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饶毅:海归学者落选院士是因为“不会搞关系”
饶毅:海归学者落选院士是因为“不会搞关系”
2011-12-15 23:29:20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饶毅以大胆敢言著称,海龟前就毫不留情痛斥中国教育、科研领域的弊病。回国后,多次在国内媒体发表文章痛陈顽疾。前年院士不入誓言不再角逐院士。对今年的院士遴选,再次选择直言不讳,直述海归学者落选院士是因为“不会搞关系”。他说的对不对,当然对;错不错,有点错。例如,新当选的最年轻的科学院士,就是他们生命科学专业的海龟。 饶毅和施一公是同批“海归”,分别掌舵北大生命院和清华生命院。在此次院士聘选中,两人呼声颇高,却双双铩羽。饶毅在头轮就被出局,施一公在第二轮落选。为此,饶毅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绝非学术原因,而是人际关系问题。 饶毅:我相信绝大部分生物医学院士不会说施一公的学术水平有问题。施一公要比很多人的水平高一大截,不光对候选的院士,他比很多已当选院士都要高一大截。 饶毅:生物医学部本年度当选者,与往常一样,以科研论文为代表性成果。而施一公在国内发表的优秀论文远多于中国同行的任何科学家,他的落选势必引起海内外相当多的生物学家质疑,“中国生物医学部是否以学术为首要标准”。 饶毅:这个时候,把他刷到一边去,或者延缓他,而把比较差的人放进去,这会让同行马上意识到,原来那些东西重要,不是做学术最重要,而是做其它东西最重要。这样就把做学术的文化气息搞坏了。 饶毅:落选并非学术原因,而是海归学者“不会搞关系”。从施一公鸣的落选,我们看到了中国现实中的不良文化。 饶毅:中国不光科学评荣誉,在社会各方面,都留有一个很强的习惯,经常是在考虑人际间的关系。这是阻碍我们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花过多的时间用于平衡和协调人事网络,耽误了做正事。而且,我们还得让很大一部分应该投入做正事的人、意念和智力,不得不投入到去搞人事关系。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很大问题。 饶毅:你们记者要让人们明白,我为施一公鸣不平的目的,不是为了施一公本身能不能当选院士,而是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来讨论中国现实文化对于我们整个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有多大的阻碍、很不好的那部分。因为长远来看,这将对院士遴选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副作用究竟是什么? 饶毅:中国文化根本是好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甚至很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对院士的遴选产生非常不好的副作用,不仅仅是某个人当选不当选,是否公平,而是要想到他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所以不是对院士当选喋喋不休,而是对院士当选反映的现象应该批评。院士对于中国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了不起的事,因为很多人把做院士作为他奋斗的东西,那院士怎么评选就会影响他怎们做事情、怎么去为人。 饶毅:我们提出来讨论、提出来批评,本来就是促进文化的改变。因为文化的改变不是你怎么做,别人就知道,而是得说出来。现在既然大家都不说,我就做指出皇帝新衣的那个小孩子。做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更有意义,对社会的导向意义更大。
逐月箜 发表评论于
2012-04-19 15:37:34
我觉得说得非常好!来此评论的应该都是做学术的吧,如果你不想海归后日日钻营,以喝酒拉关系度日,最好还是支持饶毅。
他确实有些恃才傲物,但是有才的人不傲,难道庸人来傲吗?他现在用一己之力攻击院士体系,难道不是为了以后有一日产生更有效率的人才体制吗?
很明显谁先动,谁就是先烈,我觉得大家还是全面地看待饶毅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tigerjr 发表评论于
2011-12-17 11:13:10
For the most part, the percentage of talented people is almost the sam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t is how to value the talented people has made the difference
in the past 200 hundred years. Between nations, the competition ought to be carried out by your best.
Do you want to tolerate the arrogance of your best people or the tragedy occurred in 12/1937 Nanjing?
过路人路过 发表评论于
2011-12-17 06:40:40
楼下这些人怎么就听不得不同意见呢?
饶毅说的有什么不对?他的观点难道不是对中国有益的吗?楼下的要拿DNA结构来讲,那新中国60年又搞出了几个成果?近代300年中国又搞出了什么成果?
国内的院士也就是矮子里面挑高子。大家都矮,有稍微高一点就成院士了。猛地来一个高的,矮子们又惊又愧,于是一起说:丫的比我们还矮。就是这么回事。
杨子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21:31:27
中科院发言人曹效业 谈 饶毅和施一公的落选问题
1。今年在中科院公布的314个有效候选人名单中,确有饶毅和施一公名字。
2。关于国籍的问题,公安部给过我们一个函。有两句话,一是从某年某日起,两人具有中国国籍;二是相关手续还没有办完。中科院学部主席团经过讨论后,认定他们拥有中国国籍,因此将两位列入了有效候选人中。
3。投票过程复杂。通信评审阶段邮寄给院士们一个信封,里面另附一信封,非实名投票后寄回。此后,院士们再集中投票。当时,施一公所在的学部有70多位院士到场投票。
4。 对于人们质疑投票院士“隔行如隔山”,投票的院士对候选院士不了解,投票没有权威性。这是对陶片过程不了解。在投票前会安排三位和候选人“同行”(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院士对其进行调查。评审时,会详细介绍每个候选人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的是关门讨论,讨论内容保密,99%的时间都花费在学术问题讨论上。如果院士们参加讨论的时间不够,则不能参与投票。
5。中科院对参选院士人不“答辩”。中国工程院选院士,有一个“答辩”的环节,新科院士要到场与投票院士见面,进行提问和回答。中科院并没有这道程序。中科院院士选举实行的是推荐接纳制,不是竞标。有院士们的详细举荐,然后才能成为候选人。
6。过去,院士选举保密工作做得好。上世纪90年代选举,候选人本人根本不知道。在国际科学界也基本不会进行‘答辩’。
7。中科院增选院士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被推荐人需要提交当前有效的中国国籍证明,即中国国籍身份证件的复印件。
今年,经过推荐,并经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从有效候选人的314名中,最终产生了51名新院士。
490921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14:04:04
等你, 饶某某真正做出点东西的时候,比如发明了一个新药,造福千千万万人,比如能象Watson crick发现DNA 结构那样有划时代意思的时候,再来叫也不迟。你说的那些牛不牛,就是比文章?告诉你们那些是垃圾,而且里面水份大着呢。恶心的骗子。
porsche2012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09:32:52
有人的地方都讲究人际关系,不信你在美国试试光凭业务能走多远!况且业务高低也要有人来定的。
粼粼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09:12:56
人际关系在哪里都是一门学问。在西方,如果你想进入高层,(撇开文化背景不谈),就算你有很超群的业务能力,而没有出色的人格品质,和优秀的关系运筹,也是很难如愿以偿的。
只爱你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08:56:26
饶落选是因为他是美籍,跟其他的没有关系。前段时间有人把这个揭出来了。
皇帝的新衣~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07:45:57
Hypocritical.
就以先生最拿得出手的CNS文章来说,审稿就两三人而已,里面的猫腻,先生不可能不知。即便您认为您的文章没有牵涉这些关系网,您能说这些文章一定比发表在“二流”杂志的文章强吗。肯定不是,先生难到不知有多少重大发现来自这些“二流”文章。在美国, 又有多少研究科学家要“革命”。 毕竟, 这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这与“院士”选举不是一样吗。
袁隆平先生落选时说“落选是因为水平不够,需要继续努力,但努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当院士。”
link3d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07:16:44
这个有奶便是娘的货现在又成了怨妇了。
简宁宁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05:52:18
中国学术环境的不正常掩盖了饶本人个性上的缺陷。像他这么张扬,在美国也不会受欢迎。务外非君子,等你真坐到了中科院院长的位子上,再来批判中国的院士制度,现在还是埋头做些实事为好。
schweine_srq 发表评论于
2011-12-16 05:33:09
你说说,这个饶同志,还有完没有完?你为吗回国,干吗非跟个院士头衔过不去。如果真得想当院士,就学学国内的做法,该咋办就咋办,以为清高,可以不在檐下低头,以为这里是美国啊。快点安停了,该干啥就干啥。觉得海龟后悔了,还可以回美国去。想什么都占了,有点儿没有自知之明,也对不起国内的同行,明显在跟人家抢食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