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刀潜射无人机问世 潜艇作战模式大改观
2012年01月
来源: 中国航空报
“弹簧折刀”潜艇无人机。
据美国《航空周刊》报道,美国海军计划在2012年的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中由潜艇试射美国航空环境公司的“弹簧折刀”潜射一次性小型电动无人机。与此同时海军还授予雷神公司开发潜射无人载具技术的合同。该技术可使潜艇在潜望镜深度利用垃圾处理设备发射无人机载具,潜射无人载具将无人机带至水面附近并将其弹射起飞。
根据合同要求,雷神公司生产了5部无人载具和配套无人机。2008年首次完成了从潜艇潜望镜深度发射“弹簧折刀”无人机试验。根据项目要求,电动无人机封装在潜射载具中,使用时通过潜艇上的垃圾处理设备弹出艇外,通过自身配重下沉一定深度与潜艇拉开一定安全距离,然后脱离配重,开始对浮筏开始充气。浮筏使用脉冲充气装置控制上浮速度,浮至水面时,无人载具展开浮锚来稳定载具并伸出风向标测定风向,然后载具倾斜至35°弹射出折叠翼无人机。
军火商纷纷看好
美军最早的潜射无人机是20世纪90年代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联合研制的“海上搜索者”潜射无人机,它采用可折叠机翼,从潜艇标准的鱼雷发射管发射。1996年美国海军“阿什维尔”号潜艇试射“海上搜索者”,潜艇在潜航状态下伸出天线对无人机进行遥控获得成功。此后,洛·马和诺·格均认识到潜射无人机是带给海军突破传统作战模式和作战领域的新型武器装备。考虑到商业利益,两家公司就此分道扬镳。而美国五大军火集团之一的雷神公司也加入到这场新技术争斗之中。至此五大军火集团中的三家参与了潜射无人机的研究开发,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洛·马公司研制的“鸬鹚”无人机主要用于军事侦察,也可携带数枚导弹对岸上目标实施攻击。此外,“鸬鹚”在加挂特殊吊舱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特种侦察装置投放至敌后。按照设计,“鸬鹚”平时储存在发射筒中,使用时由潜艇水下释放,然后利用火箭助推器加速出水,在空中展开机翼和启动涡扇发动机。2007年11月中旬,美国海军一艘洛杉矶级核潜艇搭载了“鸬鹚”无人机在大西洋海域试飞,这也是美国海军核潜艇第一次无人机弹射试飞。
继洛·马之后,诺·格公司也提出自己的潜射无人机方案。该系统被称为“隐身低成本发射舱系统”,与洛·马方案最大的不同是,它利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并采用模块化技术,同时力求发射模块与武器最大限度的兼容。这项技术无需对潜艇做大的改动,可为海军潜艇部队挖掘各种武器和无人机在潜艇应用中的可行性,从而大大减少为潜艇使用专门武器所付出的开发成本。
半路杀出的雷神公司拿出的“作品”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潜艇超视距能力”项目。与其他两家不同的是:雷神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了在潜艇上操作无人机的设想,所以他们的“弹簧折刀”无人机安装了传感器和数据链设备。这样潜艇在水下就可直接操控无人机,或由无人机自主飞行,向潜艇不断传送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的更新信息。
海上作战模式新变化 潜射无人机的出现,给未来潜艇作战增加了新的模式,也让旧有的潜艇抵近侦察、反舰、防空、对陆攻击等作战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现在各国的防空雷达网都比较完善,雷达搜索能够覆盖本国大面积、甚至全部国土,可以在较远距离上对外国飞行器判断识别。所以大型侦察机接近敌对国家边境的抵近侦察活动越来越困难,潜射无人机恰恰可利用自身体积小、隐身、航程远的特点躲过远程警戒雷达的监视,突然出现在海岸或纵深地区侦察目标的上空,在目标尚未得到告警时完成侦察任务。 在对海作战和对陆攻击上,无人机可以在较远距离上发现敌方舰队和舰只,不用潜艇冒险将雷达伸出水面搜索,降低了潜艇被提前发现的几率。在潜艇对敌舰发动攻击时,潜射无人机还可为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对陆地目标攻击后,无人机还可以对战斗结果进行毁伤评估,判断是否达到作战要求。 潜艇目前最大的天敌是反潜机,潜射无人机的出现同时可为潜艇防空和反潜打开新的思路。根据需要,潜射无人机可以为潜艇提供空中警戒,在固定翼反潜机或反潜直升机来临前提供预警。另一方面,利用以空制潜的优势,也可以发展专门的潜射反潜无人机,这样在与敌方潜艇周旋的时候总能掌握敌方潜艇的最新动向。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拥有潜艇,但还没有哪个国家实现了潜射无人机作战的实用化。有评论指出,如果美国实现了无人机潜水航母的构想,那将是继20世纪初航母出现以来又一次的海军创新和海上作战模式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