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和电脑无关,但我还是有资格说几句的。
小时候不怎么读书,整天和一帮狐朋狗友浪迹于大学校园里钓鱼打鸟儿。某日口渴,一哥儿们说:“这儿离我妈办公室不远,那儿有冷饮喝(一种大铁皮桶里的糖精+桔子香精+水的消暑饮料)”。于是我们一群浪荡子们就大摇大摆地跨进了数学系某教研室。
嘿,这儿怎么也有打字机呀!我有些惊讶。我认为只有外语系或自己家里才会有这样一个带有键盘的铁家伙。
那和蔼的阿姨说了,这不是打字机,这是手摇计算机。看,把这种满身洞洞眼儿的纸放进去,计算机就会作加减乘除了。阿姨还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就是用这样的计算机算出来的。
真神奇耶!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计算机。
上了初中,学校来了一批大学实习生,有位实习老师颇为自豪并略有显摆地提出带我们参观他们的“计算机房”。
好家伙,诺大一个房间,并排放着几个大立柜模样的东西,和老式录音带一样的圆盘不停地旋转着,发出吱吱的响声,房屋中央一个黑白“电视机”,一个打印机,老师说,这就是功率强大的计算机了。
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我们进入机房是要换白大褂和拖鞋的,那机房 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是我在中国去过的最为清洁的地方。
老师给我们实地演示了计算机的神奇:一个半径是100米的圆,每次半径减去10厘米,重复100次,该园的面积各为多少?
只见老师敲打了几个摁钮,不到一分钟,打印机就劈劈啪啪把一百个结果打印出来了。
太神了!如果要用手算,我估摸着俺这帮哥们儿,吃奶的劲儿用上,好歹也要10天半月吧?
再后来,进了大学,选了BASIC语言课,亲手写了几行程序,操作了计算机;工作之后,为高考成绩做统计,见识了第一代苹果,然后出国,再然后,大家都知道了。
我“玩电脑”的历史还算悠久吧,所以我也成了小有些名气的免费电脑咨询员,朋友的电脑一有头疼脑热,电话打来,我要么遥控指挥,要么亲临现场,百分之八九十都能搞定。
不过,和许多朋友一样,我始终对Computer这个词到底该翻译成“电脑”还是“计算机”颇为头疼。习惯上,我喜欢称“计算机”,可“电脑”又简洁方便。
那这两个词到底怎么来的?
毫无疑问,很多现代科技词汇都是外来语,尤其是“日语”,我想“电脑”和“计算机”也不例外。
现代日语里,computer有两个词汇:コンピュータ 和 パソコン ,前者的发音就是kong-pu-ta,显然是英语的音译,后者表示“个人计算机”,有别于商用大型电脑。
不过,在日语片假名之前,大约30多年前,computer还有一个称呼,叫“電子頭脳でんしずのう”, 当然,日语的“計算機”指的是 calculator.
是不是可以假设,当日本人用“電子頭脳”的时候,我们还在用手摇计算机,还谈不上“脑”,当人家进入了电子时代,直接说コンピュータ的时候,我们才采纳了“电子头脑”这个概念?
其实,“计算机”会意,“电脑”传神,都好。如果中国人自己翻译computer,会是哪几个字呢?面对眼下日新月异的外来词汇,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MTV、 CPU、DVD、UFO、ISO、DOS等等不再像 “telephone”那样翻译成“德律风”,而原创出“电话”这样传神的语句呢?
不过,从严格的定义上看,把computer称为“脑”有些言过其实,“电脑”再聪明,它不过是遵循二进制的法则来yes,或no地点头摇头,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电脑离开真正的“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等那天电脑能自动上文学城注册马甲,能发帖跟贴能出口成“脏”了,这个“脑”才名副其实。
不过,这一天如果真的来临的话,人类社会将面临什么?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叫《未来世界》,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结尾是,你要靠亲吻才能辨别哪个女人是你真实的妻子,哈,对男人而言,福兮,祸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