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令,苏浙军区部队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
本文摘自《人物周刊》2010年第10期 作者:李瑞原题为:粟裕 无冕之帅
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导演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战役,可以说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粟裕发起的攻势。然而在授衔时,粟裕却拱手让出了元帅的军衔。
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1918年,进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于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粟裕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1928年1月,参加湘西起义后到了井冈山。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9月下旬,转战于皖赣边区。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上半年,粟裕率领挺进师粉碎国民党军队从1936年底开始的动用43个团兵力的第二次“围剿”,并总结出“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战略方针和六项战术原则。9月19日,粟裕与国民党遂昌县政府代表谈判,达成共同抗日协议。
八年抗战,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多次取得辉煌战绩。不仅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还开辟了江北、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月,在海安角斜旧场召开第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上,粟裕作了《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的报告,提出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入农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开辟海上交通,组建海防部队。在4月中旬发动对日伪军据点的攻势作战中,粟裕首创生俘日军的记录。
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3000平方公里、村镇150多处,争取伪军1000余人反正。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当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令,苏浙军区部队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
抗战胜利后,粟裕于8月19日发出致各纵队各分区并报新四军军部的电报,作出反攻作战部署。到9月中旬,接连解放县城11座、重要集镇100余处及广大乡村,苏浙解放区面积扩大到10.87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00余万。10月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他指挥的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和十余万地武民兵,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一个半月七战七捷,歼敌53000余人。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苏中战役的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极为兴奋,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发给战略区首长:“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1947年1月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为司令员。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并最终精彩地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1948年4月,陈毅、粟裕在一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方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
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
“在孟良崮。”粟裕回答。
“战果如何?”
“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
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
粟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粟裕:“陈诚?”
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
毛泽东:“何足道哉。”
粟裕:“白崇禧?”
毛泽东:“离题千里了。”
粟裕:“那么是谁呢?”
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1948年1月、4月,粟裕纵观全中国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
1948年9月粟裕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并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此一战中,粟裕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至此战局由“小淮海”发展成了“大淮海”。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之一,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于1949年1月开始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在上海检阅部队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粟裕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向上级提供意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作为大兵团参谋的丰富经验。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和贺龙一起上前为纪念碑铲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来中央是要给粟裕授元帅的,但是粟裕不要,把元帅让了。
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但粟裕认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接连三次辞帅。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在文革中还是遭到了冲击,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文革结束后,粟裕重回中央,1982年2月21日任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委员。第1-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1、2届代表,第3-5届常委,第5届副委员长,中共第7届候补中央委员,第8-11届中央委员,12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为防备来自北方的威胁,粟裕在考察了新疆、山西、河北一线后,向军委主席、副主席报送了《有关战争初期作战问题的几点意见》。在针对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问题上,粟裕和肖克等人积极主张军事思想的拨乱反正,率先冲破军事领域里的禁区,提出了按照唯物辨证法办事、活跃军事学术思想、发展我军战略战术等问题。为国内随后进行的政治上的拨乱反正首开先河。
历程评述:
粟裕这一生历经惊涛骇浪、腥风血雨,但他表现出了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珍贵品质和高风亮节。粟裕曾留下遗嘱:“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故此,人民群众给粟裕做了最精彩的评价: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烈士同葬)。(文/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