型的上海男人,学外语出身。你要告诉不认识他的人说,这是汪精卫的翻译官,十个有九个会相信!至于那个“韬光养晦一百年”的吴建民,我都懒得骂他了!
我觉得中国的外交官来源不应该局限于外语院校,而应该像建国初那样启用大批经过实际斗争考验的军人,或者是公安战线第一线的员警等。不会外语并不是了不起的问题,可以用外语专业的翻译就是了。(其实像杨洁篪、吴建民之类的人充其量就是当个称职的翻译的料!)这样可能更能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外交也可能更有声有色一点,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让人觉得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