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的启示
玄野
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北美上映,迎来本地影评人的些许揶揄。我抽空浏览了几个片段,整体感觉上是中国近十年来的一贯风格--视觉冲击不错,底蕴严重不足。当然,老外的批评也十分牵强,并不足以为意。欧美面临经济严冬的档口,抢人家好莱坞帅哥美女的饭吃,还要人家说好话,可能很难。
妓女救少女的故事,是否过于离奇,应该从历史的大环境中解读。首先说,故事并没有点明十三位女士去唱歌要面临凌辱和生命危险,如果是那样的话,这对日本侵华军队高层的人性可是巨大的隐含羞辱。本来,以日本的性道德水平,集体嫖娼并非不可思议,而这军队高层将领集体猎取纯真少女的事情可就需要点构思者的勇气了。以日本的民族习惯,在性道德上,男性对处女犯罪和对妓女发泄到底在良心谴责上有多大区别,应该由日本朋友来解释,我们自不该定论。而就影片自身暗含的意思和当时背景看,认为十三位女士舍身救人而直面死亡并不合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少女落入魔掌后身心将遭受巨大摧残,而这些风月女子则没有这种心灵脆弱,偷梁换柱的计策有点调戏日本高层将领的味道。其次,国破家亡的时刻,中国人的危机感极其强烈,任何对国家民族有益的事情都是国人义气所向,影片中的义举没有令人费解之处。所以,我觉得这故事并不离奇。
另外,人性的光辉并不决定于人所从事职业的体面与否。妓女职业往往因为饱受欺凌遭尽白眼,而更能感喟到人间真情,其内心的自卑往往导致她们在关键时刻更容易做出舍身取义的自我救赎之举。反而那些高高在上自以为义的人面对危险的时候懦弱屈辱得不行。当然,一个人行义容易,一群人捐躯很难,故事编排的个中细微之处,拿捏起来十分不易。关于妓女题材,我还是欣赏莫泊桑的<羊脂球>,表现得自然,诚挚,深情。毕竟这一人行善的故事比较容易处理。
以我个人的欣赏视角,此片和近些年的中国大片一样,缺陷依然在编剧上。国内文化部门的审查制度基本是引刀自宫,导致影视作品整体上在精神层面的贫血。在这样极其厚重和无比苍凉的大背景下,居然没有挖掘出震撼人心的影片来,的确是中国人的羞耻。日本侵华本身是一次冒动,而其中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内阁和军队将帅幻想着用屠城来震慑和瓦解中国人的抵抗,反而彻底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战争僵持阶段的进程说明了一切。抗战爆发后,蒋介石眼看着日本人要占领自己老家,祖坟不保了,所以淞沪会战全力抵抗,以拒绝这种比死亡还要严重的屈辱。后来的台儿庄战役,万家岭大捷,到南瓜店一战中的视死如归,直到薛岳的天炉战法将日军打得找不着北,使得日本内阁为了向天皇和日本人证明皇军的无坚不摧,不得以开启了太平洋战争,短期内象切豆腐一样歼灭了东南亚的欧美军队,而战略上却宣布了日本军队的灭亡。
南京大屠杀的题材,其最丰富最深刻的地方在于,这种反人道的行为是自取灭亡没有出路的,无论哪个国家何种军队有这样的行径,都将遭受天谴。另外,就是中国人的遇难个体的无助与凄惨,如何能转化和透析出一个民族整体的强悍伟大。当然,这种民族魂主要是在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大陆政府是否愿意从这种视角去解读南京大屠杀,是否愿意将其看作冬至严寒下所蕴藏的一阳复归,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所以,中国之前的南京大屠杀影片主要体现了国民面临灾难的可怜无助,控诉国民党蒋介石的逃跑罪行。中国曾经的民族魂,依然尘封在历史的硝烟之下,让世界华人费解。这样的遗憾,在当今台海两岸逐渐和解共荣的形势下,能否有个终结,将是所有中国人期待的事情。二十五年前,有<血战台儿庄>令人惊喜,到如今依然在期待另外一部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