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开始之后,在辅导员和高年级同学的指导下,同学们才慢慢了解校园的结构和布局。
我们男生的宿舍楼,位于校园中轴线西侧,靠近南校门,生物系大楼北面。四周都有很多高大的椰子树,还有一些小灌木。东面是一个小操场,早上做早操的地方。不过,一年之后,就盖起了全校最大的会议中心。南面是一片竹林,后来就扩建为生物系的竹园了,有上千种竹子。西面是校园最大的体育场,我们军训和运动会都在那里开展,平时运动锻炼也是那里。北面是学生服务中心,有邮局、书店、缝纫处、小卖部等等。
宿舍楼是一栋古老建筑,而且是中西合璧的红墙蓝瓦建筑。东西楼梯口有外廊,窗子都是高大的长方形双开,2 X 4块小玻璃。宿舍门是半玻璃格子的,大家基本上都用白纸贴上。
宿舍楼有3层,都是学生居住;还有一层地下室,都是附近的民工和家属。按照系里统一安排,我的宿舍在104。两年之后,我们搬到了3楼,304。同样位置,都是靠东北角。宿舍光线不是很好,白天也要开灯。
因为有地下室,3层的房子都是地板。同学们晚上洗澡洗衣之后,就把湿漉漉的衣服凉在走廊上,下面用脸盆接水。但实际上,地板还是很湿,走路得慢着点,小心摔跤。
洗漱间和卫生间是公共的,在走廊中部,一大间,只是左右分开。不过,大多数时候是黑灯瞎火。水龙头一侧,有一个垃圾桶,专门倒剩饭菜。搞卫生的,是一位老太太。有时候,男生们在里面洗澡,老太太也闯进去。
宿舍的墙壁,在雨季的时候,会“流汗”,发出霉味。此外,墙壁的隔音效果也不怎么样。有时候隔壁有同学说话,这边也能听见。还有的时候,一墙之隔的两个同学,可以互相“擂墙”,打“暗号”。搞得实在可笑时,两人干脆就走出来,坐在一起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