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翻译 n'import quoi, 法语原意是:无论什么,无意义,甚至:什么名堂, 乱七八糟, 因为法语有一句话是:Tu fais n'import quoi !你搞什么名堂, 你在搞什么,乱七八糟
而这里 《Le grand n'important quoi 》是一本书名,是法国著名电影演员Jean Pierre Marielle 写的, 写他自己的一生,自嘲自己是一个《 巨 乱七八糟?巨无意义?》 按现在的时髦语言是:浮云,巨浮云?
喜欢这位电影演员还是从他在电影《Tous les matins du mond 日出时让悲伤结束》开始的, 他在电影中扮演一位法国十七世纪的一位古琴大师,音乐大师桑德•哥伦布(Jean-Pierre Marielle 饰)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他带着两个女儿远离喧嚣,过着隐居的生活,每当他演奏手中的维奥尔琴时,妻子的倩影便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沉默孤傲, 就连皇宫的邀请也不予理睬,好在是发生在法国,法国皇帝再至高无上,还是敬畏上帝,不敢为所欲为,如果这事发生在封建中国,什么古琴大师,几个头都得落地,谁敢违抗天子之命? Jean-Pierre Marielle 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话不多,把角色的大发雷霆,哀声叹气,最后木木无奈的神情表演得很到位,眼神,身体语言细腻感人, 让我感受到几百年前那位为音乐生为爱情活那位孤独老人的心境,这是我最喜欢的法国电影之一。
昨天在法国电视3台《la Vie privee私生活》对他和他近年新婚妻子的采访时, 我看到的是一位很淡泊开朗逆大众思维的老人,当记者问他你的荣耀的职业生涯, 他马上反问:什么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对警察,军人还说得通,对演员职业是n'import quoi, 在他眼里什么都是浮云, 什么都不是那么重要。
西方文化,特别是法兰西文化反叛的成分还是很重,从小孩到老人都有那么点,我在想是不是他们很重视哲学教育,法国中学生无论文理科都得考哲学,法兰西大革命也造就了法国人感想敢干,鼓励大众叛逆 反思尝试犯错,犯法没问题啊,那就坐牢吧,我不懂只是猜法国监狱的饭菜应该比麦当劳好吃吧,因为法国人最爱唠叨人权,吃权....。
看到法国人这样的大胆反思,很开心,自己来自另一个文化背景,是另一个极端, 法国是放,我们的文化是收, 前者外松内紧,后者好像总是紧的,从古到今,从小到大, 养成了我们以自律为荣,老法是以叛逆为荣,好像整个民族总是在青春叛逆期一样的,就算他们这么放,这么逆,好像还是抱怨重重,看来人就是很难彻底开心满足的,无底洞, 如果让法国人试试过过无酒无肉无奶酪的佛教徒生活,可能很多人会喊瓜瓜了,说不定第二次法国大革命都会再起,不过在法国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其他信仰, 有不少佛教徒, 我知道的就有一个朋友的法国妻子,他们很有组织,定期小组讨论开会的。
无论是放还是收,人来到世界免不了与错误相随,还不如让孩子们从小就感知这一点, 对自己有收有放,宽容别人也久不久来点宽容自己,快乐人生,不要像我们熬了这么久才开始有点相通, 给自己松绑,但总比跟天斗地斗跟自己傻斗,直到人生最后一天在病床上猛醒想捶胸顿足手没力腿软麻力想打自己一顿也木力后悔要好, 是不是?
不同的文化,民族,不同的人生观和视角,不同的活法, 在一个世界可能是黑,到另一个世界可能又是白了
越说越远,这本书我没读,只是看到书名引发的感想,赞叹老法这种大胆自嘲, 一般来说到老年,职业生涯的尽头,多数人都想留下英名,完美的句号,感叹号,而这位法国电影演员却自嘲自己的:巨乱七八糟,书的封面他嘴里叼着烟,带着了礼帽,穿这大衣不扣扣子,抬头仰望天空,整一个老反叛,让人同声大笑+掌声!如果在另一种文化里他这付样子可能会被骂成老不正经了。我想这本书可能作者想说的可能还是:人生不是那么直线型,需要点快乐的曲线, 需要尝试,也需要放弃,人生最后留下的还是那颗心伴随自己终生的,其他都是浮云?不论信仰如何,人生到最后都把自己掏空了, 再快乐地远去...回归自然, 人天地合一, 谁都逃不过这样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