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注:0715老哥,故事会故事大王,俺曾经的也是现在的偶像。偶像归偶像,好故事归好故事,罗列、分析这么多真不容易,我也特感动。但是如果都像故事会们说的这么烦,做学问岂不是要烦死。本文实在精彩,你们好好看吧。我就说2句话:中国非市场利率国家。信贷额度与水量与水资源分配的关系,一切都围绕着这个转。(嘿嘿,这两句话是对外说的)
另:考虑到明后年的悲哀——我在想,以后化缘是不是只收大米OR美元。帽子我给我自己带上吧——5斗米教主OR美元党。
下面内容是我将近一个月前在“2010年经济分析”帖子里发的更新。在过去的20多 天,虽然大量经济单元的情况表明,整个经济形势已经非常明朗。 “病来如山倒”的经济崩盘已经大面积开始,随之而来的将是社会崩解。但是,无数人还在心存侥幸,觉得国家会“救市”,所以楼市还有机会、经济还会重新回到 增长轨道。而实际上,只要睁开眼睛看看现实,并且具有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人,就能够算出印钞已经无法解决问题。而且,在2011年底前的30多天中,人们 将经历更加凶猛的经济变局。出来混,欠下的必须要还。
分界线下是我在10月27日更新的内容
------------------------------------------------------------------------
社会资金链断裂的简析:
2011年初的时候,我在关于“shibor利率”的帖子中,提到过中国社会的资金链即将断裂的问题。从4、5月份开始,民间拆借利率开始飙升,用以 解决已经开始的资金链断裂。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虽然中国用尽了各种手段,但是中国的资金链断裂已经不可阻挡。资金链断裂从体制外蔓延到体制内,集中表现为 高利贷盛行。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指挥棒。而资金作为经济的血液,其价格又集中反映经济状况,而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从年初开始,各地高利 贷迅速蔓延不仅反映出中国经济状况,更为未来提供指向标。
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资金链断裂的状况终于掩盖不住。根据《上海证券报》2011年8月30日新闻:“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与销售空前火 爆,根据各家银行目前披露的半年报,仅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就突破了9万亿元。”。 2010年,我在“2010年经济分析”的帖子里粗浅地测算过,2010年M2需要增加15-20万亿,2011年需要增加25-30万亿,才能够保障中 国的资金链不断裂。也就是说,中国必须持续印钞,才能维持体制对金钱急剧扩张的胃口。当然,从公布的M2数字来说,实际增加的数字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所以,在2010年底和2011年1月底,连续就出现shibor利率急剧飙升的情况。当然,由于通胀已经严重加剧,所以国家不敢大量印钞。印钞的路堵死 后,国家不能坐以待毙,就要想其它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社会资金链断裂指的是政府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而民众的资金(主要体现在存款上)总量还是很充 裕。当然,民众资金链断裂就不叫资金链断裂,叫人们“吃不上饭”了,就不是资金的问题了。这时候,国家就想到了民众,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总要想起民众。中 国拥有世界上最温顺的民众、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民众,而且民众还有巨款存在银行中。所以,大量理财产品迅速出台,吸引中国民众来购买。仅仅四大行利用理财 产品从民众手里骗到的钱,在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体制的资金需要。其它银行同样也在从民众手里吸钱,而且还有其它方式吸钱。所以,上半年国家虽然印钞不太多,但是基本上维持了下来。到了 下半年,由于民众手中的资金迅速减少,而且更重要的是高利贷的全面普及,理财产品基本上做到了尽头。大规模资金进入高利贷后,理财产品的吸引力自然就没有 了,体制的财源在很大程度上断掉。于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榨干体制外资金保体制的方法基本上失效。而随着高利贷蔓延,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单位资金链断都开 始断裂,而且是快速断裂。
自从朱开始实施一系列政策,中国的资金问题就分为三个明显的层级:1、中央体制:中央的资金总是多得没处花,而且掌握着印钞机,所以就大搞面子和 享受工程。不论中央zf在长安街上弄得各种标志性建筑,还是央企的大楼、各种基建、1200万的水晶吊灯,都是钱没处花的表现。 2、地方体制:地方体制的资金时好时坏,和地方经济状况与银行贷款松紧有关。经常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饥饿的时候,地方zf就连工资都发不出 来;饱了的时候,就大搞地方建设,比如说大规模城市广场、景观道路、城市新区等等。所以,当上海在2004、2005年房价开始低迷的时候,上海领导拍着 胸脯对外资说,只要外资投资房地产,保证他们赚钱。就是希望外资进入,给地方财政带来财源,度过楼市相对“低迷”的时期。等楼市好起来之后,大家再一起 “发财”。而上海房地产“大发展”是在2005年之后,大量的外贸盈余加上银行房贷形成的双重货币增发,开始刺激其价格飙升,也让上海市、区政府变得非常 有钱,盖起来雄伟的大楼。 3、私营企业:依靠体制的私营企业,与其依靠的体制息息相关。而面对社会的私营企业,一直处于被歧视的状态,银行对其放贷的门槛很高、利率也高。所以,大 多数私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和相互拆借实现生存和发展,因此资金状况一直很紧张。不过,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出口型私营企业赚到了大量外汇,很大程度上 缓解了资金压力。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开始财政和银行“大放水”,所以三个层面都出现了“爆发型”的资金膨胀。除了铁道部的高铁投资计划超过20000万亿 (后来的规划可能超过40000亿)之外,其它央企也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建设。而在房地产价格翻番、汽车业销量翻倍的带动下,钢铁、水泥、有色等等企业 生产火爆,进而带动了上游的矿产资源采掘,给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收入。地方政府则也在大规模进行市政建设、地铁建设、城市拆迁改造等等,反过来又刺激了这 些行业的景气度。同样,银行也对很多私营企业大规模放贷,支持私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扩张。中国的货币总量M2从2008年底的47.5万亿,增加到2010 年底的72万亿,两年增加24.5万亿,增幅超过50%。但是,这一切资金推动的行为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减缓,到了2011年几乎停滞。 2010年9月底,M2总量达到78.7万亿,仅比2010年底增加6.7万亿元。在这样资金增幅严重萎缩的情况下,本来需要大量后续资金的各种建设项 目,一下子成了“无源之水”。
由于社会资金缺口巨大,所以资金链断裂难以解决。资金链断裂是全国性、普遍性的,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中央、地方和私企。在分税制后,中央掌控了主 要的财源,而且负担很小,再加上中国的税费收入一直在高速增长,所以中央有大把钱可花。而且,中央拥有央行,随时就可以印钞给自己钱花。在这样的情况下, 人们似乎觉得中央不可能缺钱。但是,这样的印象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钱再多也经不住糟蹋。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铁路,铁道部已经深陷债务泥潭。铁道部的 负债已经超过20000亿元,其中相当的部分是高铁负债,而且债务负担还在迅速增加。铁道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普通铁路和动车的买票收入,而刨去这些铁路的 运营成本之外,剩下的钱估计连利息都偿付不起,更不要说归还本金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形成运营能力,高铁的售票收入都无法弥补运营和维修费用,更不要说 折旧费了。 2011年10月,“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东南,大部分铁路项目都停了。”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据他了 解,全国范围内停工的铁路项目里程在1万公里以上,其中隧道里程约占5400公里。这意味着,中国铁路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可能没人知道还需要多少,即 使知道也不会告诉一般民众。另外,铁道部拖欠众多供应商的款项,涉及金额巨大。9月下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铁道部欠中 铁、中铁建600多亿元。另据中国南车半年报显示,公司今年(2011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高达266.26亿元,比去年底增加了 138.17%,同期增加了60.8%。南车内部人士称:“绝大部分是铁道部的欠款。铁道部由于自身问题,原先应该付给我们的账款,迟迟没有到位。”而这 还只是中铁、中铁建、南车这些少数大型供应商的欠款。铁道部全国有大量的供应商,欠款数额必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更大的问题在于,铁道部的欠款已经导致很 多建筑单位数月未给员工发工资。王梦恕表示,在全国范围内,铁路建设能带动600万农民工就业,以一家三口计算,影响的就是1800万人口的生活。这还只 是建设单位,没有计算铁路系统本身、铁路设备供应商所影响的人数。也就是说,铁道部的债务问题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巨大的社会问题。到2011年10月 中旬,铁道部准备继续在市场上发行债券,有传闻说国家很快要给铁道部 2000亿元,让铁道部的部分项目在月底重新转起来。但是,快到10月底的时候,这样配合发债的传闻似乎在迅速烟消云散。也就是说,中央或者决定放弃铁道 部,或者进行评估后,觉得铁道部无法救助。那么,铁道部面对的20000多亿的贷款、持续积累的利息和还款压力、和其它越来越多的“隐性”债务,钱从哪里 来?
地方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可能更加普遍。中国经济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尤其是分税制之后,地方税收显著减少,而负担严重增加, 让地方陷入严重困境。后来,随着中国加入WTO,房地产逐渐发展起来,等于救了地方政府。房地产就是地方政府的命脉,地方政府基本上靠卖地和征收房地产相 关税费维持自己的运转。 2009年之后,各地也开展大规模“刺激计划”,包括建设地铁等各种标志性工程。到了2010年,各地房地产交易开始转淡,造成严重的财政压力。所以,各 地开始通过城投等公司,构建地方债务平台,为地方费用提供“输血”平台。但是到后来,地方债务平台由于债务积累速度太快,据说总数已经超过10万亿,所以 被中央严格限制。当然,一些人对于这个数字比较怀疑,认为这个数字太少了。幸亏,到了2010年上半年,理财产品销售开始火起来。这些理财产品卖出后,资 金的主要方向是房地产和地方政府项目,救了地方政府。而巨额的资金从民众的口袋里,到了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口袋里。而开发商买地收入、建房费用又以比例的 形式,进一步进入地方惩罚的口袋。这又让地方政府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还可以继续大量花钱。于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让房地产、地铁和市政道 路等工程点都加班加点。当各地众多的高楼都在同时建设的时候,各地都呈现出大干快上的景象。不过,从2011年9月份开始,各个建筑工地停工的情况越来越 多。进入2011年10月,大量房地产项目似乎就在突然之间变得静悄悄,给人感觉确实没钱施工了。而一些城市的地铁工程也开始慢下来,或者停下来。与工程 项目停下来相对应的是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形势。根据中国新闻网6月16日消息:“截至5月底,大量上市房企仅完成了不到全年业绩目标的30%,很惨;而截至 6月15日记者发稿,不少地方政府近半年的卖地收入仅仅去年全年总量的约20%,更惨。” 本来,各地还希望在下半年,借助所谓的“金九银十”能够获得一些销量。没想到,进入9月份之后,局势更加恶化:一方面销售惨淡,积压的待售房屋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市场形成的新供应在急剧增加。更严重的是,房屋销售已经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没人买的问题。北京通州一个新楼盘,在2010年开盘时还报价将近 rmb25000/平米,到了2011年三季度降到13000多,但是并没有人因为降价而购买。而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意味着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问题无法解 决,并且让房地产商的心理开始崩溃;另一方面让地方财政靠房地产恢复销售而增加财政收入的希望破灭。那么,房地产欠理财产品的钱、地方政府钱理财产品的 钱、地方债务平台在2011年之前已经欠下的钱,这些钱下一步能不能换、怎么还,都是致命的问题。另外,随着房地产越来越惨淡,地方政府的支出更加严重大 于收入,那么每天发生的新增资金缺口怎么补?这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同时,其它私营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也在持续曝光中。当房地产不景气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汽车作为房地产的附庸行业,也必然面临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进 入2011年第三季度后,汽车销售的困境也越来越明显。虽然汽车销售下降的幅度不如房地产明显,但是中国品牌汽车销量下滑幅度非常大。比亚迪进行大幅裁 员,就说明汽车销量的严重下滑。而外资品牌则继续加大生产,然后把生产出来的汽车强压到经销商的手中,让自己的销售业绩更好看,同时提前兑现自己手中的利 润。这样的结果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经销商被迫降价销售,而且资金占用越来越大,随时可能断裂。而经销商是众多私营企业陷入困境的一个部分,更多的私营企业已 经开始关门“跑路”了。 2005年之后,随着出口业务利润越来越薄,房地产价格越来越高,大量私营企业逐渐将资金转到房地产上。自从2009年之后,很多私营企业在国家的鼓励 下,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多元化发展。这些企业本来主要依靠自己的资金做大,但是由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且银行提供大量的贷款“黄金”,刺激企业主开 始大笔投入。但是到了2011年,由于业务状况每况愈下,而且需要还本付息的资金负担过大,导致这些企业无法归还欠款。另外,大多数私企看到实业不赚钱, 于是大量从实业中抽出钱来,并且大笔借钱去炒房地产、炒黄金、炒石头等等。随着通胀加剧,导致央行被迫收紧银根,可供贷款的钱越来越少,银行收回的资金越 来越多。这些扩大规模或者拿钱去炒作的私企,面临资金来源枯竭的问题。 面对生存困境,这些私企开始大量拆入高利贷。他们希望经济形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好起来,那他们也能够归还高利贷。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资金情况越来 越紧张,而且高利贷的利率在持续飙升。而这些私企只能“饮鸩止渴”,以更高的利率借更多的钱,弥补越来越大的资金窟窿。到了2011年3季度,私营老板开 始成批地“跑路”,给债权人和被欠薪的员工留下旧厂房和破烂的设备。温州作为私营老板“跑路”的一个著名的地方,受到了中央的重视。当中央领导到当地考察 的时候,曾经做出批示,要求银行给予支持,稳定当地的状况。但实际上,给予支持也只是一句空话。因为,当银行无法满足国家和地方的资金需求之前,不可能优 先照顾私企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私企在资金短缺和高利贷的压力下倒闭。
高利贷的盛行反映出,社会资金链断裂基本无法解决。如果汇总三方面的资金需求,就 可以看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资金状况。虽然铁道部左遮右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巨大的资金链缺口到最后重要暴露。即使不考虑贷款和利息偿还,铁道部现有的 欠债和停工万里的摊子,怎么都得上万亿的资金来重新启动。而启动后,还需要多少钱将所有项目完工,一般人不知道,所以必然是个更加巨大的数字。除了铁路之 外,电力系统也是一块“黑洞”。发电企业也在大规模“跑马圈地”,不论煤电还是核电,都在耗巨资建设当中。而根据原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翟若愚称,五大 发电集团2010年合计亏损137.19亿元,过去三年合计亏损超过600亿元。也就是说,连最不缺钱的央企都开始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说明资金缺口必然 超出人们最大胆的想像。而在地方上,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发生积压,或者停工等钱继续,或者建好也卖不出去。2011年9月14日,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 显示,北京年内新增的商品房住宅库存积压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米,库存面积市值达到717亿元。根据新浪财经2011年10月25日消息,北京住宅总库 存创下2009年6以来新高,达到117673套。根据房地产相关中介机构数据,北京8月份一手房价超过2万元/平米。如果按照一套房平均100平米,每 平米2万元的话,那么消化11万套住房就需要2200亿元。另据亚豪机构统计,截至2011年9月4日,北京商业地产存量面积959万平方米,沉淀的资金 金额高达2296亿元。也就是说,仅仅消化北京的一手商品房住宅和商业地产,就需要将近5000亿元的资金。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9月16日的预估,到 10月份,上海的商品房库存估计超过1000万平方米,跟北京的情况类似。同样道理,如果把全国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商业地产和小产权房的库存都计算进来, 如果要全部卖掉,可能要超过10万亿的资金。当然,房地产商已经大量购买了土地,如果资金可以持续,还准备源源不断地盖房子,直到把房子盖满全中国。所 以,即使有10万亿的资金买了这些房子,在一年内将出现15万亿、甚至20万亿的期房和现房可供销售。到了私营企业,从8、9月份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老 板选择了“跑路”,于是整个社会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才开始受人关注。老板“跑路”的背后,是巨大的银行贷款压力和高利贷的压力。而爆出来的资金断裂的私营企 业,不少在上亿、甚至达到十亿元的规模。而据说珠三角、长三角这些私营企业集中的地区,已经出现倒闭潮,当然官方一直在“辟谣”。而高利贷和私企老板开始 “纷纷跑路”,说明资金链已经随时断掉。而这些“跑路”的老板也在大量向境外转移财产,保障自己在国外的生存条件。那么,这三方面的资金链断裂汇集起来, 就是中国社会资金链断裂面临的局面。要防止资金链断裂,就迅速需要国家大量向社会进行“印钞放水”。而从粗略估计的角度总结,解决这三方面的资金链断裂的 问题,在短期内(3-6个月)大概需要印钞超过10万亿,甚至可能需要15-20万亿。
当然,考虑到外贸和外资因素,印钞10万亿可能还不够。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来支撑,私营出口企业销售低价产品到国外,换来大量以外汇计价 的销售额。然后,拿到外管局换成人民币,结果外管局手里多了外汇,私营企业手里多了人民币,也就是社会上多了人民币。从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出口的迅 猛增加,中国人民币M2扩张中一部分由出口结汇所支撑。根据《上海证券报》10月21日消息“四问外贸:出口“寒冬”是否来临?”中说到:“为期5天的秋 季广交会一期10月19日落幕,此次参会的欧美客户和企业订单锐减,近90%的中短订单更是让企业忧心忡忡……本届广交会首日入场仅9.5万人次,较去年 的约12万人次锐减21%,成为近年来最低的开幕日人次纪录……截至10月18日的数据显示,广交会累计报到人数105421人,其中亚洲59280人, 占约六成,欧洲17637人,在美洲的15485人中,来自美国的仅4078人。作为采购大户的欧美采购商的流失,让不少企业更加悲观。”这个消息反映 出,中国的出口正在持续大幅减少。也就是说,经历2008-2009年倒闭潮、2011年上半年的倒闭潮之后,大量出口企业将继续从2011年4季度开始 经历新的倒闭潮。随着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关门倒闭,中国的外汇收入越来越少,对应的国内人民币供应也越来越少。另外,这些企业还有较多的对外负债,倒闭后 这些负债归零,也会进一步让银行和供应商“失血”。如果倒闭的企业还欠薪,那么当地政府还得掏腰包给这些工人发工资。比外贸影响更大的,是大规模进入中国 的外资。外资进入中国,已经在中国赚的钱,如果全部离开中国的话,能够立刻将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换光。从理论上,外资离开的时候,把人民币给了外 管局。外管局同时注销人民币和美元外储,而外资将外汇带离中国。也就是说,外资离开的时候,社会中的人民币M2也会相应减少。而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 始,离开中国的资金越来越多,中国的银行开始大量“失血”。 2011年9月1-14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比8月末减少了大约4200亿元。同时,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额创新高,美元对人 民币的汇率也大幅上升。四大行的存款不仅被其它经济单位分割,而且一部分留出境外。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点地区,成为避开大陆的严格外汇管制,将 人民币变现为美元“走出去”的管道。一旦美元重回升势,大量资本可能要开始离开中国。一旦资本撤离中国,中国的资金缺口还要进一步扩大。
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压力下,高利贷已经蔓延到各地,把各个经济部门的缺钱状态基本上拉平。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印钞给银行、同时民众将钱存入银 行,然后银行按照国家政策将钱贷给央企、地方等“体制内”系统。体制内单位靠着银行“输血”,大都能够过得非常滋润。但是,从3、4月份开始,民间贷款利 率开始飙升,随后普遍达到月息4-5%(年息50-60%)左右,有的高利贷达到年息100%,甚至15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民众将钱投入高利 贷。由于高利贷以“熟人”间集资借贷的方式进行,所以很容易变成“全民高利贷”的情况。当一个地方开始出现高利贷之后,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地区。当地民众 纷纷将自己银行中的钱取出,交给高利贷中间人,以赚取较高的利润。随着高利贷的迅速蔓延,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受到很大的阻碍。因为,理财产品的利率普遍在 年息7-8%以内,而高利贷的收益则超过30%。在这样的情况下,“傻子”都能看出来高利贷比理财更赚钱,所以“傻子”都知道应该把钱交给高利贷,而不是 理财账户。通过这样的方式,银行的存款被大规模搬家,而且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越来越缺钱,存贷比压力急剧增大。所以,银行也在拼命拉 存款,同时想方设法收回贷款。在这样的背景下,给银行下达政策性贷款,银行也难以支持。另外,政策性贷款的利率只有个位数,本金也收不回来,银行内部的人 也没什么好处;而往外借高利贷,虽然本金也收不回来,但是可以在前期多得一些回扣和利息分成。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既没有钱、也没用动力支持政策性贷款。 所以的,温到温州调研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并且做出指示,要进行政策性贷款扶持,让很多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温走了之后,贷款扶持也落空了。因为, 不是银行不想给,而是根本没用能力给。因为国家就不给银行钱,银行的钱已经极为紧张了,也就没有能力给企业。结果,温州企业该关门的还关门,不过由于监控 系统加强,想跑路的老板更难跑路了,仅此而已。所以,在各方面资金链已经断裂的情况下,中央、地方和私营大致处于同样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挽救体 制单位的唯一一个方法就是“印钞放水”,然后分摊到各个经济环节。
还需要明确的是,社会资金链的断裂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的微观层面。在2011年初的时候,社会资金链问题还主要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矛盾,体制内依 靠优势地位掠夺体制外的生存空间。但是半年之后,随着高利贷的快速蔓延,资金链断裂已经不仅仅是体制内外的问题,而是形成遍及全国、深入到每个环节、蔓延 到大部分的经济细胞。体制内的铁道部,面临遍及全国的铁路停工的问题;地方则从上半年的卖地难,到房地产项目大量停工,再到供应商手里的各种建筑材料和家 居用品也都砸到了手里;而私营老板大量“跑路”、出口量锐减、也是私营经济走到尽头的标志。打个比方,中国资金链断裂是“冰崩”到“雪崩”的过程。如果 说,在2011年上半年,中国社会资金链是“冰崩”,整个社会资金断裂成几大块,体制内依靠掠夺体制外而生存;到了下半年,就开始了“雪崩”,整个经济资 金链开始“碎片化”瓦解。不仅仅是宏观层面体制内和体制外之间的联系断裂,而且是微观层面的小单位都资金链出现断裂,整个社会的信用系统已经开始碎片化瓦 解。由于每个经济单位都缺钱,所以都希望从其它单位借到钱,比如说大幅延长还账期、制定更加苛刻的付款条件。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心自己的钱借给其它单位 后,其它单位突然关门倒闭,导致自己“血本无归”。也就是,单位和单位相互之间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丧失,越来越多的单位宁愿不做生意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也就是说,现金交易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信用交易比例越来越少。而随着资金链断裂的程度深化,人们对于现金交易的倾向急剧加强。这就意味着,在资金越来越少 的时候,正常经济运转需要的资金反而更多。所以,越到“雪崩”的后期,各个单位对于资金的需求反而急剧增加。打个比方,在信用经济下,一个产品分为零件生 产、产品组装、销售三个环节。产品总成本为200元,其中材料成本100元,由零件生产者承担,而人工成本100元,分担到三个环节。那么,产品组装环节 在采购零件的时候,给零件生产商33元现金,并欠100元零件生产一个月的账期;然后,销售给产品组装环节66元现金,并欠100元组装生产商一个月的账 期;等一个月后,销售商卖掉产品后,还给生产商100块钱,组装生产商再把钱还给零件生产商。在这个过程中,三方总共需要的资金量是200元,其中零件生 产商承担133元,组装商33元,销售商34元。但是,如果各方失去相互信任之后,那么零件生产商商要求组装生产商全额付款,组织商要求销售商全额付款, 那么为了同一批货,零件生产商需要准备133元资金、组装生产商需要准备166元资金、销售商需要准备200元资金,最后加总为400元资金,是信用生产 流通的2倍。所以,随着资金链断裂到了微观层面,社会对于资金的需求反而畸形增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只有大规模“放水”才能解决问题。从资金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 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印钞机(央行)、各商业银行贷款、还有外贸与外资。 2008年底,国家出台4万亿的财政政策进行“救市”,并且配套10万亿的银行贷款。随后,各地争相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进行各省的“救市”。同时, 大量国际游资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购买股票和房地产。结果,中国经济增长从2009年中开始狂飙,到2009年底房价上涨将近1倍。而地方的经济刺激计划 之所以能够实现,就在于银行当时的资金状况比较宽松。如果银行资金不配合地方政府的行为,即使国家发钞14万亿,2009年也不会“高烧”到如此程度。到 2011年,银行的贷款潜力基本上被榨干,再也无法支持政策性贷款。同时,外贸出口也在迅速减少,而且加速倒闭。而外资进入也基本上停滞,而且随时可能会 撤退。也就是说,“三驾马车”只剩下了国家印钞机这一个“轮子”。而如果国家进行印钞放水,外贸和外资这个“轮子”也启动不了,甚至可能还会继续对社会资 金进行“抽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如果要“放水”救助社会资金链,就必须全额来进行救助。比如说,估算社会资金需要10万亿才能让社会资金链不至于断 裂,那么就不能少于10万亿。比如说,国家只想通过“定向放水”2-3万亿来解救中央级别的体制机构,比如说解救铁道部,那对于社会资金链也没有用。因 为,如果不救房地产(地方体制)和私营企业,银行就都要面临关门倒闭的问题,也就是另外一个“轮子”也要废掉。而中国只靠国家印钞这个“独轮车”,解决不 了问题。所以,国家要想维持资金链,还必须把银行这个“轮子”用起来。通过对银行系统进行全面注资,解救房地产和私营企业。也就是说,如果国家决定挽救社 会资金链,不仅要考虑到央企,而且要照顾到整个国家的银行系统。所以,“注水”就要有“孤注一掷”的态度:一方面,国家要大规模进行印钞“放水”力度,另 一方面要大幅度降低银行准备金,等于对银行进行注资,让银行的资金变得充裕。而且,对银行注资的力度也必须非常大,来弥补外贸和外资的损失。只有通过“双 管齐下”的手段,才能够解决社会资金链问题。否则,铁道部要破产、房地产(地方政府)要破产、私企要破产,仅仅支持任何一个部分都解决不了问题。
当然,“大放水”面临着“两头要命”的问题。在2010年,中国经济问题可以说是“两难”,同时面临各地方需要钱,而且通胀严重加剧的问题。我在 2011年初说到,如果说以前是过“独木桥”式的“两难”,那么到2011年就开始要“走钢丝”。而国家采取了最为高明的手段,就是“拖”。同时,让社会 自己进行资源配置,比如说理财产品和高利贷的兴起。大量手里有钱的民众在通胀的压力下,自动钻到骗子们设计的理财和高利贷的套子里,极大地帮助国家减轻了 负担,让国家能够多活了半年。不过,到了2011年4季度,问题已经拖到了再也拖不下去的程度。因为,整个社会资金链已经断掉,大量铁公基和房地产已经停 工,大量工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拿不到薪水。如果再往下拖,铁公基、房地产和私营企业都要全面倒闭。这样的结果是,数亿在建筑工地、工厂的人们就要开始找老板 或者当地政府要钱,然后大规模返乡。 2008年,国家推出经济刺激政策,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刺激经济,保证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是,当数亿“农民工”开始大规模返乡的时候,这些 人到哪里去,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结果,在位子上的人们都坐不住了。而到了2011年四季度,同样的问题出现了,而且比2008年来的更猛烈些。这些人一开 始返乡,不再给体制创造收入,那么沿海地区经济要全面倒闭,同时给内地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不稳定因素”。而国家在2011年一直进行的 “定向放水”,也就是小范围“放水”的动作,根本解决不了整个社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所以,只有“大放水”才能够遏制住目前的趋势,而且“放水”规模必须 比2008年的还要大得多。因为,2011年4季度的货币总量M2已经比2008年底增加了70%。当然,“大放水”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必需品物价上 涨。到2011年三季度,部位稍微好点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每斤2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物价已经到了非常脆弱的状态,价格可以随时上涨。那么,如果国家 开始“大放水”,猪肉价格可以很快达到每斤100元人民币。而且,猪肉价格上涨会带动粮食价格相应上涨。本来,秋收之后,稻谷价格已经开始大幅上升,而且 农民还“惜售”。 “惜售”的意思是,农民不是手里粮食多的不得了,但是赌粮价要上涨。而是因为农民的粮食不很多,所以卖不卖都无所谓,但是被冠之以“惜售”的名词。所以, 只要猪肉价格上涨,粮价就控制不住。中国经济模式是建立在低粮价的基础上,不论体制的铁公基和房地产,还是私营的“血汗工厂”,都依靠低粮价。一旦粮价开 始大幅上涨,农民工要求工资翻倍甚至更多,那么建筑工地和血汗工厂同样停工,“中国奇迹”就全完了。所以,如果不放水是等死,放水是找死,已经没有任何退 路了。
从政策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放水”行为似乎成为必然。 2011年,中国的主要政策就是“拖”,而且似乎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但是,明眼人很清楚,一直拖着也不是回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资金链已经从“冰 崩”变成了“雪崩”。如果不进行“放水”,中国经济在2011年第四季度就要见到大量企业破产倒闭的状况。比如说,铁道部已经债台高筑,不要说欠银行的本 息,就连对设备和建筑供应商的欠款已经很长时间拖欠。在其它国家,按照铁道部欠款形式和规模,都可以认为铁道部已经破产。而只有中国“特色”下,铁道部还 是AAA级信用。当然,铁道部怎么都可以,还可以选择继续欠钱,而且欠更多的钱。但是,被欠钱的单位就要出问题了,因为这些单位都是贷款施工,而且没有铁 道部这样的背景。到时候,被欠钱的银行、供应商、工人不会找铁道部要钱,而是问这些被欠钱的单位要钱。这些单位如果给不了钱,那参与铁路建设的数百万人、 为铁路设备而生产的上百万人,就要做出所谓的“过激”行为。同样道理,大量房地产商利用建筑商“垫资”和销售“理财产品”进行建设,但是建起来的高楼一直 卖不掉。一旦建筑商要求还钱,或者理财账户到期,那么房地产直接倒掉。而且,倒掉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上,还有给房地产商和建筑商贷款的银行,还会有买了理财 产品而傻眼的民众。而且,不论国家是否“放水”,私营企业都要死掉一大批,“放水”的结果只是多还是少的问题。不过,私营企业倒闭的少一些,总比几乎所有 私营企业倒闭要好。更重要的是,各地高利贷在蔓延超过 3个月之后,开始大规模崩盘的过程。因为,当高利贷的利率超过100%,能够维持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一般不超过3-6个月。而如果不“放水”,那么大规 模企业倒闭潮,加上房价崩盘,加上银行理财产品损失,股市也会惨跌,加上高利贷崩盘潮,几个因素加起来,无数人将经济上破产,然后精神崩溃。而且,这个局 面出现的时间点越来越近。所以,为了能够“过年”,国家也得“放水”。总不能看着企业都大规模关门倒闭了,再来进行救助。
同时,资金链断裂带来的物价下降,给“放水”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假设,社会资金保持稳定、经济继续按照2008年以来的模式运转,那么各种物 价将持续上涨。因为,在前三年大规模印钞之后,资金主要进入了铁公基和房地产,并没有完全、直接影响到居民物价。所以,居民物价并没有一下子涨几十倍、上 百倍,而“只是”涨了一两倍。不过,随着这几年铁公基和房地产的扩张,前期进入经济的通货逐渐传导到居民生活中。所以,中国的物价上涨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持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到了2011年,中国的CPI一直在进行“翘尾”,从“破5”到“破6”,尾巴一直要翘到天上去。当然,CPI保持在个位数,统计局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实际的通货膨胀完全可以向后挪一个小数点。不过,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的物价开始实实在在降了。首先,房价下降已经掩盖不 住,因为很多房地产商如果不降价就得倒闭。虽然地方政府希望采取所谓的“备案”来控制房价下跌,但是在生死边缘的房地产商顾不了那么多了。而随着大量铁路 几乎全面停工、大量地铁、公路和其它基建停工、房地产停工,大宗工业品需求大量减少。进口和生产的大量铁矿石和钢材、有色矿产和有色金属、天然橡胶和橡胶 制品等等产品,出现极为严重的积压。这些产品价格开始暴跌,反映出整个经济已经开始崩溃。随后,价格下跌开始蔓延到农副产品,比如说杂粮、土豆和其它蔬 菜、各种水果收购价格出现下跌、甚至暴跌,而生猪收购价格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国家也开始允许人们到城市摆摊,以降低生活成本。而允许人们摆 摊意味着,蔬菜水果买卖等行为可以绕过高价房地产带来的成本增加。也就是说,国家已经开始为了控制通胀,放弃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的利益。所以,从人 们的直观感觉来说,很多东西价格上涨减缓,甚至开始变得便宜。而这样的物价下降,或者说CPI下降,就成为“放水”的理论依据。因为,随着资金链断裂,不 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已经发出各种绝望的声音。这时候,如果中央再不根据“民意”进行放水,资金链断裂的深化就是经济崩溃,中央也担负不起这个任由经济崩 溃的责任。所以,从在位者的角度来说,行动总是要采取的,而“放水”似乎就成为一种必然。
不过,“放水”的额度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放水”不超过5万亿,那么对于整个局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随着资金链断裂的程度越深,“雪崩”的 效果也就越强,社会对于资金的需求就会以乘数的数量上升。那么,5万亿投进去后,就类似于“杯水车薪”。另外,根据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货币起到效果的时 间大致在半年到一年。如果目前“放水”5万亿到社会中,那么明显起效在半年之后,甚至可能一年。就像一个房屋的大火已经熊熊燃烧,这时候来了辆救火车,开 始用救火车里的水消灭火。但是,由于水太少、来的太晚,结果只能够控制住火势不快速向往蔓延。而已经烧起来的部分,就无法扑灭,只能看着被大火烧掉。而即 使目前“放水”5万亿,效果也像面对熊熊大火的一辆救火车,结果就是“太少、太晚”。现在,社会资金链已经全面断裂,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迅速采取大规 模“放水”的措施。对于很多人来说,5万亿似乎已经是“大规模”了。但实际上,对于目前的经济体,可能10万、15万、甚至20万才算是“大规模”。当 然,对于经济决策者来说,又处于非常艰难的状态。从现任经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觉得需要进行大规模“放水”。因为,现任经济决策者不仅仅会演戏,还对经济 有所了解。可能虽然没有意识到需要巨额自己来“放水”,但是有较为直观的感觉。不过,现在懂经济同时懂演戏的不能自己说了算,因为候任者可能已经开始介入 经济决策。候任者不懂经济,也看不到现在的经济形势到了什么程度。同时,候任者不能忍受再度大规模“放水”,让自己接一个无法解决的“烂摊子”。所以,宁 愿少“放水”,让问题在短时间引爆,也不远通过拖,自己承担骂名。所以,既要放水,又不能大规模放水,还不能“杯水车薪”,这对于现有的经济系统来说,基 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任务不可能完成。 “瞻前顾后”是个很好的成语,说明思考时候的矛盾心理。从目前中国社会的资金角度来说,“瞻前顾后”反映出决策层的矛盾状态,一方面“瞻前”,考虑需要 “放水”救市;另一方面“顾后”,希望自己不要承担烂摊子和骂名。所以,放水的时机和放水的规模就会在这两方面的争夺中逐渐失去,而“资金断裂”的熊熊大 火已经开始失控。
当然,不论“放水”规模如何,中国人也要“坚持”到最后。随着资金链断裂,中国的财富阶层-尤其是体制内财富阶层-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在 过去二十年,财富阶层依靠体制舒舒服服赚了大钱。在这些财富阶层中,有的通过转包工程赚分成、有的靠圈地和房地产赚钱、有的靠股市发家、有的开矿成巨富、 有的靠垄断某些行业控制财富。而资金链断裂,会造成工程烂尾、房地产不值钱、股市走向零、矿产停工、垄断行业停转。也就是说,所有这些发财的门道全部被堵 住,而且人们现有的“财富”也会化为乌有。所以,即使“放水”很少,财富阶层也要想方设法进行造势、炒作,把整个市场气氛造起来,尽量延长自己的生存时 间。而对应这些财富阶层,最可怕的还是国际经济形势。一旦美元升上80水平,意味着美元的涨势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世界经济大萧条将要发生。而美元上涨又会 引发大量在中国的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开始消耗大量中国的外汇储备。而中国外汇储备中相当一部分买了美国两房、希腊等欧洲国家的债券。一旦外汇储备明显减 少,那么这些“大窟窿”就会暴露,引发更多的外资恐慌逃离,很快外储就会耗光。另外,中国的体制单位在过去两年,高价进口了过多的原油、铁矿石、铜铝、天 胶等大宗商品,而且仍然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做多。美元上涨同样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那么,这些单位拥有的商品货值会急剧缩水,进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严重恶 化。所以,中国机构必须抛售美债,然后通过抛售美元来打压美元,并且托起大宗商品价格。即使这样严重危害中国的整体利益,也在所不惜。所以,中国人通过国 内的股市炒作、国外抛美元、打高大宗商品价格,来保住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所以,进入2010年第四季度后,中国大力打压美元,并且在国际原油市场和基本金 属市场做多,都是为了延缓自己财富消失的进程。所以,虽然中国资金知道,现在世界市场上,基本上只有中国人还在买东西。而把商品价格打得越高,外国生产商 的抛售行为就越大。而且,外国生产商抛售后,会直接交现货给中国资金。而每一个合约的现货交割,都会对资金链基本上断裂的中国多头资金造成更沉重的资金压 力。但是,中国人似乎已经没有退路,一直要坚持到最后支撑不下去,然后某个时间点完全崩溃,然后造成世界大宗商品市场、乃至世界经济的突然“停摆”。
需要强调的是,高利贷已经扰乱了整个社会的秩序,给整个社会带来极为深刻的危机。随着社会资金链的断裂程度加深,高利贷的利率更高、规模更大。而 大规模的高利贷促使从事实业的资金退出实业,进入虚幻的收利息的金融市场。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开始,年息超过100%的高利贷出现,加速辛苦做实业的 资金退出实业。这意味着,社会上从事实业生产的资金更加短缺,生产更加艰难,而且利润更薄,实业生产商加速倒闭。在税负水平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实业生产商 关门倒闭的越来越多,让剩下的生产商负担更重,进一步加剧生产商倒闭。(这个问题我在年初的“2011的波澜壮阔”帖子中提到过)。而生产商倒闭反过来更 加剧高利贷的蔓延,并且让剩下的实业更难以生存。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从事农业的实业经营者的退出。郎咸平曾经指责,一些从事农业的实业经营者进行囤积 居奇,导致一些农产品价格暴涨。所以,郎建议国家大力打击这些实业经营者,防止这些经营者的囤积居奇。在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时候,郎这些颠倒黑白的言论曾经 获得社会相当大的共鸣。现在,不用国家打压,高利贷起到了打压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每到秋天收获季节,农业经营者就会到农村进行农产品收购,然后存到冷 库中,放到来年买个好价钱。而在今年高利贷的背景下,从事这样的行为明显得不偿失。因为,在高利贷的背景下,囤积农产品的资金、人工、仓储、损耗等等费用 过高,而且风险极大,所以还不如把钱放出去来钱快、来钱轻松。而正是这样的情况,让东北丰收的绿豆、花生等杂粮没人收购,价格暴跌;而大量土豆、大白菜等 蔬菜、苹果等水果都烂到地里,没人收购;猪肉中间商也同样在抛售库存,导致本来供应一直非常紧张的猪肉,发生价格下降的情况。在2010年底-2011年 长达将近一年的食用油限价,让中间的加工环节宁愿将大豆压在港口,也不愿意拉到厂里榨油。等中间环节基本上耗光了库存,导致油品短缺,于是“地沟油”趁机 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市场。而目前几乎所有用于食用的农产品价格下跌,都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而是社会上从事实业经营的中间商急剧减少,没什么人为即将到来冬 天和“青黄不接”的春天进行储藏。所以,秋收时短期的价格暴跌、农产品烂在地里,也意味着冬天之后的物资严重短缺。届时,即使不“放水”,蔬菜、水果、猪 肉也将因为短缺而价格明显上涨。而如果国家为了救市而“大放水”,价格可以直接“一飞冲天”。
李奇微在《朝鲜战争回忆录》中提到,不要考虑communist中国人的意图,不要关心他们在想什么,而要关心他们能够做什么。所以,李奇微严格 按照军事原则指挥战略部署,其军队也严格按照军事原则进行战斗。当美军依靠军事原则稳固自己的阵营后,需要做的就是等中国人自己往枪口上撞。中国军队在严 寒和美军猛烈的炮火下,遭受巨大的伤亡。而且,由于医疗条件差,中国军队受伤后的死亡率极高。但是,中国人不接受教训,在第三次战役实际受挫后,仍然坚持 打第四次、第五次战役,造成严重的挫败。李奇微带领23万左右的美军以及少数其它国家的军队,在基本上没有进行轮换的情况下,打残或者打垮了三拨中国军 队。根据美国估计的数据,中国在朝鲜战争死亡人数超过90万;而苏联揭秘文件说,中国军队死亡100万人。可以说,李奇微取得令人瞩目的战功,并不是他有 多么神奇。关键在于,中国军队的指挥者不把中国的战士当人看,而中国的战士也不把自己当人看。同样道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模式没变,行为方式也没变。中国 的经济必须要等耗尽所有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外部资源的潜力后,才会垮掉。而在耗尽这些资源的潜力过程中,中国会“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所谓的经济目标。那 么,如果目标达不到的时候会怎么样?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垮塌。而中国已经到了这个时点,社会资金链已经基本上断裂到无法修复的程度。而社会资金链的背 后,是大量优质耕地被毁坏、粮食生产失控、粮食库存接近耗光、绝大部分国土生态环境被毁灭、大量土地、河流、大气被严重污染、大量矿产被掠夺性开发。即使 是这样,中国的决策者都要最后搏一下,希望自己能够“过关”。而中国民众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拿自己做试验品,支持“要钱不要命”的经济增长。虽然国内 的资金链断裂和对外出口冰冷,都反映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头,但是人们仍然都在心存侥幸。而这也意味着,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更加疯狂的行为,试图挽救正在崩 溃中的经济。直到某一天,食品价格暴涨、或者人们突然发现粮食没有了,然后大量人口开始经历饥饿,本轮的疯狂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