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烈将--共产党早期红军军长们(五十七)

红军第十四军军长李超时:



李超时(1906~1931),原名李振华,1906年2月1日(农历丙午年正月初八日)生于江苏省邳县柴庄村(今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才庄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六期生。

他7岁入家塾就读,后转至姜集高等小学读书。1925年高小毕业后,李超时考入徐州市江苏省立第十中学(今徐州市第一中学)。在徐州省立第十中学求学期间,李超时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接受了进步思想,于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青年团徐州地委学运书记,领导了徐州地区的学生运动。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武汉成为当时革命的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李超时毅然离开学校,奔赴武汉,经在北伐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郭子化(同乡人)介绍,于当年12月考入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2月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主持这个分校日常工作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恽代英。在恽代英指引下,李超时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于1927年2月19日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所辖的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率部叛变革命,李超时和军校同学一起参加了叶挺指挥的讨伐叛军的战斗。同年秋因身份暴露,李超时被组织派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中共的基层组织。

1928年4月,李超时组建了中共邳县特支,任书记,公开身份是邳县总工会负责人。到当年6月,全县发展60多名党员,建立起9个支部。7月,李超时遵照中共江苏省委指示离开邳县,前往东海开展建党工作。1928年12月5日,李超时代表中共东海县委参加中共徐(州)海(州)蚌(埠)特委举行的代表大会,当选为特委委员。不久,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共东海中心县委,由李超时任书记,杨光銮任组织部长,惠美琬(即惠浴宇)任宣传部长,主持领导东海、灌云、沭阳、赣榆等县党的工作。他积极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宣传发动群众,领导工人斗争、农民暴动和学生运动,掀起革命浪潮,被称为“李旋风”。其间,曾组织新浦黄包车工人开展反包揽斗争;组织云台山贫苦农民成立“扁担会”,提出“创共产,救穷人,除山霸,还山林”的斗争口号,建立了中共云台支部,打退国民党灌云县常备队的“围剿”,创建了1000多人的武装团。

1929年6月,李超时被调到通(南通)海(海安)如(如皋)泰(泰州)地区工作,任中共通海如泰特委书记。8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部委员。1930年春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兼任政治委员。开国上将张爱萍曾任第十四军第二大队大队长。4月16日,在如皋老户庄战斗中,何昆牺牲,他任红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领导整编部队,整顿纪律,加强军政训练,运用游击战术多次挫败国民党军的“进剿”,领导开辟通海如泰游击区。5月,李超时率部主动出击,连续取得了攻打南通圩角镇、骑岸镇、余车街、汤家苴等战斗胜利,并把这些地方恶霸地主的几百担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扩大了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影响,巩固了根据地。6月14日,李超时指挥红十四军粉碎了如皋西乡六甲、大小陈家堡数千国民党军队的所谓八路“围剿”。后因执行“左”倾盲动主义路线,李超时与特委负责人刘瑞龙等组织“黄桥暴动”。由于敌我弱,结果惨败,红十四军被打散。

1930年10月,李超时奉命回江苏省委汇报工作,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后又担任江苏省委巡视员。1931年6月26日,李超时到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和已怀孕的妻子吕继英(中共党员)同行。他们一上火车就被特务盯梢,在镇江下车后,夫妻双双被盯梢的特务截住,软禁在镇江轮船码头万全楼旅馆内。后被押解到镇江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审理,被叛徒王益之(曾任中共通海特委委员、泰兴县委书记)到庭指认,身份暴露。1931年9月19日,李超时在镇江北固山英勇就义,年仅25岁。

1982年,张爱萍题写了“李超时烈士之墓”的碑文。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李超时的家乡碾庄镇修建了“李超时纪念馆”,成为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妻子吕继英,女,1911年2月26日生于沭阳吴集,是连云港地区建党初期的党员,苏北妇女运动的先驱。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在苏州、常州、上海等地从事妇女、干部、教育等方面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出版有《吕继英纪念文集》。


禾虹 发表评论于
李超时的遗孀后来生了李源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