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 凸子尘报:大英百科,维基百科和民主

才高五斗不觉耻,水灌一坛只作痴。凸情不枉君付意,子志难琢我化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Monday is blue. Let’s talk about a trivia. When I was in the American school in the first time of my life, I had a big headache. It was a political economy class. In the end of summer, I quoted some dummy records from Lee Kwan Yew to support my final paper. I couldn’t remember what did I quoted, not even what I wanted to say in the paper. The only thing I remember is he gave me a C. The professor commented “why do you quote Lee?! He is a dictator.”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当时也不慎明了,好多年没上过学了,不知道抬李光耀出来给自己捧场为什么不对了。据我所知,李把新加坡带出贫困,还是个好人吧。深受中国教育的人是不明白为什么李光耀的话是不足信的。不过有一点教训我吸取了,不能随便引用材料。如果来源被认为不可信,即使他很有名,也不会对我的立论有好处。

这十多年的互联网,也存在着这么一个深度纠结。这个纠结比我当年在李光耀身上的纠结要伸得多,影响也大得多的多。这就是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之争。前面的尘报提到过维基的历史。这里再简单说一下。大英百科80年代中就开始光盘化,90年代中网络化,当之无愧是这两个领域最早的传统出版社。90年代初维基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有了网络百科的想法的时候,他还是个芝加哥CBOT的交易员。他先去找了大英百科,人家没有理他。94年大英百科上线并免费,吉米才知道原来人家是早有计划,因而他的线上百科的想法暂时作罢。

直到2001年,经过了互联网泡沫的大英百科已经不再免费,这才给吉米一个机会。吉米想到了一个主意,而且还是打大英百科的主意。他把1911版打印百科录入并上网建站。这一版的版权已经超过70年而放开法律保护。这就成了吉米百科的种子。然后他开始花钱雇人不断写稿子上传,这样有一两年时间(具体时间我记不清楚了)。吉米的这个百科一共攒了不足万条百科文献,还是跟大英百科的没法比。这时候出现路线之争。吉米决定上WIKI,放开让大家来写。这一放开就有了后来阿猫阿狗都上维基写东西的潮流。2002-2005,这是维基百科爆发的时间。到了2005年,维基百科英文主战已经积累了100万篇文献。

以后的事情就是维基挑战大英了。要分两条线了。一条线是内容覆盖面的继续扩大,这是维基与大英之间的数量之争。二条线就是维基的开源文字内容的质量问题,也是要跟大英百科去争夺。到了2010年以后,数量已经不再是争议的主题。二线的质量争夺,则成为维基的主要工作内容了。2006年以来,关于维基和大英的文字内容的质量问题,有大大小小无数次无数人在做这个比较工作。最有名的是2006Nature杂志的一项研究。请了学者从维基里挑出50篇来,找大英里面对应的50篇进行比较文字错误的数量,最后结果是维基质量已经赶上大英。

不过2006年学术界对这个比较不买账。最这项研究存在的争议有两点,一是错误不能只比较数量。还要比较重要性。比如某历史名人(我已经记不得谁了,这篇文章后来没多久就被Nature删了) 到底是家里的第几个孩子的问题。原因是他前面有一个孩子早夭,到底应不应该算数的问题。另一个错误是这个研究的方法是从维基挑文献再去比,而不是从大英条文献再去比的问题。今天的一篇报道,说时代杂志最近也作了研究,发现错误的数量双方基本相同。但普渡大学的大部分的教职人员要求学生使用大英百科,因为维基的内容存在严重的正确性不均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没法实现确认维基的那些文献是事实准确的,那些文献是事实错误的。

现在维基百科已经有2百多万篇文献了。未来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这样学术意义的比较。维基也已经逐渐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和作业当中。但是维基与大英之争,将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类似信仰的问题。这就像90年代个人用户在微软和苹果之间的价值分歧一样。关于维基和大英,我更想说的是下面两个问题。

关于质量和效率。百科文献的写作从来都要关注质量和效率这两个因素的平衡。印刷的篇幅有限制。但网络化不能因为承载篇幅的成本很低了就不注重篇幅。人生有限,读者不可能为了trivia去读大篇幅的东西。大英百科的文字注重准确和精炼的原则,而维基则主要是准确和覆盖面。所以在一些共同覆盖的内容上,比如2008美国大选,维基的详细程度要高于大英很多。但大英的概括程度则强于维基。

关于经营的理念。大英是一个私营的盈利性机构,组织和经营理念在于成本与利润之间。维基是一个私营非盈利机构,它的经营不在利润而在激情。支撑一个私营非盈利组织的运营激情,都带有道德的色彩。但维基存在的道德,除了自由开放百科的知识民主化的理念之外,却具有很明显的非道德成分。那就是它的管理层始终把打败大英百科做为其最高价值判断。从这一点上,我倾向于把维基百科作为一个类似癌症组织的机构来认识。这个机构自身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超过正常的细胞组织。所以如果维基在未来出现问题,那一定是他的存在缺乏包容性的问题造成的。

我并不怀疑未来的维基百科会在质量或者效率,或者任何一个有关credibility的问题上取得大英百科一样的成就。不过对于维基是否可能生产并维护出一个明显超过大英百科的产品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的智慧是有极限的,包括持续生产一个既要准确又要精炼的百科知识库。大英百科是目前在百科领域最接近人类极限的产品。维基即使能够有机会超越,那超越也只能是marginal的。维基今后的任务,应该尽快把自己的癌组织属性去除掉,那时需要在它的Business model上找到突破口。

今天所说民主,是知识民主化。简单的讲,就是知识的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民主化。大英百科的出现,244年前的英国,属于知识消费领域的民主化。维基百科的出现是知识生产领域的民主化。

schweine_srq 发表评论于
深刻见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