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散论:折腾莫如毛泽东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要目的如果是为了打倒刘少奇,那么,196810月中共八届十二全会通过决议,把刘少奇开除出党、永远不得翻案;他的目的就达到、文革就该鸣金收兵了。事实上,那时,文革方兴未艾,大戏连场而来呢。也许是红烧肉给了他足够的能量、红辣椒刺激他心跳加速、思绪飞扬,毛氏一生躁动不安,晚年老当益壮: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如果是别人领导中共,或许满足于江西、陕北的割据称雄;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也够享用了。亏得他响鼓重槌、快马加鞭,才能建党28年、就从五十几个赤手空拳的书生之微薄之力,壮大为夺取全国政权。按照农民起义的常规,天下抵定,不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醇酒美人地享起福来。如此,国家资源用于恢复经济,人民大众得以休养生息。但是,毛泽东不是一介普通农民,斯大林给他一个后缀:农民党、农业社会主义。已经说明毛泽东之志,不止于称孤道寡、面南而王。改变了社会制度和生产资料所有制还不过瘾,更大的动作紧随其后:彻底砸烂旧世界,建立一套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新思想、新风俗、新习惯;并且以此为标准,改造全民的世界观。

 

老毛曾是“五四青年”,立志打倒孔家店。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瘠民贫、列强蚕食,东亚病夫、世人不齿。沦落至此,普遍认为因传统文化愚昧落后。社会改革之道曾经有过多种选择,体育救国、医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等。效果不彰、推行不利,虽因社会制度掣肘,传统文化积弊过重则是更加顽强的深层阻力。动文化需先改制度、改制度目的是动文化。所以,一进城,毛泽东就挽起袖子磨刀霍霍地,向社会上、人心里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宣战了。

 

到文革结束的1976年,毛泽东一共发动了多少次/种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经查:胡甫臣的《对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认识》是52次;有人指出:那其中,仅1958年至1959年期间,就遗漏了“拔白旗、插红旗”运动、“双反”、“向党交心”等运动;美国学者马德森《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群众动员》中是70多次,各级地方的运动则10倍于此。反正多不胜数就对了。仅就大事而言:电影《清宫秘史》19503在内地上映,5月就批为卖国主义了;次年,《人民日报》社论指《武训传》“狂热宣传封建文化”。接着: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宣扬了资产阶级唯心论;党外人士不得染指文艺政策,而抓胡风反党集团;阳谋反右;江青不能容忍社会主义国家放映“鬼戏”昆剧《李慧娘》;批判《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然后就是1965年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了。

 

诸如此类,无一不是围绕文化文艺和旧传统的代表人物。穿插期间的三反五反、农业集体化、公私合营、统购统销、大跃进、四清……,看似经济工商,政治意义更强,意在掌控全国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为政治运动保驾护航。毛泽东规定“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政治运动无日无之,全国军民乐此不疲。最后弄出个文革,看似大势所趋。

 

文革开始不久,19672月,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现在,我们找到了这种形式了,它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有发动亿万群众,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才能把混入党内的叛徒、特务、走资派揭露出来,粉碎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可见文革前十七年的一系列政治运动,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摸索、准备和铺垫。

 

毛泽东有话: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其实,他并没有把政治路线设计完整,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和策略。社会主义的“四新”形象模糊,如何扩展、充实,无凭无据,没法推动、执行;此其一。其二,文革中身负创建新式文化艺术的,多半不是学者、文化人,秀才如张春桥、姚文元、王力等党棍而已;旗手如江青、刘庆棠、钱浩梁等只是演员。熟读历史如毛泽东者竟然忘记:文化是民族生活的自然产物,需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萌芽、产生、成长、传播。以新汰旧,也会新旧文明文化并存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优胜劣汰,在竞争中筛选、在比较中传承。

 

当然,创造过历史的毛泽东不信这个邪。他要建立新的规律:“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用其权、动其势,全国上下能不竭力而为?十年文革大运动,期间“战役”场连场,人们在批判旧世界和改造世界观的过程中,身心俱疲。曾经,中外古今的文学艺术作品,按封、资、修标签分类,全部排斥。然而,“知易行难”,弃旧图新谈何容易。结果,凭空捏造的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几个样版戏、红电影、新小说,靠政治威权风行一时,未能传代。批判材料、内参电影、灰皮书、黄皮书……,反倒喧宾夺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做好了思潮准备,奠定了社会基础。
Cosomo123 发表评论于
毛有bipolar disorder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