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起义报》1月26日文章 原题:资本主义危机(作者比利时作家马克·范德皮特)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和就业危机。我希望从长远角度和多层面来讨论这个话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当前的危机: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和地缘政治(军事化和战争)。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利润的最大化,目的是积累资本。这是由相互竞争的、使国家服从于本阶级共同利益的一些个人资本家来实现的。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积累模式已经逐渐陷入了僵局。
利润的产生是通过工作。利润的基础是工人创造的价值高于工资的价值。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亦然。此外还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到潜在利润:机械(技术)成本、与自然的交换(原材料、能源和废弃物)和税收。
在资本主义崛起的过程中,特别是上世纪 50年代,以下四点因素制约和损害了资本主义利润的获取:
1.工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地缘政治局势及其社会斗争的影响下,二战后这些国家的工资水平普遍提高,而且这一趋势得到了保持。
2.技术。作为与资本主义对手竞争的需要,为了提高生产率,技术以利润的来源——劳动为代价得到了发展。
3.自然。不断扩大生产和不断上涨的资本劳动比率导致了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匮乏,继而造成成本增加。污染和清除废弃物也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
4.税收。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得到充分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但却是以税收增加为代价。
利润率减少的 趋势并非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繁荣和衰退交替的循环过程。每个资本家都试图支付尽可能低的工资,创造最大化的利润。但是,由于所有工人的工资总和构成了 消费(购买力)的基础,于是产生了一个矛盾:在生产最大化的同时,消费水平却出现下降。因此生产的过剩危机便频繁发生。
为了能摆脱长期利润率减少的趋势,资本主义至少已经试验了五条“逃生之路”,但都不成功,而且适得其反,矛盾反而加剧了。然而,资本主义却还在继续验证这些路线,它们是:
1.新自由主 义。这是资本主义为遏制工资和税收上涨而发起的一次攻势。从微观经济角度看这是有益的,但是从宏观来说,它却破坏了购买力,从而引发了生产过剩危机。上世 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八九十年代以及之后的2000年。新自由主义削弱了国家在必要时干预经济的能力,它为金融脱轨创造了条件。
2.全球化。 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解体、中国改革开放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给了资本主义一些喘息的空间。在全球化时期,融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劳动力数量(利润的源泉)翻番, 新兴国家的廉价商品保证了低工资,同时使出口贸易和投资得到增长。但是,新兴经济体却是从全球化中受益最多的国家,它们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北南国家的关 系。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北方国家500年来对经济的统治权开始走向瓦解。
3.债务。债 务创造了新的购买力。石油危机之后债务首次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利用。“石油美元”被注入发展中国家,提高了它们对消费品和发达国家先进设备的需求。其结果是 造成了80年代严重的债务危机。去年,多数北方国家政府都采取了紧急措施,在不久的将来这将制造出巨大的债务陷阱。
4.财政爆炸。主要是寻找虚拟经济的利润。投机和金融领域的利润并没有创造出价值,或者说创造出的是虚拟价值,或是从其他部门挤压价值(利润)。虚拟价值的积累有时无可避免地会制造出金融泡沫,但这种泡沫迟早会破裂,伴随而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
5.美国的军 事扩张。军事武器和装备贸易并不依附于消费者的购买力。即便是在危机时期,特定部门的军事订单贸易仍可以得到保证。此外,军事统治权是巩固势力范围、保护 一种货币的统治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当经济地基开始动摇的时候。然而,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冒险代价高昂却没能换来期待的成果。与此同时,巨额 军费开支还给美国政府带来了高赤字。美国的军事积累已失去了经济基础,存在捉襟见肘的危险。
因此,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特质——追逐利润及其无休止的积累正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