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的疑问
最近,天安门广场悄悄的立起一座孔子的青铜立像,像高9.5米,位于国家博物馆(原历史博物馆北门)。
这对于通常干个屁大点儿事儿都要大轰大嗡的宣传部门,在万众瞩目的天安门广场整这么大动静,居然悄无声息的,真正是奇哉怪哉也。
孔子现身天安门当然轰动,想不轰动也不行,一时什么“中华文化复兴的信号”、“国学热的标志”、“是国家文化自觉、自强、自信的标志”、“是历史的选择”好评如潮,甚至有位教授说“这个孔子像总高9.5米,寓意孔子九五至尊的地位。”
用心险恶?
就凭这句话,该教授就得送大西北劳教去!他可能忘了,诺大个广场,号称世界上面积最大,一共有几个人在那儿啊!南边还躺着另一个呢!孔子成了九五之尊,南边那位是几加几啊!
当年在考虑给南边那位建纪念堂时,曾有数个选择,香山、故宫、及广场,最后还是广场派占了上风,选了原中华门的位置,并有“两厢拱卫,众星捧月”之说。虽然当年不能明着请阴阳师堪看,但就凭此八个字,也足以说明肯定在风水上有所考虑。可是,当时谷牧领着的那群人真不明白“南向”的含义吗?!
如今来了个孔子占了广场东,躺着的占了南,这于风水也大不利,至少西边还得招聘个什么镇得住的人物立在那儿才稳的住,否则,不光进一步破了南边的道场,广场也将更多是非。
且孔子是立像,南边的是躺着的,这一立一卧似乎很不和谐,或藏着点儿什么讲究。还有,广场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场所,孔老二面北而立,正好面对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同志,孔子本一介文人,此番竟佩剑而立,犯冲不说,还含杀气啊!
不知道以后逢五逢十时还阅不阅兵?想着阅兵车开过,孔老二低头俯瞰检阅者。你说检阅的跟不跟他打招呼?
难不成也问候一下:“孔夫子好!”孔同学如何回答呢?他肯定不会答“首长辛苦!”,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没“首长”二字。看来只好应一句“克己复礼!”了。
百年复辟?
孔老二现身天安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近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反动,或叫复辟。
“新文化运动”即是后来“五四运动”的先导。当时最著名的倡导者有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周作人等。
而“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为其战斗口号,是因为袁世凯要称帝,特别提出“尊孔复古”。康有为、严复、陈焕章等保皇党提请定孔教为国教,并发动遗老遗少们联名上书,一时人人穿宽袖大袍、言必以“礼”,闹得乌烟瘴气的。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并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Democracy 和Science的首字母音),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政体,儒家千百年来的礼教已经大失民心,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
如今的执政党从思想体系上基本上是反儒的,现在立孔老二什么意思呢?
孔学=国学?
孔子为首的儒家代表不了国学,这在当年新文化运动中已经有明确认识“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思想界极端活跃的春秋战国时,其实真算不上什么,反而是法家、纵横家、墨家在列国纷争的过程中出尽风头,即使是空谈,那也远比不上老庄的潇洒、名家的“名”“实”雄辩、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句现代点儿的话,那时候,没人带孔老二玩!周游列国,没人爱听他的白话,也拿不出什么治国方略,称霸一方的正经主意,就请他上路了,经常饿肚子,没饭吃,到处打食儿去。“惶惶如丧家之犬”。所以后来收学费(束修)一定要肉干,那是饿怕了。
就他那学问也未必高明到哪里去,“日之远近”、“城车谁让”,自诩大学问家竟让学龄前儿童给问瘪子了。
只是到了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咸鱼翻身,有点腥味儿。而就是这股迂腐之气,弥漫中华千八百年!
立了孔子像,国人素质就提高了?
国人现在的精神状况就不说了,因为没法说。
那么立了孔子像,国人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就能提高了吗?未必。
在CCTV大讲特讲《论语》的于丹教授竟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一句中的“小人”解为“小朋友”、“儿童”?!紧接其后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没法解了。教授尚且如此,就凭此来启迪国人的文化素质,真得满地找牙去了。不是被打掉的,而是笑掉的。
不客气的说,《四书五经》里,最没内容和肤浅的就是《论语》了。
哪为什么孔家老二又成了“至圣先师”了呢。董仲舒要立孔子就看中了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孔子大肆吹捧的所谓“礼”。以致于其后的历代帝王均心领神会,给孔老二不断的加官进爵。到了二十一世纪了,竟有教授吹其为“九五之尊”了。
其实,稍微多看儒家几本书的都应该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说法才是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权威注释。
说得明白点儿,首先是当皇帝,当头头,当干部的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当领导必须要做到的“礼”。今天把孔子像立在天安门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是的话,哪到是国人的福音。上梁正了,国人素质才有可能提高。
如此匆忙立了孔子像,不太明白,或者有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