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下面出孝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有感于最近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也说说“棍棒下面出孝子”。

棍棒下面出孝子, 这样的的说法大概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吧。如果人们都这样说,自然有它的存在的道理, 或者有其积极的统计意义。

在对其评论以前,首先要了解“棍棒下面出孝子” 是在说什么,是指的什么。是教育的方法论,还是教育的理念。如果是教育的方法,那我认为是错的,如果是理念,我认为很有道理。

如果要从方法论来理解“棍棒下面出孝子”,那么要用多长,多粗的棍棒?是非得要用棍棒,用皮带行不行? 可见方法论是说不清的,或者是不精确的。

从教育理念来理解,就是说当孩子做错什么事,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理解为孩子没错也惩罚,那不整个一个神经病吗。)。

而就惩罚本身来说, 不一定非得用棍棒,用其它方法也行(当然也不一定要用皮带),只要达到惩罚的目的就行了。 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业务。一旦作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惩罚(或者痛苦的经历),除了让孩子明白社会责任外,还对开发孩子的心智大有益补。不苦其心志,不劳其筋骨,怎么能承担天降之大任。 这儿的“惩罚”,更应广义的理解为不仅仅是家庭的,也是学校的,社会的。 考试不及格就是学校的棍棒;酒后开车,警察就是社会的棍棒。当这些社会性的棍棒来临时,千万不要为孩子遮着挡着,要让孩子勇敢的承担和认真地反思。

为什么会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就是有钱人的孩子会没有社会责任感,可以乱花胡混,没钱了,有老爸,出事了,有老爸花钱摆平。如果老爸在孩子第一次“出事”,不帮孩子摆平,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痛苦),就有可能不会频繁的再“出事”。 
只有一些蠢人才会以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就一个字,“打”。 打才会成才, 于是就瞎打一气, 结果很可能不打出一个仇人,就打一个变态的下一代 。 

但是也有人真的被打成才,其实也就是一种通过某些痛苦经历来让孩子了解责任和开发其心智的例子,那只是众多这种经历的“之一” 而已,还有很多根好的途径可循。

所以,棍棒下面出孝子,从理念上来说,应该理解为,通过适当的痛苦经历来让孩子了解社会责任,自省,并开发其心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