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大寨村
在一个细雨纷飞的清晨,我们走访了重庆市秀山县唐坳乡的大寨村。是的,此大寨非彼大寨, 除了同名外,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村支部书记都是女性,而且都是全国劳模。
1. 这是一个倚山傍水的土家族的村庄。因为下雨,雾蒙蒙的,不见山水,只见一片幽幽的绿。
2. 湿漉漉的石板路
3. 我们去的时候,村里人正在吃早饭
4. 婆孙俩 (小孩用铁碗,不怕摔)
大寨原本叫鬼板溪,在明朝初年,杨氏家族人杨秀高率家人到这里开荒创业,改名为黑虎寨,清朝末年更名为大寨。其子孙发展至今约4000余人。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上海至贵阳一路的文化专员杨吉堂(杨再堤);曾与毛泽东主席共同就读于湖南师范的杨清河;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杨润通;时任蒋介贵阳行署卫队队长的杨正训等等都是出自大寨村(照本宣科哈,这些历史人物我以前都不知道)。
大寨村现在的知名人物是现任村支部书记程明仙,她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她丈夫早年去世后,她一直与公婆居住,侍奉老人,因此她还得过一枚孝敬老人的奖章。她也是我去大寨村的原因之一。
进了大寨村,我们首先问程明仙在不在(追星目的很明确的说),有村民告知,她正在家吃饭呢。于是,我平生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全国劳模。她非常热情干练,一听说我们想到村里看看,放下手中的碗就要陪我们去,我说别急,您先吃饭,吃完饭,我想先看看您的奖章(真人见到了,奖章也要一睹为快,毕竟是国家级的奖章啊)。她二话没说,马上从屋里拿出一个手提箱,里面放着沉甸甸的5枚奖章,对于一个山区里的妇女,这些荣誉实在是来之不易。
5. 晒奖章
6.这是程明仙家的堂屋,正在里屋吃饭的老太太是程明仙的婆婆
7. 她家的洗脸架,陈旧,但让人感觉亲切,我家以前也有一个类似的
接着,我们很荣幸地在全国劳模的带领下,走访了这个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朴的乡村。。。
8.家家户户都有个大锅盖(政府在农村普及电视的政策是国家出大头,农民出小头,农民只需要付一点点钱就能看上电视)
9. 院坝里两位大婶在聊天
这里的土家民居极具特色,全木质房屋结构,有撮箕口、四合院、吊脚楼、龙门等,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有222幢,全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10. 在门前歇息的老伯
11.老太在屋里看见我给老伯拍照,急忙走出来说老伯的衣服邋遢了,要换件整洁的。老伯没有一点儿要起身换衣的意思,笑眯眯地直盯着镜头。。。
12. 村里大多数青壮劳力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很多像这样的三口之家
13. 正是插秧的季节
14. 爷爷奶奶,我出工了
15. 也有衣着“光鲜”,不忙的
16. 村里的一角
17. 正在田间干活的婆婆
18. 晒幸福(非常惊奇,村里家家户户都贴有对联,新的,旧的都有)
19.有毛鸡(好久没见过这样的了,比没毛的漂亮多了)
20.羊圈
21. 交通工具(汽车可以通过一条村级公路到达村门口,在村里就只能靠腿或摩托车了)
22. 晾
23. 七十多岁还在田间劳动的大爷(这张是AK老师做的后期,AK老师的身手了得,我是依样画葫芦都画不出,今后只能盼望与AK老师还有合作机会,呵呵)
24. 村里的乡亲很好客,三番五次要留我们吃饭,还指着这群鸭说,如果我们留下来吃饭,他们就捉一只,炖了。这鸭好像懂人话,吓得掉头就跑。当然,我也放了它们的生路,吃惯了冰冻食品,现在突然要把一活物转眼间变成盘中餐,不落忍啊。
大寨村共有200多户人家,村民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和种植白术、银花等中药材,目前人平均年收入在¥3500左右。据说,当地政府正在努力开发大寨村的旅游资源,以促进当地的经济。衷心祝愿大寨村的村民们在尽快走上康庄大道的同时也能继续享受恬静的田园生活!也希望此帖能为当地的旅游业作出一点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