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种新的活法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本来可以继续就美国经济的情况,回答大家的疑问。不过想一想没啥了,美国生活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对穷人来说,本来就是艰难。对富人来说,当然是花天酒地。和其他国家也没啥区别,谁愿意相信美国遍地是黄金,就自己过来捡吧。你也可以成为杨致远,是不是?
当然也可能像那位中国来的工程师,到谷歌应征,被人枪杀在街头上。各有天命,又不是个人能够主导的。
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贫富差距大,美国应该是第一位。然后就是其他的盎格鲁-撒克逊系列的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然后其他的欧洲国家,然后就是日本,最后是北欧的几个国家,贫富差距最小。
所以说,日本的穷人日子比美国的穷人好过,一点都不奇怪。
前面我说了一个结论,估计把一些人吓得要死。那就是美国如果运气好的话,重新恢复经济,可能要25-30年。
这个结论,是根据前面两次美国的大经济危机得出的。
第一次,就是在1890年,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大破坏之后的差不多工业化的30年,然后就是危机了。那个时候,美国的工业化,主要是重工业化。其代表工业,是钢铁业、铁路业、轮船业和采矿业。当时的石油业还是刚开始起飞。
这种工业结构,导致的最好结果,就是战争机器开动。于是为了解决国内产量过剩和消费不足,而当时又没有现在的全球化国际贸易体系,当时是靠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持的各自为政的经济体系,比如说英帝国的殖民经济等等。
那时候美国又没有实力和人家英国和法国对抗,于是找了软柿子西班牙帝国去捏,抢了不少战略要地,比如说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再加上夏威夷,算是对海外市场扩张打开的桥头堡。
但是当时的美国工业还没法子与欧洲帝国们对抗。这个契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的自身工业体系,让美国工业横扫了不少原殖民地市场。而且美国的化工业、军火工业,也是这个时候成长起来。
但是这个还是没有解决危机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只不过缓解了美国工业自身的产量过剩和国内有效消费需求缺乏的困境。
这个时候,一个新工业开始出现,那就是汽车业。虽然汽车是欧洲人发明的,但是把汽车进行大规模廉价生产,并把它从奢侈品变成普通消费品,这个是美国人的原创。尤其是亨利福特,提高工人工资,搞分期付款,让大家可以买汽车,是一大创举。
但是在这个工业大规模改变美国社会之前,美国就碰到了1929年的大萧条。
在大萧条的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代天骄,逆天而行的小罗斯福总统,然后他的新政,在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上面,尤其是美国高速公路系统建设上面,立下了美国未来发展的奠基之作。
当然美国的高速公路系统,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德国希特勒的高速公路建设的影响。但是当时大家的想法,估计还是政府以工代赈,出钱让人民有工作,是为了解救危机。
只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就是在大概50年代中期,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开始出现。
就是依托汽车这个交通工具,和四处通达的高速公路系统,美国开始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郊区化。
和以往的城市化不同,相对于大型城市的人口集中,和四处遍布的农村,郊区化出现的情况,是集中度没有那么高的郊区城市。
不是一个大城市,而是一圈圈的中小城市圈,或者说城市群和城市带。这些地方,居住条件比大城市宽敞,但又没有农村那样分散。链接大家在一起的是高速公路,大家以车代步,到超级购物中心这样的大商场交易,然后在宽敞的大房子里面,慢慢添加各种后来发展起来的家用电器,从早先的收音机,到后来的洗衣机、洗碗机和电视机等等。
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产生相对应的各种新的行业链,加上退伍军人上学法案,工会合同保障等等,最终产生了一种消费、生产可以兼顾的新生活方式,取得了 1929年以前的重化工业经济方式。
不过美国今天碰到的困境,其实很大原因上和其生活方式有关。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个整个的生活方式,建立在一个关键的因素上,那就是原油价格。
只有低廉的原油成本,这种生活方式才可以维持。
从1950年开始,一直到1973年的中东危机,原油价格都是很低的,大概就是不到2美元,1.8,1.9那样。就算是把现在的通胀算上去,那么也相当于今天的12-13美元。
中东石油危机,加上伊朗革命,导致了原油大涨,到了35.9美元,然后到了1985年,才开始跌回20美元左右,大部分时间,是在18-19美元徘徊,也就是今天的30美元上下。
记得当时美国的汽油价格,也就是一加仑97分左右。但是从2000年开始,原油价格就一路上涨了。除了2009年大跌回到40多美元之外,现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原油价一样可以冲到100美元关口。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原油价格之下,美国的社会生活形态,是完全不可能维持。因为这样的成本推算上去,不光是你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无法正常运行,而且你稍微的一点增长率,还不够被油价填牙缝的。
美国在中东的控制力的不断变弱,也是这种现象的一个恶性循环。除非可以让油价回到40美元左右,那么美国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其实就是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难以支撑美国现在的社会生活形态。除非能够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才可以在30年后走出一条生天。
我一直反对的一件事,就是中国走上美国这条生活形态的道路。所以倡导高铁,城市圈等等,都只不过希望中国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增长行业。

snstalk 发表评论于
Please post your articles at:
http://www.snsbay.com
Thanks.
xiaoc288 发表评论于
井大大能谈谈国内最近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么?

我看交通部都开口了,说中国公路建设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

http://www.cs.com.cn/qcpd/02/201110/t20111019_3092783.html

资金链断裂,目前真的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么?
dweep 发表评论于
井大,能不能评论一下最近印度的种种动作,和日本军演,拉拢越南,还有消息说要向越南出售核技术
onlyxie1 发表评论于
井大,是不是美国如果发动一次战争,可以缩短这25-30年的经济恢复期啊?
我知道,即使可以赢得战争,但是在战略上也是有可能会输的?比如二战后的英国。。。

不过,还是请井大抽空回答一下缩短25-30年的问题吧:)
ruerna 发表评论于
Completely agree with Jingda that China should not copy US life style to develop the personal car system. China should find a way between US and Japan where the extensi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the backbone of Japan Society. One of my professor in Osaka has a personal car but only got 30,000 KM in 10 years, which is driven by a US worker for one year.

China has now developed the high speeed rayway network but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the local city run into trouble by relying on personal car and taxi. This created congestion in every major cities. The only solution is to develop extensi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with subway, bus, bike, like major city such as Paris and London. It now takes 45 minutes from Hangzhou to Shanghai but may need 1 to 2 hours get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 to one's home or company somehwere within Shanghai.
芝竹 发表评论于
中國目前依靠東西部經濟的不平衡,給高鐵帶來生機,但這不是一種長久的生活方式。
fromq 发表评论于
Ding 希望中国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增长行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