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四季:惊蛰(3)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那个夏天,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着实体验了一回乡村生活的快乐。每天,我舅舅们的孩子们一准一大早就跑来把我从床上叫醒,吃完早饭,一起去村里打谷场边的大树上去掏鸟蛋,到玉米地里去捉螳螂,用玉米杆作成枪玩打仗,或者去附近村子里看戏。傍晚,我拉着姥爷坐在葡萄架下,缠着他讲故事,讲了一个又个。这些故事在我姥爷去世后,我的几位舅舅们又在不同场合反复讲起,其中有一个故事被讲述得次数最多。我离开村子那天,所有的小伙伴们都恋恋不舍。后来我才知道,我的这些表弟表们平时都需要帮父母干活,因为我来了,他们的父母才特许他们来陪我玩,这也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一个夏天,因此格外不想让我走。 

华北沦陷以后,日军在冀中平原的广大乡村地区盖了不少炮楼,白洋淀东北方向十华里处就有一个。炮楼建在一片开阔地上,四周用铁丝网围住。炮楼顶部架设了一架探照灯,每到晚上就四下照射,另外炮楼顶从早到晚有人站岗,一般是名日本兵。新堂所在的游击队接到上级的一项任务,让他们配合部队拔掉这个炮楼。这个时候的新堂,已经是游击队的一名支队长。接到命令,新堂他们按照过去的几次拔炮楼的经验,知道一般来说驻守在炮楼里的日军少,伪军多。他们准备先抓一名在炮楼里的伪军,做通他的工作,使其成为内应,到时候里应外合。很快,游击队的侦察小组选好了一名伪军,趁着黑夜摸进了他的家,该伪军很快同意为游击队工作,并且约好行动时间。他告诉了游击队铁丝网的结合部位,答应到时候,他会借小便的机会出来,把铁丝网打开一个小口,以便于游击队进入。然后他寻找时机干掉炮楼顶的哨兵,或者设法使他回到炮楼里。只要游击队一看到哨兵从楼顶消失,立刻开始行动。他还透露,炮楼里有三名日军,八名伪军,一挺机枪。日军除了顶楼放哨的,其余两人一般会在二层睡觉。 

第二天夜里,新堂率领着他的小队跟随着八路军的一个排在离炮楼一定距离的一个沟里隐蔽起来。新堂事先查看过地形,知道这个沟是到炮楼之间唯一适合隐蔽的地方,其它全部是开阔的平地。在看到哨兵消失之前,他们不能贸然出现在开阔地上。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哨兵仍然在楼顶。新堂主动要求接近炮楼,去侦察一下情况,获得排长同意。新堂摘下枪套,把手枪别在后腰的皮带上,爬出了沟,匍匐前进。不一会儿,他来到了约定好的铁丝网结合处,发现它仍上着锁,并没有被留出开口。新堂决定不能再等,他准备越过铁丝网,查看一下炮楼内的情况。新堂记得附近有一条很浅的小水沟,铁丝网从水沟上交叉而过,这是他越过铁丝网的唯一通道。新堂先后退了一段距离,然后继续以匍匐的姿势向水沟爬去。来到跟前,他试了一下,水沟和铁丝网之间的狭窄缝隙刚好能让他钻过去,于是他从背后取下手枪,咬在嘴上,小心翼翼地从铁丝网下钻了过去。 

新堂趴了一会儿,看准巡逻的日本兵转到另一侧的空档,跃起身,猫着腰飞快地跑到了炮楼下面,顺着一个射击孔向里面张望。在炮楼的一层,新堂看到了六名伪军正围在一起打牌,另有一名伪军在擦枪,而那名内应此刻正靠在墙角呼呼大睡。 

新堂飞快地开始考虑对策。显然,必须尽快弄醒那名内应,问题是如何弄醒他。新堂知道这名伪军认识自己,于是有了一个十分冒险的主意。新堂知道,这个主意一旦失败,自己可能会死在敌人手里,但是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决定冒险一试。他把枪埋进土里,脱下身上的一件白色小褂,用一根小棍挑着,走进了炮楼。 

炮楼里正在打牌的伪军们吃了一惊,立刻端起枪把新堂围住,新堂一边拱着手一边说:“各位弟兄,别开枪。我是刘庄的,来找刘奎有急事。”说着,用手指了指正睡觉的那名伪军。“刘奎,快醒醒。” 

刘奎从睡梦中被吵醒,他揉揉眼睛,想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当他看到面前站着的新堂时,吓了一跳,立刻明白了一切。 

新堂盯着那名伪军,不慌不忙地说道:“刘奎,你哥连夜托人来捎话,说你老娘快不行了,让你务必凌晨以前赶回你老娘家,不然怕是来不及了。” 

刘奎连忙说:“是是,我知道了。” 

一名伪军察觉出了不对,用枪指着新堂:“你是怎么进来的?” 

新堂假装糊涂:“我就是走进来的呗!” 

“楼顶的岗哨怎么没看见你?” 

“楼顶?我没看见什么岗哨。八成是睡着了吧!” 

那名伪军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新堂:“睡着了?我去瞧瞧。”说罢,转身准备上楼。这时,刘奎上前拉住了他。 

“队长,你歇着,我上去看看。如果他没睡着,我把他叫下来罢。”说着,抬脚上了楼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新堂感觉自己的心在跳,他深吸口气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不久,他听到了脚步声从上面传来,刘奎领着一名日军走下楼梯。伪军见状,立刻动手把新堂捆绑起来。就在这时,新堂的战友们冲进了炮楼,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在如此突然的变化面前,敌人来不及反应就作了俘虏,二层的两名日本兵在床上被捆住时还以为是同伴在开玩笑。 

八路军排长拍了一下新堂:“我们看见你举着白旗走进炮楼,还以为你要叛变敌人,枪全都架好了准备打。还是你的一名队员说支队长不会投降,先等等看。没想到你还真会当机利断!” 

新堂笑着说:“没办法,当时情况紧,来不及通知你们,我只能赌一把。”

 

我姥爷第一次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记得我当时听完还颇有些失望,因为一个鬼子都没打死,甚至一枪都没放,与我在小人书上看过的那些打鬼子故事相比,并不精彩。等到我对这个故事重新产生兴趣的时候,姥爷早已不在人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