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猪高考的故事

皇家警察故事,西方犯罪纪实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七七年-

 

七七年,当初插队,插进山来的这些个知情,正互相比拼工分谁高谁低,劳动谁积极谁不积极,大队书记,公社主管知青的老李那儿,谁说得上话谁说不上话,,,甚至开始放风,在县里市里乃至省里,还认识谁谁谁的,,,知青们在这块土地上艰难度日,插了如此之久,都正拼足了劲儿,看谁能抽出去,抽回去,抽回城里去。看谁抽得早,抽的好。当初插下来,插进来,是一点儿快感也没的。而此刻,要抽了,那种能早抽决不晚抽,那种找抽的欲望,抽出的快感,呵呵,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个知青。是啊,无论以什么方式,只要能抽,就一定是有快感的。幸福啊!

 

呵呵,谁也没有想到,伟大而经久的上山下乡运动,到此即将结束。

 

但见,一线光明,照在我的脸上,也照在大家的脸上,甚至照在了许多山里社青的脸上。连小队年轻的会计,大队文书和赤脚医生,农中的语文老师,,,等等等等,脸上都放射着同样的异彩。

 

这就是恢复高考给当时广阔天地带来的喜悦。难以置信,难以置信那越传越真的,划时代的,谣言。我感到不真,感到惶恐和疑惑。日本人投降了?解放了?战争结束了?还是胡汉三,又回来了?就是这种惊变的感觉。惊变之中,夹杂着期盼。我连续向不同的地方发出信件咨询,请求确认。可得到的答复,直至今日,仍不能令我满意。

 

问老妈,当时正好在大学里参加修编史籍。本以为她身在学府,可以给我一个最权威的,关于高考的解释。可是,我收到的回信,居然一如既往,仍旧是要求我:插稳,插好。坚守本职工作,继续挣表现,争取入团!?(简直不可能的事儿啊)为回城创造自身优良条件。还有:不要不切合实际,犯异想天开的老毛病!特别交待:不能回城复习,擅自脱离生产队岗位,那叫假抽,没有实际意义。会给自己的历史,留下污点。

 

因此,七七年的高考,我没有回城复习。就凭着省里图书馆及时送来的流动书箱里,几本有关的书卷;凭着一颗比天还高的心;边下地挣工分儿边学习。奇怪的是,身边竟也没一个人是回城复习的。大家都在知青组里耗着。好象枕头底下藏着的,是同一封信似的。再不就是对那早抽的快感,仍情有独钟,不愿分心。

 

七七年的高考,我考的是文科。猛不丁叫大家(后来才知道,该叫考生)分出文科理科来,说真的,当年在中学里学的时候,就都是糊里糊涂,靠小组同学举手得来的成绩。这会儿放下锄头扁担,立马能来理工科的,有几个?而如果是考文科,呵呵,我当时想,舍我其谁呀?呵呵,非我莫属啊,简直!

 

新成立的电影制片厂,曾经专门到公社借调过我两次,去帮他们改剧本儿。我就没认为这是沾了老爸的光,全当是自己真有那造化。老爸写的那些个东西,我都不爱看,一向持批评态度:假,大,空。而老爸却总是夸我写得好:有契可夫的细腻白描,欧亨利的精湛结构。挑一篇,该找个刊物,发表发表。可惜的是你老爱写不符合文艺路线主流的东西。现在的主流是高,大,全,你管它假不假,大不大,空不空的。

 

到了填志愿的时候,我依然心比天高,飘飘然地,填报了北大,南大的文学专业。然后,咬着笔头儿,就再也想不出哪个大学,还有可能,配收我这个学生了。因此,最下面那一栏里,我勾了,呵呵,不服从分配!

 

分数下来了,分数线也下来了,那种打击,在那一天之前,从未有过。犹如那只臭名昭著的蛙,好不容易蹦到井口了,啪,又跌回井底。表面上,我仍跟着大伙儿一起去体检。可心里,已经在想来年了。来年,还有让考试的机会吗?

 

最最沉重的打击,是我的语文,居然只考了50分,不及格。不知是哪个王八蛋改的我的卷子?怎么就那么看不上我写的那篇作文?我写了满满四篇纸,考场上,两次举手要草稿纸;考完了,还惊奇自己居然临场灵机一动,能找到这么个《难忘的日子》。我写自己初登长城,心旷神怡,怀古瞻今,壮怀激烈。就算不是好汉歌,起码一份出师表。居然不给分,姥姥的,一分不给。

 

去它的评分标准吧!为什么我就非得写规定的那几个特别重大的日子,规定的那几件举国大事件,才能得到规定的那几十分呢?是几十分啊!我后来终于知道,一分不给。

 

资料―――阿猪七七年高考分数:

 

语文50 数学40 史地 90 政治 80

 

-七七级走读生-

 

七七年高考,考试的时候都快要到年底了。所以新生注册开学,是等到了七八年春节之后。忽然就又有消息传来。身边的知青,忽然就纷纷溜回城里,找门路,到大学做走读生去了。

 

各地各高校决定扩招走读生,据说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当初分发考生档卷的时候不够科学,是各学校先把第一志愿报了自己院校的考生档卷统统拿走。挑拣完毕才退档,送往第二志愿。依次类推。因此,很多成绩不错的考生,当第一志愿未遂,档卷被抛出时,所报第二志愿的院校也已经录满走人了。这样一来,象北大清华这类的重点院校,就抛出来了太多的,分数很高的,但却没有考上的考生。安排这些考生走读,多给他们一个机会,便使高考录取机制更加有效和公平。

 

二,各地各高校,在很短的时间内,纠集了师资,夺回了校舍课室。几乎每个学校,或多或少地,都可以再扩招一些学生。于是纷纷把计划招收走读生的人数上报。向更多的考生张开怀抱。

 

到了这个时候,扑谁的怀里我都无所谓了。哪怕能上个大专呢,只要人家肯要我。老爸老妈腿都快跑断了为我走后门。也只有走后门了,因为我填了不服从分配,把所有的前门全给堵死了。母亲每次跑完回来,看见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说你,好好的你填个不服从分配干啥呀你?这会儿谁那么大胆子揽这事儿啊?这是一个考生起码的觉悟,最起码的态度。永远是国家挑你,由不得你来挑这挑那你知道不?那阵子,我心里难受极了,屋里屋外,灰头土脸的。连蛙都不如,是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同一个队里的,同一个院儿里的,中学同一个班的,这个也考上了,那个也考上了,谁家不是欢天喜地的呀?可我,,,

 

好不容易,市里师范大专班的负责人,终于被我爸妈说服,同意发表给我填。这间师范学校,高考的时候只招的中专班。这会儿教师的积极性忒高,教室也能安排出来,就计划多招两个班的大专班,一个中文班,一个数学班。重新发放表格,重新填。表的下面,让考生重新选择:是否服从分配?

 

报名表交上去之后,不放心。夜里敲门跑去找人家,多少趟,我还是没被录取。老猪同志,竞争很激烈呀。学校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这个决定,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得,给我们开后门的那位负责人,到最后是真不愿意再见到我们了。

 

我家还有一个报名走读生的,就是远在京城的表哥。那也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主,遗传!当初清华录取了他,因为不是他想去的专业,居然就拒绝了,不去!这次招走读,又被北工大挑中了。专业好,他也顶不住家里的压力,就去了。这表哥后来研究生上的是北航,博士读的是清华当初他报考的专业,绕了一圈儿,最后梦想成真。博士毕业在清华还做了几年的老师,就去了美国。巅峰时期,他在斯坦福大学爱因斯坦实验室做过项目主任。如今赶上美国高科技泡沫,他失业在家,做饭,带孩子呢。

 

走读生班开学以后,死了这条心的我,背上沉重的包袱,又回到生产队知青组去了。

 

-七八年-

 

七七年高考的彻底失败,反而使我读大学的愿望愈加强烈。全身心的,就只有这一个目标,悠悠万事,唯此为大。那股子力量,这辈子,再没有过。我一头扎进复习中,总是幢景着,自己以无可挑剔的成绩,跨入北大校门的那一天。

 

受了七七年高考作文评分的刺激。不,是受不了七七年高考作文评分的刺激,害怕了。安排复习计划的时候,我把历史地理放在一边,按文科的要求复习语文,按理科的要求复习数学。潜意识里,准备随时改考理工科。

 

语文,我感觉这一次复习得太棒了。底朝天地把图书馆书库里的书翻了个遍不说,把《大学语文》都过了不下两遍。数学就更不用说了,成兴趣了,抓起题目就想做,大有跟难以计其数的题解集,习题集,竞赛题集等等比拼,看是你穷尽我还是我穷尽你的架式。

 

记得很清楚两件事:文革后的中学教材比较精简,一些几何定理比如弦切角定理就未见涉及。而我在做文革前的数学竞赛题的时候,居然证明了它!把画出来的图拿回去问过数学老师,她也以为我是天才。后来才发现,这原本就是一定理。《科学画报》,那年发了一道题叫重排九宫。给出正确答案的人里,我算一个。

 

我的母校,文革前就是省重点中学。我让城里的哥们儿,帮着回母校报名,进了高考补习班。只一块八毛钱的学费。跟现在比,便宜啊!一块八就能改变今生。五一节,没打招呼,我从农村跑回家,准备上课。没曾想,那天,老爸抄大棒子打我!

 

不是因为我偷偷回城,而是因为我报的是文科补习班!少见老爸发这么大的脾气,非打到我改考理科不罢休的样子。道理,在他看来,再简单不过了:没看见你老子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那晚,我离家出走,跑一哥们儿那儿打地铺。同是插友,他也劝我考理科。只就剩俩月了,这物理化学的,一个字也没看过,怎么来得及?门儿都没有啊!嗳,来得及。还有我嘛。半夜了,这哥们儿开始对我进行辅导:牛顿第一定律。

 

从此,我没日没夜的往前赶。化学,在总复习之前,仅仅安排了12天的时间。更多的是看物理书。每天晚上看书都要看到一两点,两三点。尽管是这样,很多内容还是没有复习到。或者虽然书是过了一遍,可更多的习题,来不及做,就上考场了。比如:全电路欧姆定律。

 

记得我和另外俩哥们儿,在高考前还组织过一次是模是样的预考。借了艺术学院的一间教室,自己开印考卷儿,还真的报名来了几十个考生。有补习班的同学,院儿里的伙伴儿,更多的是农村同一公社的插友,,,我们仨,数理化,各编一科的题,互相保密。我负责化学,试题专门还拿去让补习班的老师过目。还但当监考,改卷,讲评,,,

 

考场上,大家静悄悄的;考完了,听我讲解答案,更是目瞪口呆,鸦雀无声。那感觉,真是棒极了。题目的量,考试的时间,每一题的分数,都恰到好处。到现在,提起那次自发的预考,我们哥儿仨仍津津乐道。因为在那之后,国家也年年搞预考了。令我们总有先驱般的满足感。

 

真正的高考考试,还是回到公社去考的。到了这个时候,对贫下中农翻给我们的白眼儿,知情们已经无所畏惧了。工分算个球啊?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全公社四百个知青,每天浩浩荡荡的,开进农中考场。

 

我因为中间忽然改了考理科,心里七上八下的。语文是任何新的复习材料,再一个字也没看,就连数学,也觉着没有当初那么有把握了。可偶尔闪一眼身边这些知青,居然有排着队要上清华的。邻村有个知青组,全组共同的口号是非清华北大不上!有意思的是,分数下来的时候,他们组考得最好的,总分才一百八,其中还有两科及格了。所以呢,剩下的三科,加一块儿,不到半百。

 

最后一科考完,大家都在笑。我们哥儿仨,组织过预考的,在知青组里一块儿闷头喝酒,哭了!这么个考法,我还得在山沟里再蹲一年。划拉划拉,本该会的,由于粗心大意,白白丢了怕有六,七十分。啪!那位连酒杯子都给摔了,简直无法原谅自己。

 

没想到分数下来,我幸运上了全国普通大学录取线。沾光的首先是数学。虽然所有计算题我全做错了,可所有证明题的分数我全对。还有物理,考场上,现炒现卖,那道全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题,我的答案居然是正确答案。沉重的打击,还是语文。不知怎么搞的,我稀里糊涂的,只得了38.5分。当初还信誓旦旦的顶撞老爸呢,幸亏没考文科。

 

又到了填志愿的时候。这回,我先勾上服从分配,然后才填志愿。想好了要当老师,从师范大学到师范学校,报了整整齐齐的一串师范。跟我从牛顿三大定律开讲的那哥们儿,他倒没考好。看了我的志愿,给提了一条:为啥不报个铁道学院?

 

我明白,这铁道学院是他七七年高考的第一志愿。人家看过材料,还专门见了他一面。分数是没说的,超了。可人长得有点矮,而且瘦弱,结果人家没要。这仇,他曾经发誓是要报的,这会儿,就看我了。没说的,我把其中一个师范的志愿,改成了铁道学院工程系。

 

结果师范院校没去成,我考上铁道学院的工程系了。

 

原来老妈去过招生办,看见了我的档卷,跟人家说:能不能跳过前面的志愿,先送铁道学院去?。原因:我大舅,一辈子在铁路工作,养了五个娃,我妈小的时候,甚至还带过我妈。家里直到现在人丁兴旺,欢蹦乱跳的。在老妈眼里,那才是铁饭碗。看见我的志愿里有个铁道学院,老妈当时一定是喜出望外。

 

我在知青组里等录取通知,干着急。地里的活儿是肯定不干了。知青组这院儿里,也没几个人了。除了两三个对上大学抱希望的,都忙着跑招工单位,正一个一个往外抽呢。我每天,茶饭无思,六神无主。

 

记得最后一小插曲儿,好比黎明前的黑暗。那日,看见地上成军的蚂蚁,心血来潮,要灭了他们。我点着了油毡,烧啊烧,快感不可名状。正忘乎所以之中,忽然一大滴子燃烧的油毡,落到我脚面子上。甩甩不灭,拍拍不掉,那油毡把我烧得猪样叫,死去活来。结果,这烧伤,酷暑之中没愈合好,感染成了破伤风。我脚肿得完全走不动路。一条红线,看着看着,顺小腿大腿这么往上窜。据说要是长到大腿根,我就完了。

 

终于,铁道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我手中的时候,箱包早已打好。告别了社员,插友,我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迈向,,,未来。

 

资料―――阿猪七八年高考分数:

 

语文38.5 数学59 物理 61 化学 78.5 政治 68

 

阿猪

零四年五月

新西兰

shamrock100 发表评论于
那个年代考上大学的都是大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