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全记录》寿韶峰/ 著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月
简介
宋美龄自述: “以往的几十年,在蒋先生和我相伴的几乎半个世纪之中,我所思所念大部分都是回忆个别以及一连串的种种事件,如同万花筒似地在我心中闪过”…… 。《宋美龄全纪录》一书(上中下)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部以纪录片的方式全面介绍宋美龄生平的版本,本书以大事纪的形式多视角并配以同时期大量珍贵图片,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宋美龄对生活、爱情、事业的追求。再现了一个历经三个世纪的美丽的女人是如何成为“民国第一夫人”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和爱戴,在外交的大舞台上游刃有余的才能。书中配有大量购自国民党党史馆和英国盖蒂图片网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大部分为首次披露。迄今为止是国内最完整,最权威的研读宋美龄的图文本。
第一部分 宋父起家
文昌县城,孕育出一个又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数百年前,清官海瑞从这里走出,在中原大地写下了“青天”的美名,留下了荡不尽的浩然正气和一身傲骨清风。几百年后,一个懵懂的少年从这里登船,前往大洋彼岸陌生的国度,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打拼。这个少年就是“宋氏王朝”的创始人——宋耀如。
宋耀如:最早的中国人传教士
公元1886年的上海,正日益成长为“冒险家的乐园”,殖民者和传教士纷至沓来,暴发户和帮会纷纷涌现。黄浦江上轮船来往,外滩边新的大楼不断崛起,各式各样的工厂和洋行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中西交汇,龙蛇混杂,各种势力交相碰撞。
7月的一天,上海外滩英租界,一群中国人正在公开集会。虽然是早上太阳刚出来,但闷热的天气已让人冒出汗来。集会的参加者显然有些特别,不少人在这大热天也是西装领带,衣着严整,为首的几个人手捧《圣经》,神情肃穆。
其中的一位青年牧师,个子矮小,皮肤黝黑,但眼睛明亮有神,正用激昂有力的语言发表着演说。简短的演说后,他在人群的呼应声中高高举起一块用硬纸板制成的标语牌,上面用中英文写着:“请取下侮辱我们的牌子!”
这是一次公开要求摘除外滩公园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抗议行动,参加抗议行动的人,大多是中国第一个归国留学生会社——留美学人会的成员。
这时旁观的群众开始多了起来。大家虽然对身着西装,剪着短发不留辫子的青年牧师感到新奇,一时间议论纷纷,但听到他号召大家起来捍卫中国人的尊严时,立刻大声叫好,掌声不断。
马上有人提议到英国领事馆门前示威游行,大家齐声响应。队伍由留美学人会成员组织和引导,青年牧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这时从英国领事馆内冲出来的印度巡捕开始驱散示威人群。场面开始混乱起来,喊叫声和打闹声不断。面对巡捕的棍棒,青年牧师镇定自若,不躲不闪,手持《圣经》,反复地吟诵着《新约全书》中的一段话:“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这位年轻勇敢的牧师名叫宋耀如。当时,他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受美国基督教会的派遣,到上海参与传教活动。
宋耀如虽然幼年即随亲属赴美,并在长期的旅美生涯中养成了美国化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但仍然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感情。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他不能忍受租界当局对中国人的歧视,回国不久就和留美学人会的朋友们组织了这次示威活动。
宋耀如等活动组织者很快被带到了租界的管理机构——工部局。面对洋人官员,宋耀如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义正辞严地要求租界当局不得侮辱广大中国人民。
靠着自身坚强的信念和众多围观的中国群众的声援,以及租界当局对宋耀如等人美籍牧师身份的忌惮,这次示威活动达到了部分目的。租界工部局不得不宣布,外滩公园只有“狗与自行车不得入内”的那块牌子是被允许的。
虽然自己组织的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取得了成功,但宋耀如却仍然感到压抑。满清朝廷的腐败,国民的愚昧和社会的全方位落后,让这位一心想用基督精神来拯救中国的年轻人备感失落。而派遣他到上海传教的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并不重视像他这样的中国传教士,只给他安排了一个低级职司。想到自己在美国这么多年艰辛飘零、发奋学习,回国后还是遭受如此待遇,总是闷闷不乐。
宋耀如出生在海南岛文昌县,原名韩教准,他的父亲是韩鸿翼,夫人王氏,生有三男一女,他是第二个儿子。由于家境困难,9岁时(1875年夏)随哥哥韩政准到爪哇一个远房亲戚处当学徒。1878年年初,他在爪哇遇到了一位姓宋的堂舅。这位堂舅原在美国加州当华工修筑铁路,后来跑到东岸波士顿开设了一家专售中国丝茶的小店,他在海南岛探亲后返美途中经过爪哇,见当时的韩教准聪明勤快,又能吃苦,就带上了他一起远渡“新大陆”。
韩教准到了波士顿之后,他的堂舅很喜欢他,加上自己年纪大了也没有孩子,就把韩教准收为儿子,改姓宋,取名嘉树。耀如则是后来到上海后他自己取的号,因为他的朋友和革命伙伴经常以此称呼,反而更为知名。
宋耀如就在养父的丝茶店里帮工当店员。为了能够较快地学会英文,养父为他请了一位英语教师,这位教师不只教他英语,还时常讲些美国林肯总统的故事。宋耀如也渐渐知道了美国内战★、林肯总统“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思想,受到了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为他后来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事业打下了最早的思想基础。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