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报发表同一个题目的社评:《赶快收拾人心》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48年11月4日,南京的《中央日报》发表了“赶快收拾人心”的社评。如今,7月31日,武汉的《长江日报》也发表了“赶快收拾人心”的社评。

当年的中央日报社评,指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已经不得人心:“国事弄成这个样子,老百姓人人装着一肚子气”。结果不到一年,一个大国民党政府,被横扫千军,兵败山倒,退守孤岛。

今天的长江日报社评,直接指出:政府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政府在政治与道义上的合法性;当前社会的冲突不断,多是原由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失当;对于攸关民众的利益,政府的决策和处理,表现出对民意的轻视、傲慢,蛮横和霸道;经济发展的成就不能等同或代替“合法性"的获取;与人心渐行渐远,耗费着政府的合法性资源;而这种资源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修复合法性的时间也不是无限的多。因此,当务之急,是赶快收拾人心,重塑合法性。这是对人民、国家、历史负责的做法。

针砭时弊是长江日报的一大特色。作者刘敏多次著文呼吁维护人民权益,尤其是监督权。这篇“赶快收拾民心”,被海内外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可惜WXC没有),包括党的人民网,新浪,和反面的大纪元,铺天盖地。民心所思:如今的时局和国共内战后期国民政府不得人心的时局差不多。警世立言,望浪子回头。但是,已经陷入背驰人心的错误政治体制,很难说会有可行的改革改过。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有天下也会丢失。天下大势,每个朝代,无一例外。
 

原文: “赶快收拾人心”  (by 《长江日报》 刘敏):

  中国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群体性冲突或抗议事件,在许多地方屡有发生。近段时间,群体性冲突事件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征、新的行为方式。某些事件的冲突性甚至达到一个新的级别,不论是情绪还是行为的激烈程度,都堪称近年少见。

  从诸多事件的发生来看,环境问题常常成为导火索,但核心原因是政府行为失当。在一些攸关民众利益的问题,或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政府表现出对民意的轻视、傲慢,有时是蛮横与霸道,令人不满。一些地方的政府又不注意去疏导社会情绪,甚至不认为这是需要正视的问题,于是社会情绪长期压抑和累积,一旦遇到“引信”,便爆发出来。

  客观地说,各个地方的政府行为逻辑,有其共性的一面,未必是哪个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和糟糕,事件发生后,一些地方还可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克制与隐忍。但是这都没有能缓解或避免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发生。

  冲突可能是因为利益,也可能不是,拿钱摆平不可能一直奏效下去。有时候,理性协商与对话,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式。这个判断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不是说不要协商与对话,而是在一些冲突事件中,民众走上街头根本不是为了跟政府讲道理,也不是为了将政府拉回到谈判桌前,行动的意义直接地来自身体行动本身。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可用的有效手段,其实相当匮乏,某种程度上,底线之上已经无计可施。不仅如此,政府事实上处于进退失据的困境:进,强力弹压,只会激化矛盾,让局面更加不可收拾;退,应为不为、无所作为,很可能意味着自动放弃维护社会秩序的政府职责。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讲,政府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政府的政治与道义的合法性。只要合法性足够坚实,哪怕使用限度以内的必要暴力,也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后果。但若合法性资源稀薄,历史经验表明,政府怎么做都会遭致普遍的反对。

  对于不断发生的群体性冲突事件,现在到了从政治和道义合法性方面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了。目前许多地方政府的种种不当行为,以及“捂盖子”、“不出事就是没问题”、“花钱买平安”等错误做法,就是在回避问题,主动制造与社会的紧张与对抗,实际上就是在耗损合法性资源,与民心渐行渐远。

  经济发展的成就,不能等同或代替合法性资源的获取。新的政治和道义合法性资源从哪里来,政府将如何重新树立公共权威性,都是重大的时代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前景。

  合法性资源不是可以无限透支,修复合法性的时间也不是无限多。当务之急,是赶快收拾人心,重塑合法性,这是为人民、国家和历史负责的正确做法。

反抗军 发表评论于
可不是吗,现在GCD可比当年的GMD更GMD了:
看完下面这篇博客你就知道其穷途末路的地步-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64512.html
打酒的 发表评论于
The legitimacy of the communism came down crashed with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CCP is living on borrowed time for too lo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