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20)童趣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古到今,游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京城往事(20)童趣

 

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是最适宜放风筝的时候,有风又不是很大的风。七十年代的胡同里没有那么多汽车,所以在稍微空旷一点的地方就可以扯线放起来。孩子们玩儿的风筝很多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最简单的一种叫做“屁帘儿”,制作方法很简单,先用大一点的勺子盛上些面粉加上水,搅匀在火上加热,自制糨糊,再用一张纸,两根竹签,加上纸条连接成的飘带,挂上线轴就可以飞上天了。讲究的风筝就别提了,那制作工艺和艺术,文化内涵都是一项专门的学问了,在广场上放飞的风筝,水平都很高。小孩子要求的不多,能玩,够快乐就好,在胡同里扯个“屁帘儿”能飞起来,高过树梢,不被路边的架空电线缠住,看着自己的风筝拖着细长的飘带在天空中飘舞,已经很开心了。

 

还有很多好玩儿的,五月中,阳光和暖,在什刹海北边的后海北岸浅滩上有时会有甲鱼(王八)爬上来晒壳儿,有人会用铁钉去掉钉子帽,两头磨尖,做钓钩去钓甲鱼,俗话说,“弯钩钓鱼,直钩钓王八”。

 

到了夏天,拍蜻蜓,粘季鸟(知了),捉老牛(金龟子)。用个跟鱼抄子差不多的家什捉蜻蜓,趁着蜻蜓在空中飞的时候迎头兜住扑在地上,然后抓住翅膀生擒,带回家去,关在屋内让它吃蚊子。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胶粘,用修补自行车内胎的胶皮或是啤酒瓶盖内的橡胶垫熬化成胶,裹在竹枝梢头,再绑在长竿子上,手举长竿儿去粘停落在树梢和树干高处的蜻蜓和知了。这是个讲究技巧和耐心的活儿,眼力要准,手头的力道要拿捏好,瞅准目标,屏住呼吸,手腕的力量传递到竿子顶端,恰到好处,粘住猎物,看错或是力道不对,猎物一察觉就飞了。

 

还有捉磕头虫,萤火虫,养蚕蛹。柳树树身上有一种白色的扑棱蛾子,不知道是什么虫蛹蜕变来的,一群群在空中飞舞,抓到手里则会沾上一层白色的粉。还是磕头虫好玩儿,抓一只按在手心里,虫儿的身体被按住,虫儿的头向下用力撞击,手心可以感受那撞击的力道。

 

老牛通身乌黑,头上两根长须黑白相间,一对尖牙。不过老牛没什么好玩的,不如蝈蝈来得有趣,全身碧绿的蝈蝈挺个大肚子,除了吃,就是鸹噪个不停。给关在竹篾笼子里的蝈蝈喂菜叶子,听着虫儿沙沙的咀嚼声,自有一番乐趣。更讲究的虫儿当属蛐蛐了,连皇上都痴迷,玩儿蛐蛐的人无分贵贱,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文人墨客为此著书立说的也不少,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具时代特色的玩具有两种,一个是冰棍棍儿(吃完冰棍儿剩下的竹签),一个是磁片儿。玩冰棍棍儿不分男女,很多小孩儿在街头胡同里搜拣别人吃完冰棍丢弃的冰棍棍儿,有的攒了几大捆儿。要说这东西确实是不卫生,不知道有多少细菌在上面呢。有人把它泡进水里洗净晒干再玩儿。玩的方法有几种,最多的是猜数,还有就是chua(三声),即把若干冰棍棍放在手背上(也有放在手掌上的),抛向空中,伸手快速去抓,全抓到算赢,掉地下算输。冰棍棍还可以制作其它玩具,编成笼子,绑上橡皮筋做绷弓子。

 

玩磁片的方法和chua冰棍棍儿差不多,但主要是男孩子玩儿,一般是把几块磁片摆在手掌上,纵向排成一溜儿,然后抛向空中,形成一条线,垂直分层,伸手快速抓取,一次抓一块儿,最后一块用手心向上接住。称为三抓一接,五抓一接。见过最牛的是六抓一接,七块磁片从手指尖摆到手腕处,只见手在空中飞快的抖动,最后一接,人已蹲在地上了。不知经过多少次的练习才能做到。

 

磁片应该是贴墙壁的一种建筑材料,有四方形和六角形的。有的男孩子攒的或是赢来的一堆磁片装在书包里哗啦哗啦地响,衣服兜儿也被磁片磨破了。

 

拍香烟盒也是男孩为主。常见的香烟的牌子有:恒大,大前门,牡丹,礼花,红缨枪,工农等几种。

 

女孩子收集糖纸,平铺开夹在书本里。羊拐和砍包儿是四季都可以玩的,跳皮筋儿和跳房子也是女孩儿为主。玩“骑驴”倒好像不分男女,大概是在无性别意识的年岁还都可以这样玩儿。

 

在没有电视和游戏机的年代,玩的花样也挺多的,户外活动更多一点儿,还有很多玩儿的方法,比如“撞拐”,“骑马打仗”,“堆雪人儿”,“打雪仗”等等。棋牌类的属于是老少咸宜的活动,就不提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