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医虚实简答闽姑娘

药山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心作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谢谢闽姑帖子中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并不容易。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理解。

1。下面的帖子看起来可能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本意并非是讨论中医虚实和眼痛。论坛有诸多中医爱好者,很热心讨论许多中医的很多理论和临床问题,但是有时候把中医想得太简单了。

我不是想说眼痛本身究竟是肝还是肺的问题,或者究竟是虚,还是实。只是认为中医是一门科学,讲究的是辨证而治。遇到一个病人,不可以主观,不可以轻下结论。比如说,也许你是对的,大多时可能是肝的问题,那么有那些症状帮助你得出上述结论,有那些可以帮助排除其它问题?如果不敢肯定,是不是作出结论之前,问问病人的病史,身体的其它症状?即使你见过的9999个病人都是同样问题,这个病人有没有可能例外?讨论虚实辨证也是这个目的。

2。什么是虚,什么是实?这个概念对非中医专业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即使中医专业的学生常常也很困惑。这里,用一个简化的概念,“实”就是多余,过剩;“虚”就是缺乏,不够。具体可以是生理指标,或者生理物质分子。

比如说,外感病,因为体内多出了病毒,可以归于实证;糖尿病,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归于虚证。

为什么同一个病既可以是实证,又可以是虚证?为什么中医有标实本虚之说?这是因为在不同层次上分析问题。比如说,刚才提到的糖尿病,病人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如果我们只看表面特征,根据上面的定义,它应该是实证;可是,如果在分子水平上,这种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病人定义为“标实本虚”。

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一项生理指标都是诸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中医必需根据人体表现出来的症状,一步一步分析究竟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根据虚实概念,由浅入深分析平衡的破坏是因为某个环节的上调还是下调。

再以血糖举例,血糖水平是由摄入(包括食物,糖原分解以及由其它生物大分子异生)和利用(产生能量,转化成糖原储存,或者用于作为合成其它生物大分子的骨架)的平衡,这些过程又受不同因子调控,包括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与胰岛素相反)。如果引入上述虚实概念,有多少可能?所以必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炎症反应的具体过程现在尚不清楚,它是人体生理应激反应,是通过细胞内介质分子起作用。但是其中涉及的信号传递过程,参与反应分子都所知有限(或者说本人所知有限)从另一个角度,虽然这个过程很复杂,涉及因素很多,从统筹学角度看,可以将这些调控因子归纳为“正”调控和“负”调控两类。炎症反应的发生,不论其机制如何,总是通过上调正因子或者下调负因子,或者两者同时。我们在这里完全可以引入虚实概念。

这个有点像高血压。虽然具体致病机理不清,可以通过上调或者下调血压来平衡血压问题。

4。那么,说了这么多,虚也好,实也好,跟看病有什么关系?难道就是为了把人搞糊涂?这里关系大了。那些主张废医存药的人根本不懂中医,因为没有中医,就没有中药。辨证,包括虚实辨证,是制定治疗原则和选定药物的基础和指导。

以那个眼痛病例来说,如果“蓝精灵”是实证,可能去院子摘些野菊花泡茶就可以立马见效;但是,同样剂量的菊花,用在虚证的“Wells”身上,可能出问题,会腹痛,腹泻。同样眼痛,实证和虚证,治疗原则不同,用药种类,剂量,时间都不同。用错了,不但不治病,可能会害人。

也就是说,虽然具体机理现在不清楚,你把具有“上调”和“下调”功能的中药用错了,后果会很严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