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后,女儿的脚步

人生的路,自己一步步走了出来。酸也萧何,甜也萧何,苦也萧何,辣也萧何。人生的美好都在自己,皆由心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很多人都说出国是为了孩子。我不知道是自己自私,自负,还是愚顿,从来没这么想过。觉得我们出国就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更广阔的天地,为了更大的发展。我们好了,孩子自然会好。一到加国就投入到紧张的创业之中,完全没考虑到为孩子选学校,稀里糊涂地认为学校都错不了,孩子将来错不了。最遗憾的还因为搬家阴差阳错地错过了上国际学校的机会。然而,就在我们不经意的疏忽间女儿却悄悄地,但有力地走出了自己响当当的脚步,是我们这对放任了的父母的惭愧,也成为我们最大的骄傲。女儿默默地为我们的移民的成功添写了最浓重的一笔。短短的几年中,一个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不谙世事,不善交际的中国小女孩,成长为凡事当仁不让,敢想敢干,交际活动广泛,胸怀大志,放眼全球的人。其中我们唯一的功劳就是无意间把她带到了加拿大,具体说是魁北克。把她带到了一块向她张开了最宽广的胸怀的风水宝地,这里给了她翅膀和天空。我们自己奋斗了半天,成绩和她相比变得微不足道,她所走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反而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起步艰难

初来乍到时,她13岁,半大不小,是一个很痛苦的年龄。可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很习惯地象在国内一样把她往家里一扔就各忙各的去了。她从小独立,很喜欢自己在家,自己有做不完的事。可是这次,我们忘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把她撇下的地方还不能称之为家,徒空四壁,六只箱子而已,既没有电视电话,没有朋友,没有语言,甚至连家具都没有。只有几本她从国内带来的,看了无数遍的书(女儿最喜欢的东西就是书)。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等待上学那些日子中,孤独的孩子天天一人在家,其漫长的感觉和每天痛苦可想而知。可是我们这对粗心,无暇顾及的父母一直认为女儿很坚强,而懂事的女儿每天听着我们谈论如何奋斗,知道父母,家里面临着新的生活压力,也不向我们抱怨。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她写的描述自己的心灵感受的日记和她写的诗,才感觉到了她心中的苦楚,甚至怀疑。她怀念国内那种无忧无虑,不用省钱,也没那么多不方便的快乐生活。一方面觉得自己应当懂事,成熟;另一方面又抱怨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受罪,常常自己偷偷地哭。我的心揪了一下,可我唯一能做的便是更多地开导女儿,让她理解这是暂时的,随着她的努力和爸爸妈妈的努力,一切都会变好的。特别向女儿描述了她会拥有更广阔的天空和更灿烂的未来。女儿虽然似懂非懂,但从心里下定了决心。从她那时写的诗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她的复杂心情:

无奈后的选择

寻找希望

- 天空是一片灰暗,心中有一片风雨。抬起头又放下,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流失,心情始终是低谷。天天一事无成,颓废是唯一的收获。黑暗中流星转瞬即逝,星光却再没离开过心灵。我发现不能继续这样,悲伤的结果只是与事无补。为自己找一个希望,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就有辉煌,成功一定在等待着我们。那时能实现一切愿望,那时能展开所有的抱负。哪怕胜利遥遥无期,哪怕辉煌到来艰难。不过没有关系,至少现在能与失落再见。鼓足干劲投入工作,生龙活虎地展望未来,欣赏生活,拥抱亲情。也许目标是座海事蜃楼,也许希望如此渺小。但它能使人充实而快乐,收获布满在追逐的途中。表露出你灿烂的笑容,展现出你应有的活力,寻找希望,走向成功。从女儿的诗里,纵然流露了她的痛苦,也看到了她的志向。明白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成长了的女儿后来曾经对我们说,她很高兴我们一家人来了之后,每个人都立即象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深深地扎下了我们的根。女儿这样说我感到很欣慰,如果说我们为女儿做了些什么,可能就是无形之中给孩子树立了奋斗的榜样。在国内刚上了半年初一,法语不会,英语也会不了几句的女儿,插入一个已经开了一段时间的欢迎班(专门为新移民孩子设立学法语的)时,什么也听不懂。老师给他指定了一个外号叫 ‘中国人’ 的小男孩做翻译。可这个小男孩吊尔郎当,国语又说不好,法语也是欢迎班里学的。他想翻译就翻两句,不想翻就跑一边玩去了。女儿常常心情低落,紧张。一起出去活动时稀里糊涂听不懂,最害怕的是走丢了。但是女儿个性很要强,既不找我们抱怨,也不找老师,懂得唯一的出路是自己。因此她努力学习语言,没有多久,就在欢迎班展露头角,除了欢迎班的学习,还到正常班去旁听其他课程。等到一年的欢迎班结束时,连跳两极,升入中学四年级。

跳上四年级后,新的挑战和压力又来了。正常班里不再是移民学生,而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没人会迁就你的法语,听懂听不懂活该了。两年的跳跃又使她有很多知识要补。用她的话说,焦头烂额。她自己常说,她的基础课并不扎实,她都不敢象别人一样去给低年纪的同学补课,因为她根本没上过初二和初三,初一也只上了半年,那些书她自己也没学过。

后来通过女儿的同学得知她的那所中学是所非常差劲的中学。其实不是学校差,而是因为加拿大是义务教育,不管多差的学生也不能拒绝。这样这种公立学校就包罗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当时一来没有精力考虑那么多,二来也觉得私立学校太贵,三来这所学校及其老师给人的感觉都很好。因此劝女儿,好学生在哪都能学好的。我唯一替女儿作过的一件事,就是当女儿天天回家抱怨被分到了一个差生很多的班,没有办法好好上课的时候,找了一次校长,要求为女儿换班。遭到校长严词拒绝。校长说谁想换班就换班,那不是乱套了吗?再说,我们是电脑分班,动一人涉及全体,涉及所有课程,绝不可能随便更换。在我再三说服不果的情况下,我只好说:“你们每一位老师都和我说,她是学校的瑰宝,是你们的骄傲。现在她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作家长,作老师的就应当尽可能地帮助她。至于您刚才说的问题,第一,我们并不是随意想换班,她是为了学习;第二,您提到的困难,诸如电脑排班等,只是事在人为的客观困难,是应当可以克服的。我来找您,尽了我作家长的责任。至于您,给她换不换班,您看着办吧!” 校长当时虽然没答应,事后还是给女儿换了班。这件事对女儿是个教育,凡事要据理力争。

我们也考虑了给女儿换个学校,并联系到了一所私立学校。他们看了女儿的成绩后非常欢迎。可是女儿的中学老师,校长对她极力挽留。他们负责为学生出谋划策的Orientateur(专门指导学生选择将来就业方向的老师)也特地与我深谈了公校与私立的利弊。他对我说:“不光是为了留住这孩子,我们真的觉得哪里都能出状元,而且公立更能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这里也出过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这里没有私立那么好的条件,环境也比较复杂,所以更能锻炼人,学习主要靠自己,情形更接近大学松散的教育方式”。似乎找到了一点根据,其实更心疼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懂事的女儿坚决不去私立学校了。结果,女儿在一个很Poche(用他们学生的话讲,很次的意思) 的中学毕业,又进了一所普通的大学预科。后来,正如Orientateur 所说,虽然没进私立学校,女儿依靠自己的努力依然考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初露锋芒

进入正常班后,第一次考试数理化第一自不用说,令人震惊的是拿了个法语语法第一和加拿大历史第一。老师在课上,后来又在颁奖会上说:“这是你们这些魁北瓜的耻辱啊,自己从出生就讲的语言,自己的历史,让一个刚出欢迎班几个月的新移民拿了第一,你们说得过去吗?” 我也很奇怪,这两门课怎么会拿第一呢?女儿说这很简单,这两门课只是需要死记硬背,我把一本书都背下来不就行啦。女儿蔫溜下的工夫我也没察觉。在这之后女儿总是抱着一罗奖状回家我也就不奇怪了。

很多人讲,加拿大孩子学习太轻松。女儿虽然也不是死读书,但从她的嘴里,从来都有做不完的事,学不完的东西。在我看来这里也许不是轻松,而是管的不严,主要靠自己,给你提供一条长长的跑道,至于你想跑多远就在你自己了。而女儿是个表面看拖拉,骨子里较真的人。对老师的要求,尽管没有人监督督促也从不敢打折扣,对身边所有的机会也决不愿意放弃。就这样,我们忙我们的,女儿忙她的。有一天女儿通知我去开会,并一定要我换身漂亮的衣服。闷头忙活儿,几乎快和漂亮衣服绝缘了的我,在女儿的坚持下勉强翻了套衣服换上,心里头还挺纳闷。颁奖会上如预料之中,女儿基本没有机会走下主席台,几乎每个奖项中都有她,对此我虽然很激动,但也习惯了。颁奖结束,会场休息,学生们来到了家长身边。我问她,我坐在黑乎乎的观众席,换衣服给谁看哪!女儿不理我,会议又开始了,在进行下一个项目之前,校长说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同学。校长用第三人称“她”开始,听着听着,我明白了校长在说的就是女儿,一个一句法语不会的中国女孩,三年来成为我们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校长庄严宣布,将学校的总督奖授予这个中国来的女孩。正当我盯着走上台的女儿,心里激动地迷迷乎乎的时候,只见前排的人都扭过头来向我叫Madame,Madame 叫您上去呢。” 沾了女儿的光,我也上了把主席台,与“大人物”们握手,祝贺,拍照。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要我换衣服。

在凯歌声中,女儿的中学毕业了。大家都批评差校,可仔细想想,他们实际上不是更艰难,更可贵吗?他们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他们不能挑,不能捡,只能尽职尽责的照顾到每一个国家的小公民,还要做到Happy教学。他们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也不再慕名私立学校。所以女儿也就上了规模虽不小,但也是我们家附近的公立的CEGEP (大学预科)。一开学,女儿就给我打预防针说:“CEGEP可没奖了啊。” “行啊,你自己努力就是了”。可没过多久,收到了学校发给家长的颁奖鸡尾酒会请柬。问女儿,女儿说不可能,我根本就没报名!可白纸黑字写着你的名字呢!再说,你怎么不报名呢?我觉得自己不够格,人家要求很高的。到学校一问原来是老师推荐的。这是银行资助设立的优秀奖。女儿说:“我真的很惭愧,他们这些得奖者事迹可优秀了,决不仅仅是学习好” 。女儿再一次认识到(她在中学时已有了认识,下面会提到)自己虽然成绩突出,被老师推荐也得了奖,可与其他获奖的人比明显存在着差距。是一个只会闷头读书的典型。而这里推崇的却是有社会责任心,有广泛爱好,有多种技能,有应变能力还要学习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认识自己

对自己不足的认识应当从第一次参加语言夏令营开始。那还是在中学的时候,暑假,当我们送她到舍布鲁克大学参加夏令营时,先到的女孩们聚在走廊里喞喞喳喳,女儿头一低就走过去了。到了宿舍,我问她,在这一个月里,你需要和她们共同生活,你等着谁先来找你呀?女儿说,我不好意思。我告诉她,就算你不好意思,你刚才也不用低头,打个招呼总可以呀!况且你必须克服你的不好意思。女儿似是而非地点点头。这一次,女儿的确尝到了孤独。也看到了自己内向和被动的性格和这里的外向及当仁不让的风格和做法格格不入,因此女儿开始并不快活,甚至看不惯别人,觉得他们太不谦虚,不谦让,脸皮厚。后来她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认识到不是别人脸皮厚,而是自己脸皮太薄,不是别人不谦让,是你自己应当争。就算天上掉块馅饼下来,也不会正砸在你的头上。这次的教训让女儿决定了要改变自己。

说起夏令营,应当从语言关说起。魁北克,甚至整个加拿大的特点是英法双语。现在法语算对付了,英语怎么办呢?在中学时,女儿就找老师咨询过,考虑是否可以通过上英语CEGEP 来解决英语问题。Orientateur否决了这一提案,指出如果在CEGEP强行转换语言,势必影响你的考试成绩,影响你选择大学,在这里大学录取是靠你的平时成绩的。他建议用法语上CEGEP以保持成绩,然后上英语大学。可英语不提高怎么上英文大学呢?老师给了女儿一张表说:“你可以去申请语言夏令营,这是政府出资鼓励说英语的人学法语,说法语的人学英语的夏令营。当然申请的人很多,最后在符合条件的人当中要靠抽签决定”。之所以说这里是女儿的风水宝地,那就是在很多人申请不到的情况下,女儿连续申请了四年,第二次在询问是否还可以申请时就被告知机会很小,因为要尽量让没有参加过的人参加。而她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得到了四次机会,最后一次是在多伦多大学,终于因为有其他活动而不得不放弃(因为去了德国)。这三次夏令营在女儿人生的路上意义重大。第一次就是上面提到的舍布鲁克大学。这一次,由于性格,习惯加上是第一次出门独立生活,女儿挺痛苦的,这也帮助她认识到了自己过于腼腆内向的问题,不过有了两大进步:第一,英语有了提高。当Monitor向我们这些家长下了逐客令:“Hi, You guys, go! ” 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他们的Only English纪律。女儿是一个严守纪律的人,夏令营有规定任何人不能说除英语外的另外任何一种语言甚至是在电话里。女儿真的就一句法语也不说,更别提中文了。连跟我通电话都要求我和她说英语。和她的同屋,两个好孩子人手一本字典,女儿是汉英,而对方是法英,进行着十分艰难的英语对话。一个月的听,说,工作,玩儿全是英语,她的口语取得了长足进步。只可惜好朋友同屋因故提前回家,女儿遗憾了半天。第二,在这个夏令营中女儿发现了自己一个很大的,以前没认识到的缺点,那就是她只是一个学习好的人,却严重缺乏社会活动,社会经验和其他技能,也不擅长人际方面的沟通,个人简历短的可怜。在这一个月的夏令营集体活动中,每天都有紧凑的各项活动安排,很多人都表现出他们的多才多艺,丰富的阅历,参加过各项活动的经验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个认识对她今后的努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在夏令营玩的很开心,每周末还分别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其他地区旅游,吃的好,玩的好,国家花钱,不一乐乎。当女儿逐渐快乐和适应时,大家分手的日子也到了。女儿和这些感情外向的魁北瓜男孩女孩们,一个个恋恋不舍。第二次的夏令营还是在舍布鲁克大学,这回女儿接受了教训,何况又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Monitors,女儿象一只活泼快乐的小鸟穿梭与同学们之间,协助Monitor,帮助大家,再也没有了那种腼腆陌生局促的感觉。又度过了快乐的一个月。第三次去了渥太华,享受了一回高级宾馆的待遇。这三次夏令营不仅提高了她的英语会话和听力(这也是她后来上英语大学的英语资本),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还学会了照顾别人,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女儿从此决定改变自己。尽可能地活跃,开朗,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活动,诸如登台讲演参加竞选,这样的活动过去恐怕打死她也不敢呀。打各种义工,我还和她参加了好几次义工呢!其中对她帮助最大的是一直坚持在医院里照顾病人。为了逼着自己多运动,她参加游泳,跳舞等课程。其中最惊险的是潜水员课程,学的是技能,练的是体力和胆量,否则那沉甸甸的氧气瓶拎都拎不动。说实在的,每次送她去潜泳,参加考试,测验或比赛,提着氧气瓶,抱着笨重的衣服,心里都很担心,这要是在底下发生什么故障,这么重的东西绑在身上怎么上来呀。女儿不许我们打退堂鼓,她说自己已经放弃过很多事,决不能轻言放弃了。最后终于考到了潜水员证书。

国外历险

经过努力,女儿被四所大学医学院同时录取。为了圆上英语大学的梦,也为了Mcgill大学的名气,女儿选择了Mcgill大学。又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学习,迎接新的挑战。面试当天就见到尸体(这是在舍布鲁克大学),每个学生都忍住心中恐惧,强装镇静。开学不久就开始学解剖,骷髅,锁骨的带回家。借女儿的胆,我似乎也不害怕了。有次做卫生,发现桌上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一堆人骨头。我只好把它们拿到女儿的学习房间去,还顺便祈祷了一下。英语稀里糊涂的算是勉强过关,女儿又把视线转向了国际交流项目,她说只有走出国门,放眼于世界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移民海外的优势。去年暑假,经过努力,女儿拿到了去德国研究纳粹史的文化交流项目。在那里参观了集中营,拜访了幸存者,重温了历史悲惨的一面。今年暑期又和同学们组成医疗援助志愿队去了秘鲁。女儿有雄心壮志,我们自然高兴,虽然很不放心,但也只有支持的份。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并非多余,险象环生令人后怕。女儿是个拼命三郎型的,可累起来,不分时间地点,转眼就去了爪洼国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到德国,拖着行李,就在地铁站的椅子上睡着了。还亏是警察把她叫醒,一边和警察说着“I am OK”,一边踉跄地走开了。更险的是回来的时候,可能因为机票便宜或什么不知道的原因,只有女儿一个人是走一个偏僻的小机场,凌晨六点的飞机,半夜也没有公共汽车。女儿罔顾我们的建议(去附近的小城的宾馆住下,凌晨打的过去),擅自决定坐末班公交车晚十点到机场,在机场忍一夜。可没想到的是这个机场因为偏僻,人少,飞机少,夜间关闭。半夜三更,孤零零的机场,女儿有点急了。有好心人告诉她那边有个走廊可能不关,大包小包赶去,结果还是关。没有了公交车这个退路,这荒郊野外的如何是好?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她终于发现该机场在后面还是很可爱地留了一个大厅收容象她这样的“ 难民”。她打开一次还没用过的睡袋,把护照等重要或值钱的细软放好压在头底下。她告诉我谁要想把这些东西拿走,非把她弄醒不可。我不无担心地说:“就你?睡地那么沉,把你抬走了,你都醒不了。再说你那脑袋一睡着还不知道活动到哪去了呢”。女儿嘿嘿一笑说“我去的是好地方,安全。” 为了早上能按时醒,1元店买了个小闹钟,结果还没响,差点误了飞机。在这个小机场,误了这班,就三天后见了。多吓人(不过他们从秘鲁回来的时候还真的误了飞机,好在是多伦多)。去的时候为了省钱,女儿在网上预定了那种专为青年穷学生旅游的Hostel作为中转的落脚点。她本来想考虑学那些自费旅游的大学生,背着行囊,走到哪,就到哪敲人家的门,请求在人家的院子里搭帐篷露宿一夜,据说在欧洲人家一般都会答应的(不知是不是真的?)。由于我们不赞成而作罢。小旅馆还不错,八个人一个房间,挤住了一夜,还包早餐,财迷的女儿吃了个滚瓜溜圆,告诉我有好多好多种奶酪,面包带各种果仁特别香。然后早早地赶到火车站赶了头班车去到了他们应去的那座小城。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小城,哪里都小小的。在这次活动中,女儿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法国,爱尔兰,瑞典,意大利,西班牙等)的学生,他们半天为图书馆打义工(整理资料)换来免费食宿,半天进行他们的文化研究活动。

秘鲁因为是集体活动相对少了一些惊险,何况女儿还学了点西班牙文。但那里很乱,杂货店的栅栏修的跟监狱似的只露个小口售货,车辆行人在马路上你争我抢,出租车开的比警车还野。有一次,他们五人出门,告诉警察他们要打车,警察说:你们五个人还不挤挤,打一辆车得了。女儿他们眼睛都快掉出来了:居然是警察让他们挤一辆出租车。秘鲁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华人很活跃,还有个中国城(女儿对此很惊讶,我说那有什么,她立刻瞪大了眼睛:你不觉得在南美一些小地方也有中国城很令人吃惊吗?),中餐馆比比皆是。他们在那里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在当地的医生的协助下进行的。他们十几个人就住在那位医生的家里,这位医生就是华人,他的家可是够大的。在秘鲁,他们不用打工,依靠他们拿到的部分政府的资助及他们事先募集的捐款。看到在秘鲁一边奢侈豪华,另一边贫困聊倒,缺医少药,女儿很是感慨,她说,一个地方好不好不应当看他富裕的方面有多奢侈,而要看整体水平,至少不能有那么多很穷的人。

虽然出门免不了要吃苦和冒险,作为父母也充满牵挂,不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女儿的两次出门都很有价值,收获颇丰(本来今年秘鲁回来还安排了英国一个国际交流项目,但因为和实验室工作冲突而放弃),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和人生阅历。德国给她最大的印象是干净,整洁,公民环保意识很强,他们在放垃圾时甚至会将玻璃瓶的塑料盖拧下来,分别放入玻璃回收桶和塑料回收桶。而秘鲁温暖的冬天 (谁能想象在我们炎炎酷暑时,那里是冬天)给女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的挑战

女儿就向一只欲展翅高飞的小鸟,面对的是广阔的蓝天和灿烂的前程。可是眼前的道路依然很艰难,小鸟还要接受很多暴风雨的考验。不说别的,就看他们每天要学的东西,他们频繁的考试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忙不说,真的是很不容易。有时侯回到家,一天一口饭没吃,我说这哪成啊,女儿不无诙谐地拿出课程表说:看看,看看,你让我什么时候吃饭。课程表上,一周内竟有两三天中间完全没有午饭时间,一节节课一直到下午。随便拿起她学的一张纸,一小时你要能读一遍算你本事,每一个词都看不懂,记不住。专业数语,有些干脆就是拉丁语。可他们要几大本,几大本的准备考试,而有时一大厚本书,老师只讲一个小时,其他都要自己学。女儿告诉我,有的学生还学的真好,什么都记得住。我听了真挺为她着急的,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让我重活一遍,这样的大学我学得来吗?看到女儿平时考试频繁,一有空隙,又要参加各种活动,成天忙的脚不沾地,周末还常有活动,偶尔还渥太华,魁北克地跑参加获奖(女儿竟然拿到了全家前100名优秀大学生奖)报告会,有时真的很心疼和担心,孩子确实不容易啊!

女儿有一天放学对我说,有位学长对她讲了一番话,让她很受震动。这位学长说在她刚开始做住院医生时(五年之后,要做三年),真险些就打退堂鼓了,想说这个医我不学了,天天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血肉模糊的场面,生离死别,医者的无奈。作为一个还是学生的住院医师,病人不欢迎,不信任,忙忙碌碌的医生护士也不爱理你,你既没有多大作用,有时还显得碍手碍脚,当值时不仅要24小时随叫随到,有时还会面临一些很复杂的情况,可你又不能因为病人他们不愿理你,就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你反而要理解他们,林林总总,让你没法有好心情。女儿的话也深深地震撼了我,成为一名医生多么的不容易,除了学也学不完的知识,还要不断地接受心理上和体力上的考验。等他们八年(甚至更长)以后真成了医生时,可能真的是百炼成钢,百毒不侵了。

路虽艰难,可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已不再是那个脆弱的,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要什么有什么才是幸福,孤孤单单的小女孩。她已经长大了,知道如何去做,如何面对,懂得人生的意义就是迎接挑战和考验。我们坚信她的脚步会更加坚定自信地伸向远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