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大雪封门,一口气看完了Elie Wiesel 的 Night 一书的英译本。Wiesel 是德军集中营的幸存者。 他1928年9月30日生于罗马尼亚,至今著有57部作品。Night 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初版于1958年,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I(Wikipedia info)。
1944年的春天,年仅16岁的作者和父亲被关进了奥斯维新,随后辗转在不同的集中营,直至1945年4月10日被美军救出。他把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写成了这本自传, 通过一个十六岁少年的眼睛向世界再现了当年犹太人在集中营所遭遇的非人磨难和他自身的痛苦蜕变。他不仅仅记录了一段沉重的历史,更记录了极端环境中扭曲挣扎的人性。看这本书,心是沉甸甸的。求生的本能,饥饿的煎熬,良知的挣扎,无边的恐惧,无从逃遁的死亡,被拆散的家人,被扼杀的的纯真,被践踏的尊严,被摈弃的信仰,被麻木的心灵,被摧毁的意志。。。全书字里行间展现的是一颗少年对人性道德信仰日益绝望的心。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通红的大焚炉活生生吞噬;被迫直视一个因饥饿偷食物被送上绞索架却尚未断气的稚嫩生命;定期剔除体弱者的筛选中的兔死狐悲;身边的难友心力交瘁在雪地中倒地身亡却连停步的机会都没有;一个热爱音乐的少年被慌乱的人群踩倒,却奋力护着千方百计保留下来的小提琴,弥留之际奏响了贝多芬的旋律。。。书中的描述处处触目惊心;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处。
其一发生在德军溃败之前押着集中营的俘虏仓皇撤退的途中。押运俘虏的火车停在德国境内的一个小镇稍作整憩。车上的俘虏们只有一条薄毯御寒,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已在酷寒中苦捱了近一个星期。当地的居民戏弄他们,向车上扔去了面包,从而引发了残酷的食物之争。一个父亲在人堆中抢到一小块面包,就在他把面包送往嘴里时,他的儿子夺去了父亲的战利品,对父亲的哀求置若罔闻。然而儿子遭到了同样的命运。饿红了眼的人群转瞬扑向了他。等到争抢平息下来,车厢中多了两具尸体,一具是那个父亲,另一具是他的儿子。两者都是伤痕累累。 死者被抛出了车 厢,身上的衣物被活着的人剥下御寒。
其二发生在俘虏们跋涉到终点站,Buchenwald集中营之后。一路上的艰苦恶劣使得作者的父亲日益衰弱,到达目的地后终于卧病不起,被遗弃在板房的角落里同其他的病者一起等死。奄奄一息,神志不清的父亲由于便溺在床,先是被同室拳打脚踢, 随后又被抢走本就少得可怜的伙食。作者对无力保护父亲心怀罪恶感,但同时,他又满怀矛盾地希望父亲早日病亡,这样他就不用再照顾他了,并且可以吃到双份的伙食。濒死父亲被盖世保鞭打,他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同在一室的作者却由于害怕挨打躲在自己的床铺上没有作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