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北京的新八旗子弟(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令我伤怀的是,王朔竟然领引了中国文学整整30年。冯小刚的贺岁片打从《甲方乙方》开始,就一直在吃王朔,直到《非诚勿扰2》还在吃。王朔的几部电影,到了《顽主》,奠定了中国电影小品化的结构和风格。


大家一开始还不太习惯王朔的痞子文学,但又无法对其视而不见。究其根源,是因为王朔的作品里有些真实的东西,他写了些他熟悉的生活,再加进他的一些玩世不恭,一些反叛的精神和调侃,差不多就是这些东西了。


王朔的东西是无法直接上桌的,他仇视和蔑视主流价值观,所以,只有冯小刚之流的,把王朔的浓汤稀释和淡化,取其中冷幽默和调侃的东西,来迎合媒体检察机关的口味。


王 朔的仇视主流的本质是仇视左派。应该说,凡是在北京的京官们,没有一个不恨老毛的。老毛把他们的家庭给整苦了。打自中共进城起,面向中共内部的整顿和清肃 就没停止过,最后几乎没有中共的各级官员没受牵连和迫害。所以这些京官们一个个心怀怨恨,而这种怨恨好不浪费地传递给他们的子女,这些新八旗子弟们。


从 意识形态上来看,这些新八旗子弟最憎恨的是极左的意识形态。极左的意识形态在文学艺术上在文革后期已经形成新八股,就是三突出。在政治上就是极端的崇高、 伟大的意识。所以,王朔们最憎恨的就是极左的伪崇高和伪伟大。因为王朔们如此的厌恶这些伪崇高,所以他们连带着对真崇高也退避三舍,并且继续矫枉过正地连 一切的崇高都加以鞭挞。


也就是从这一个出发点,王朔之流们就盛行于中国文坛至今。这30年是中国失去崇高、伟大和高尚的30年。中国的文学 艺术美学等等全方位的沦陷,那些高大全式样的中国人从此绝迹消失,代之以如梁天、葛优和一大都鲁各种歪瓜劣枣式的小人物。从此,中国人的小人物亮相,劣币 逐良币,以至于那些浓眉大眼、相貌堂堂、面相端正的演员竟然无戏可演。有些只好熬到老相毕露的时候,才能接到戏。


应该说,物极必反,这是中国的命运,从极左一下子冲到极右,所以,王朔、冯小刚、叶京、还有那个叫什么来着,唱摇滚的,对了,崔健,等等等等,他们引领着中国右倾的文学艺术,一路狂奔。


说 起来,这些新八旗子弟,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吃的是北京的最高档的全国支援首都的良好供应,每人月 供一斤麻酱,猪肉随便买,过年过节的全国各地的稀缺商品都能在北京买到。大大小小的京官有数不清的渠道来获得各种商品,他们的孩子,就是王朔他们,不缺吃 不缺穿。就是老毛看着这帮子新满青们越来越享福、各个肥头大耳,想给他们减减肥、让他们运动运动,瞧把他们一个个气的,立刻跳脚的骂,明里暗里的对抗阻 碍。而他们的子女,穿着军装绿,手执弹簧锁,在北京横晃,闲出吊来地没事找事地宣泄青春,活得是何等的痛快。临了临了,老毛一个文革就把他们彻底得罪,被 一路咒骂了30年。


这30年里,中国的小老百姓的形象越来越模糊,王朔们继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混了个茁壮成长以后,又继续掐着腰替中国的极右 派吆喝助阵了30年,各个继续赚得盆满锛满。他们的历史使命基本结束,新一代的粉饰太平隆重登场,北京乃至全中国,都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化的时代,被各种伪 娘、同性恋、帅哥美姐所充斥,王朔们用了几十年的小人物们,也被推到边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