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车轱辘话话红楼(50)惭愧当年石季伦
车轱辘话话红楼(50)惭愧当年石季伦
红学研究,涉及过一位乾隆年间的人,他叫明义。
明义,姓富察, 号我斋,镶黄旗人。可能生于1640年左右,小雪芹二十岁余。我在[虎兔相逢大梦归]一文中提及的乾隆爷的孝贤皇后,就是他的亲姑姑。他的伯伯是傅恒,官至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死后谥文忠,号文忠公。明义本人是乾隆的侍卫,负责皇帝的御驾,可以说他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没有直接的资料显示他和穷愁潦倒的曹雪芹生前有过过从,但他写过一组读《红楼梦》的诗。在诗前有一个续,讲他从曹雪芹那看到《红楼梦》。
最早把这事披露出来的是清代大文豪袁枚,所以可信度极高。现代的红学家们大海里捞针,真的找到了明义的诗集,叫《绿烟锁窗集》。(我1975年为老父亲找资料,曾勇闯首都图书馆,亲眼见过这个海内孤本,自豪一下。)里面确实录存了名为[题红楼梦]的二十首诗和几行字的序。所以,这组诗和序就成为了红学家研究的非常重要资料。
序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从“书未传世,鲜知者”可以看到,明义看到是很早期的一个钞本。他随后写下的二十首诗词,是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回顾和议论。让研究者奇怪的是,很多诗句所涉及的故事,在流传各版本中,没有对应之处。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不知道明义说了些什么和为什么说。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他看到的《红楼梦》,是很早期的手稿;经过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很多文字和故事被改动和删却,所以我们现在看不到了。如果我们承认这是符合逻辑的正确结论,那么,我们也可以用现存明义的诗词,去考证探索那些失去和未完的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后四十回中,那些主要人物的归宿,和曹雪芹当初的设想,究竟有多大的差别。
《题红楼梦》二十首诗的最后一首,是对贾宝玉和大观圆结局的咏叹: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前两句不难理解,就是从富贵到破落的变化。第三句问那些如花似玉的红楼女儿的归处、结局,因为主人公是“王孙”,是贾宝玉,而且全书的中心是宝玉黛玉的爱情,所以,这句其实问的就是黛玉的结局,也不难理解。最让人思考的是最后一句:“惭愧当年石季伦”。
石季伦既石崇,西晋的巨富,官僚大户人家。《晋书。石崇传》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也是使石崇为后人广为传言的重要原因。
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 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 王允、齐王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这也是广为人知的美女绿珠的故事。石崇为与佳人共享风月旖丽的生活,他修建了豪华秀美的“金谷园”,尽享人间欢乐。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金谷园遗址前,曾写过一首诗: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借景抒情,怀念为石崇遇迫害而跳楼身亡的绿珠。再以后的文人,把这段往事,作为典故,说人们为爱情,不惜一死,以示心迹!《红楼梦》里,就有两个用这个典故的文字。
一是林黛玉在[五美吟]有一首咏绿珠的七绝: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说绿珠石崇生死相依,“同归慰寂寥”。
二是宝玉在晴雯死后,撰写晴雯诔文,里面有一句:“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这“梓泽”就是石崇“金谷园”的别名。宝玉把晴雯比拟为绿珠,把大观园比拟为金谷园,用以表达对晴雯的爱恋。但人人都知道晴雯是黛玉的化身,写给晴雯的话,实际上是写给黛玉的。(晴雯诔文中,宝玉改了一段话:“茜沙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头,卿何薄命”,黛玉听后,立即神色大变。就是例证。)
写书人用了这个典故,批书人也用了这个典故,说明他们是知道为什么的。文人们不会用错典,不会表错情,那明义的“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这一句,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红楼中某个女子的结局,她死的时候的激烈程度,能使得当年为爱情舍身跳楼的绿珠相形失色,使当年的石崇也惭愧有加呢。
真有这个女子?她是谁,下次谈。
渔樵耕读 发表评论于
史迷兄客气了。常青坛我常去的,只是最近大迁徙以来,家还没有安顿好,工作也太忙,俗务繁冗,头绪太多,抽不出整块时间也静不下心来写点东西 - 很羡慕兄台读书不止,笔耕不辍。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渔樵耕读的评论:
谢渔樵兄辛苦和分享,连同上次您的回帖,一起表示感谢!
您说的对,"王孙"是贵族子弟的泛指,应该不仅仅是王公的子孙.
问声好!近来有何大作?知道您总在茶轩,很抱歉,我不去那发帖回帖,不能当面向您就教.如能多在常青见到您,实在荣幸!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Timberwolf的评论:
谢谢回复!我没在意,有人辩驳,是好事;再说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哪能自以为是呢:)
只是在这首诗词里,我确实看不出除了是指曹雪芹,还能有什么其它所指.因为急于出门,不便多写,就反问一下您的看法.
大家讨论交流,是让人高兴的事.另外,别叫"大侠", 真的不是.再谢!
渔樵耕读 发表评论于
“王孙”泛指贵族子弟,隐士或年轻人。
如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又如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希望有助两位解惑。
Timberwolf 发表评论于
回复史迷的评论:
史大侠别在意,山野村夫的话只是出于好奇,就事论事,没别的意思。明义的诗还真是第一次见。单看这一首,“王孙”应是指书中主角宝玉无疑。但“王孙”乃金枝玉叶,是主子,与公候伯之流打工的大不同。明义是“皇亲国戚”,且身处盛世,不应无故而发悲兆纖语。除非原稿中宝玉即是皇家一脉亲王之后(瞎猜的),或者此诗并非写宝玉,再或者明义本人已潦倒失意而写自己。诸般疑点,望史大侠见教。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Timberwolf的评论:
谢谢!那请教一下,"王孙"是指谁?
Timberwolf 发表评论于
贾家是“公”。贾宝玉不是“王孙”。文人们不会用错典,明义更不会。
难道在《红楼梦》早期稿中宝玉是王家后裔?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qiaoshe的评论:
您过奖了.下集也写出来了,请商读:)
qiaoshe 发表评论于
好文!好文!读红楼梦,不读您的评论,将是一大遗憾!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critical的评论:
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典故,就算没白写:)
问声好!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无去来处的评论:
您都知道啦:)
红楼的确是百读不厌的:)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房崇的评论:
房兄,房子修好了,再重回红楼? 你不写写,太可惜了!
拜个晚年!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留意的评论:
谢谢留意:)常来玩.
她不曾与宝玉同归,但确实是为宝玉而归的.
"玉碎"是值得歌颂的:)
critical 发表评论于
绿珠石季伦原来是这个典故,读金瓶梅时见其名而不知其事。谢谢介绍!
无去来处 发表评论于
啊,别下回再说,这就说吧!
我也喜欢红楼,不过不敢研究。只是有空就拿出来看看,随便从哪一页开始都可以,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想。
房崇 发表评论于
您这儿是心灵的港湾,一洗俗尘。
留意 发表评论于
落花犹似坠楼人。
原来是杜牧的句子。
我以为是现代那个红楼小说作家西岭雪的句子呢。
她把迎春写成坠楼而死。
和绿珠一样。
绿珠是个傻子,何必为一个把自己当成炫耀品,后来因为太奢华招灾了而又嫌弃自己的男人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那时候,绿珠还是可以选择的。
就像黛玉,迎春等人,选择生命留存,也许会有好的结果,为何惨烈而死呢?
都是那句“玉碎瓦全”闹的。
留意 发表评论于
以死做爱情的证明,自古到今皆有不断。
不用说肯定是黛玉女士以死谢情了。
黛玉死时和宝玉同归?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大雨和小雨的评论:
有时间,还是应该看看:)
问好!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简丹儿的评论:
谢谢!您慢慢地看着:)
绿珠是很刚烈的,值得敬佩!
大雨和小雨 发表评论于
没看过红楼,我的预感是看了会叹息这个世道太黑,人情世故太复杂。
简丹儿 发表评论于
实在是好看.
只是感叹,为爱情以死做证的女子.....
一点一点在补课,太有收获了.谢谢您.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红袖添香老板娘的评论: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上座的,还不知道要说的是什么:)
红袖添香老板娘 发表评论于
刚才在这里写了一堆读后感,一不小心弄不见了,我很生自己的气.不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