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说的闯王不是指李自成,而是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他死后李自成继承了他的称号。
最近发现网上自媒体有大量文章说三国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1400年后被高迎祥尝试了,遭到惨败,证明此计不可行。诸葛亮是对的。
其实这些说法只限于网络文章,我注意到史学界并未为此背书。当然也没见到驳斥。我来考证一下。
按此说法,高迎祥从汉中率领五万兵力出发,通过子午谷意图偷袭长安。但在出口处黑水峪遭遇明军,最后兵败被俘。此说法最大的漏洞是,高迎祥从未占领过汉中。李自成部曾经在汉中附近作战,但未获得什么便宜就流窜到其他地区了。支持高迎祥兵败子午谷出口处黑水峪的史料出自于野史和民间传说。
明末天下大乱,直到清康熙年,中国百姓才再次过上了太平日子。当年听故事的小孩此时已是向子孙讲故事的老翁了。张献忠曾经占据四川汉中等地区,老百姓很可能把张献忠的军队与高迎祥搞混了。山区民众本来就消息闭塞,看到两拨人打仗,估计一般情况下搞不清双方主将的确切姓名。不像现在动动手指头Google一下就行了。
明初《三国演义》成书,到明末时,普通老百姓对此书已经耳熟能详。当时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肯定会尝试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企图拿下长安。但同样原因,明军也对此早有防备。所以非常有可能张献忠的一支军队在子午谷出口被明军击败,主将被俘或被杀。当时的小孩子多年后把此事当做高迎祥的事迹来讲。
明史中有详细记载,高迎祥聚集了13路义军,共十几万军队由河南向西杀过来。企图攻下潼关,进而西进拿下长安。流寇政权并非不想建立根据地,而是很难打下大城市,即使打下了也很难守住。高迎祥企图拿下长安,然后依托潼关守住关内地盘,与张献忠拿下四川汉中一样,都是建立根据地的尝试。但高迎祥最终未能攻下潼关,陕西巡抚孙传庭重创其军队。高迎祥在撤军时,明军从潼关杀出,围困住高迎祥的军队。使其在山区分散突围时被俘。明史明确记载其被俘于潼关以东。他从未打入关内,潼关以东是他最接近长安的位置。
小时候听红色史学家兼御用文人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里面就多次提到潼关之战使得革命形势陷于低谷。不过我现在能回忆起的主要情节是起义军学习八路军,帮老乡挑水种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之所以觉得明史更加可信,是因为其官方记载有具体人物,地点和战斗情节,也有战报文书证明。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也是有官方战报,被史学界广泛认可。但死无对证,所以仍然有不少质疑者觉得可能是军方为表功虚报战绩,李自成可能逃走当和尚了。历史上类似的质疑基本上是无解的。而高迎祥是被活捉,然后被押解到北京凌迟处死。中间有无数次机会验明正身。比李自成的下场更令人信服。
对于子午谷奇谋本身,确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谋划。《三国志》记载极为简单,只说要分两路出击,最后诸葛亮与魏延会师于潼关。描写曹魏的史书《魏略》记载较为详细。当时魏延提议率领五千精兵,及五千后勤补给部队,用十天穿过子午谷,突然出现在长安城外。此时魏国官二代公子哥兼窝囊废夏侯楙一定会被吓破胆,为体现执政能力,必然收放自如地从水路仓皇而逃。拿下长安后只需守住城20天,诸葛亮的军队从宽阔大路褒斜道进入陕西杀到长安,大功告成。
这个计策有许多问题,怪不得诸葛亮认为过于冒险,不愿采纳。子午谷是一条狭窄的崎岖小道,十天到达是最理想状态。稍不顺利就有可能延误时间。而诸葛亮的大军用三十天时间打到长安谈何容易。后面的六出祁山,每次就是在刚出秦岭后就与魏军纠缠,从未深入到靠近长安的位置。最关键的是,夏侯楙虽然是个草包,但其手下将领不是,长安有相当力量的兵力把守,夏侯琳万一没被你区区一万军队吓破胆,决定不跑呢?从预计十天时间来看,五千精兵应该是铁骑,擅长野战,而不是攻城。攻下长安这样的大城基本不可能。如果五千铁骑覆灭,小小的蜀国基本就game over了,从此只能防守,几十年间将不再具有进攻能力。
《三国志》中说的两路军队会于潼关值得注意。如果夏侯琳不弃城而逃,魏延军可以绕过长安直接拿下潼关。因为潼关在魏国腹地,不可能有兵力把守,但拿下后,如果二十天后诸葛亮的大军未能如期到达,魏延这一万人很可能在关内关外的魏军夹击下被全歼。
最主要的是,虽然潼关可以挡住关外的魏兵前来支援,但关内其他地区还有司马懿和郭淮两位名将。只要时间稍长,两路援军就赶到了。
看三国演义,郭淮就是一个庸才。在诸葛亮死后的司马昭时期,姜维进攻魏国失败时,他死追姜维,被姜维回身一箭射死。成为罗贯中为姜维失败找回面子的工具人。在各种三国游戏中,都被设定为武力值极低的四五流武将,是专门给玩家送人头攒积分的。历史上,郭淮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准确预测到赵云率领的从褒斜道大路进攻的部队是佯攻,加强了其他几个穿过秦岭道路口的防守。使得诸葛亮一出祁山就遭遇魏兵,没有赚到什么大便宜。而名将郭淮最终是正常死亡。这其实也从侧面证实了魏国有人才,魏延的奇谋很难得逞。
高迎祥出子午谷不真实,但历史上还真有借用此计的。东晋时,桓温北伐,就派出了一只军队穿过子午谷直取长安。但是路上遇到雨雪交加,花了一个月都未走出子午谷。最终被人发现。前秦苻坚急派兵前去以逸待劳,在出口处一举将疲惫不堪的东晋军队歼灭。
由此可见子午谷奇谋确实及其凶险,胜算不高。但历史上的名将除了一点运气,都是庸才造就的,对方犯错,名将才能一战成名,否则只能耐心的对峙等待。所以,魏延的计策也不能全盘否定,在形势不利时,可以作为围棋中的胜负手那样的放大招来使用。
战国时,廉颇与秦军对峙于长平,彼此都没有犯错,只能长期对垒。但赵国国力弱,对于供给四十万大军感到吃不消。赵王只好寻求突破,让有着很高名望的青年才俊赵括去赌一把。赵括其实并非第一次统兵,以前跟随父亲赵奢打仗,曾立下几次战功。所以才会有名望,不是全靠嘴巴。所以秦国才会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才会派间谍鼓动赵王用他换下廉颇。赵括一上任,秦国立即悄悄派名将白起接管军队。因为与廉颇不同,赵括有可能给名将机会。而赵括被任命的前提就是要主动出击,所以他挺冤的。
孙权启用有名望的青年陆逊其实也是一次赌博,但运气不错,火烧连营,大破老江湖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