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印神盾舰对比 印度设计前卫却全面落后(组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2-03   东方网

“加尔各答”级首舰在2012年3月服役,比上一代国产驱逐舰的服役时间已晚了11年。(资料图)

韩国军事网站《韩国军事防务网》近日发表文章,对印度国产“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与中国已经服役的052C型驱逐舰进行了性能解读。文章认为,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加尔各答”的各类技术细节来看,其尽管在整体布局优于中国同型装备,但受制于自身技术整合与外购装备的局限,最终使其整体战力提升极为有限。不仅性能较之中国同类战舰有较大差距,同时也无法有效完成日后的区域防空任务。

近日,印度军事媒体公布了一条该国国产区域防空舰,即“加尔各答”级导弹驱逐舰的舾装图片。图片显示,此次进行舾装的是印度海军订购的首批4艘该型驱逐舰的前两艘。战舰舾装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印度国产战舰有一贯的难产风格,但“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的舾装无疑预示,印度海军即将具备高端的区域防空能力。而作为印度的近邻与假想敌,中国早在2003年就下水了其国产首型区域防空舰,即052C型驱逐舰。尽管同属同一时代战舰(“加尔各答”级首舰于2003年9月26日于印度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开工建造),但“加尔各答”级相比052C在设计概念与技术应用方面确实存在一定优势。但印度却受制于诸多限制,没使原本较为高端的布局与技术转变为战力优势。而对于新兴海军国家梦寐以求的海军区域防空能力而言,对中国已经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而对印度,则至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首先,“加尔各答”未能利用布局优势

尽管相比航母,在大国海军中充当辅助角色的区域防空舰仅仅是一款辅助舰艇。但其设计建造对新兴海军国家而言,仍是不小的挑战。尽管目前世界海军中,已经有一大批性能成熟的区域防空舰服役,但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即使进行看似简单的战舰布局设计,也将面临诸多困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布局设计不合理而使战舰面临难以弥补的性能缺陷。

众所周知,美制“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世界上第一款区域防空舰。该型战舰的诞生,尤其是其装备的“宙斯盾”系统整机与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不仅使更多国家装备了这一舰种,同时,其布局也在不断的改进中发生了本质变化。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宙斯盾”系统的四面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天线均装备在舰桥,后两面天线的高度略高于前两面,四面天线各负责90度的搜索范围,从而实现对360度范围的全面探测。这一布局至今仍是区域防空舰雷达布置的经典布局,中国的052C型驱逐舰采用的就是这种布局(052C型驱逐舰的四面雷达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但问题在于,在这种布局中,雷达位置相对较低,受制于地球曲度,探测距离受到一定限制。但早期相控阵雷达重量较大,“阿利-伯克”上一面雷达天线就重达4吨,因此考虑到全舰重心,其位置不易过高。但随着相控阵雷达小型化技术的推进,以欧洲APAR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代表的一批小型化高性能雷达的出现,使将相控阵雷达布置在桅杆顶端成为可能。而印度在设计“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时,其采用的以色列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阵雷达正是采用了这种布局。因此,仅就作为区域防空舰灵魂的相控阵雷达布局而言,“加尔各答”级无疑较之中国的052C级领先一代。但受制于自身技术的限制,印度未能有效利用布局优势。

中国国产防空驱逐舰在2003年就已经下水,由于雷达重量大,导致天线位置较低,不利于扩大搜索范围。(资料图)

与其他国家区域防空舰不超过2年的建造周期来看,印度在“加尔各答”级上延续了“十年磨一舰”的传统。而造成建造过程漫长的重要原因即雷达选型。在该舰建造初期,选择了以色列自行研发的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阵雷达,搭配该国研发的巴拉克-8型中远程防空导弹,其已经具备了超越欧洲区域防空舰(不包括英国的45型区域防空舰)的作战能力。但随着美国宣称可能向印度出口“宙斯盾”技术,其建造不得不放慢以等待印美两国之间的具备谈判。如果真的为该型战舰装备“宙斯盾”系统,则原本为适应以色列雷达而确定的布局将会被完全废除。原有相比中国同类战舰的布局优势将荡然无存。而即使延续以色列雷达,雷达选型造成的波折,也将使这一布局在印度的成熟过程受到严重干扰,结合该型战舰在导弹布局上的局限,“加尔各答”级或将秉承印度国产装备可靠能力低下的传统。

相比之下,中国的做法无疑更加理智。在自身技术水平,尤其是雷达与大型水面舰艇建造方面存在局限的情况下,选择了相对传统的雷达布局,同时将后两面雷达的高度降低。尽管此举会对后两面雷达的探测造成一定影响,但却极大降低了战舰整体设计的难度。同时结合经过升级的俄式垂直发射系统与国产远程防空导弹,使本国海军具备了与目前需求相匹配的区域防空能力。与印度盲目追求高性能新技术的做法不同,中国在清晰了解技术难度之后,将整体的技术发展分为若干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装备技术水平。相比印度的“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尽管中国的052C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相控阵雷达布局与导弹发射方式)内看似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但就其整体作战能力,以及其对海军整体战力的提升而言,无疑明显优于印度同行。

其次,“加尔各答”相比老舰提升有限

“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其上一级装备为印度国产的“德里”级驱逐舰,尽管两型战舰在定位上有所不同,但仅从相对具备共性的战舰整体设计来看,“加尔各答”级的进步相当有限。

作为一款区域防空舰,隐身性能是其必须具备的性能。在“加尔各答”级的设计过程中,印度结合西方诸多隐形战舰的经验,试图使该型战舰获得较好的隐身性能。但最终结果却差强人意。与“德里”级类似,“加尔各答”级同样采用了双发动机舱布局,此种设计尽管可以有效提升战舰的战时抗损能力,但却必须采用双烟囱布局,这为战舰的隐身性能带来很大影响。其他国家的解决方案是使烟囱倾斜,并尽量融入舰体的隐身设计。而“加尔各答”级却并未对烟囱采取特殊的隐身处理,相比“德里”级仅在外形上更加平整,隐身效果并无明显提升。因此,仅从隐身效果来看,较为陈旧的简体设计,使“加尔各答”级仅为“德里”级有限的隐身升级版,其与在隐身性能方面并不突出的中国052C型驱逐舰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仅能被视作与中国“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同级的“准隐身”战舰。

印度上一代国产驱逐舰“德里”级仅建造三艘,整体性能和中国052A型类似。(资料图)

从印度已经公布的“加尔各答”级完工设想图上看,该型战舰在舰体空间利用方面,也停留在“德里”级的水平上。对比完工状态的“加尔各答”与“德里”级驱逐舰不难发现,在其前主炮后面,均建有一个巨大的,与舰桥相连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布局,并非印度原创,在世界各国的早期现代化驱逐舰上均能看到。作为印度首级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水面舰艇,“德里”级采用此种布局并不能算作是落后,其只不过采用了当时国际上通用的设计模式。而到了设计“加尔各答”级的时代,仍沿用此种布局,在防空导弹体积并未明显加大的情况下,此种表现无疑意味着,印度尚未掌握在驱逐舰舰体内部布置垂直发射系统的技术。由此造成的空间浪费与对隐身性能造成的消极影响,无疑将极大影响该型战舰的整体性能。相比之下,尽管舰体空间不及“加尔各答”级,但中国却成功的在052C级的前甲板一下布置了48个大型垂直发射单元。“加尔各答”相比“德里”级有限的技术提升,以及相比中国052C型明显的技术劣势一目了然。

第三,“加尔各答”难以胜任区域防空

尽管“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的发展过程并不顺利,但其首批战舰目前毕竟已经进入舾装阶段。由此,可以认为,该型战舰的全部基本设计已经定型。对于作战任务并不繁重的印度海军而言,胜任其寄予的区域防空任务似乎并不困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其整体技术想能相对先进,但其却难以胜任区域防空任务,即使与中国052C型区域防空舰相比也处于下风。

1、以色列雷达局限

尽管美国曾向印度表达了向其转让“宙斯盾”技术的意向,并由此对“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的设计、建造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装备的仍将是其最初设想的以色列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阵雷达。该型雷达采用了与美制“宙斯盾”系统的AN/SPY-1型雷达类似的4面相控阵阵面,工作在E/F波段,对中高空的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超过250公里,对低空掠海飞行目标(如反舰导弹)则可达到30公里。阵面尺寸为2.2米×3.2米,重1500公斤,上面布置了近3000个收发(T/R)组建,雷达波束可覆盖方位360度,俯仰-20度至+85度的范围,可同时跟踪300个海空目标,引导8至12枚“巴拉克”-8型导弹进行拦截,同时还可控制舰上的其他火炮、反舰导弹等武器进行反舰作战。

以色列研制的“巴拉克-8”型区域防空导弹(资料图)

相比之下,中国052C型区域防空舰采用的国产舰载相控阵雷达则要优秀的得多。尽管目前尚无该型雷达的具体技术资料,但现在已经公布服役及在建的该型驱逐舰共有6艘,且该型雷达也成为“瓦良格”号航母的标准配备。从中国未对该型雷达进行大规模改装即对其进行大量装备上不难看出,中国不仅满意其性能,其成熟度与可靠性也已达到实战水平。而着眼于中国未来可能面对的海上威胁,该型雷达的整体性能尽管不及美制AN/SPY-1,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领先于以色列与欧洲的同类装备。因此,仅就舰载雷达性能而言,“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全面落后于中国052C级驱逐舰。

2、导弹与发射装置局限

作为“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上最值得称道的武备,以色列为其量身定做的“巴拉克”-8型远程舰空导弹无疑是其价值核心。其研发目的是满足现代中远程海上防空作战,成功拦截高性能攻击机、战斗机及各类反舰导弹。其发射装置采用巴拉克导弹家族一贯的8联装垂直发射装置。该型导弹在整体布局上与以色列自行研发的“德比”中距空空导弹类似,采用十字型鸭翼与尾翼,弹径200毫米,翼展600毫米,弹重300公斤。最大射程70公里,在采用类似欧洲“紫苑”导弹的二级推力装置后,可提升至100公里以上。该型导弹采用重量为35公斤的战斗部,装有高精度激光近炸印信,钨合金预制破片可以在有效击穿现有飞机与导弹的外壳后,破坏其内部结构与设备,保证较高的杀伤能力。在制导方式上,“巴拉克”-8型导弹没有沿用“巴拉克”-1型导弹的指令+瞄准线制导方式,转而采用了先进的指令+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其在制导方式上的升级,使其在无法完全升级为主动制导导弹的情况下,摆脱了采用半主动制导系统需要目标照射雷达的束缚,对提高多目标攻击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作为“巴拉克”-8型导弹的另一卖点,该系统可以使用经过简单升级的“巴拉克”-1型导弹的8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同时该导弹可以被轻松的整合于美制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但对印度的“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而言,其只能装备“巴拉克”-8系统的原配发射系统。这就使该系统在日后的技术升级,尤其整合其他弹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发射系统局限使该系统不得不依靠一种导弹对抗各类来袭目标,其中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看似先进的“巴拉克”-8系统因在弹药与发射装置方面面临严重瓶颈,其实际效能或将相当有限,而装备该系统的“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的性能也就可想而知了。

新建成的“加尔各答”级(资料图)

相比之下,中国的052C型区域防空舰似乎存在同样的问题,其采用的升级版俄式垂直发射系统只能发射一种舰空导弹,几乎不存在整合其他弹种的可能。但与印度不同,中国自身具备强大的武器独立研发能力,完全有能力在该型战舰目前装备的“海红旗”-9型远程舰空导弹基础上,研发系列化导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054A型导弹护卫舰上已经装备类似西方的热发射垂直发射系统。因此,在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方面已经轻车熟路的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对052C型区域防空舰进行技术升级时,为其换装热发射垂直发射系统。届时,052C型区域防空舰将在弹种与发射装置方面,取得较之“加尔各答”级的全面领先。

3、技术拓展局限

作为一款经历近10年发展的主力战舰,如果暂时抛开类似投入过多,发展时间较长这类消极因素来看,“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的发展过程,无疑也是印度海军接触并实际应用世界先进战舰技术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即使“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最终未能成功建造完成并服役,其仍具备相当的现实价值。事实上,从“加尔各答”级区域防空舰的建造过程来看,其对新技术的验证,及这些技术在印度海军中可能进行的拓展,都是相当有限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052C型区域防空舰似乎同样未在中国的造舰高潮中起到引导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现阶段建造的国产舰艇要比印度高端很多。作为区域防空舰052C的作用,仅为对某一特定装备进行相应实验。而这一装备就是舰载相控阵雷达。从目前舰载相控阵雷达在中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中快速扩散的趋势来看,052C型区域防空舰无疑很好的完成了自身在技术拓展方面的使命。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作假想敌。但按照西方观念,自身对假想敌的态度,不仅要遏制,更要学习。通过学习对方的经验,获得更加有效遏制对方的办法。而印度恰恰缺乏后者。其在盲目发展军备的同时,缺乏对中国在发展军备领域内,镇定、沉稳办事风格的学习,最终造成自己在发展军备方面,经常事倍功半。“加尔各答”漫长而不成功的发展过程是给印度在这方面的又一记警钟。无论在军备技术还是发展思想方面,印度都有太多知识需要向中国学习了。(知远 北风)

“加尔各答”级采用了位置较高的相控阵雷达布局,设计思想前卫,但舰体设计基本仍沿袭“德里”级。(资料图)

中国新建成的052C型防空驱逐舰(资料图)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