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一曲——读往事如烟《芰荷香明十三陵怀古依韵鹰飞倒仰君》

我的语丝,绿了青山,醉了碧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琴心一曲
——读往事如烟《芰荷香明十三陵怀古依韵鹰飞倒仰君》

近读好友往事如烟《芰荷香 明十三陵怀古 依韵鹰飞倒仰君》和鹰飞倒仰君对该作的精评,对他们丰富的知识涵养、超众的才华和磊落情怀钦佩不已;有着难以抑制的情感冲动。说实在,我没单纯地把它们看作只是一首词,一篇评文,而是细细品味其中的识神识见。每有所获,便欣欣然。今不冒昧寄此感受、共鸣,以就教词、文作者和朋友们。
/>
   “
望乎哉”
——词人以开篇,又虚、实对应,集万千叹慨于灵明洞晰,造成开篇突兀奇崛之势。,仄声,砰砰然有如破空而来,令人息气凝思,寻声而去。
   “望”,又贯穿全篇。因望有思,层层递进;由望寄慨,点点为怀。真可谓望之重景即心景,望之势路满榛荆,望之吟怀生极绪,望之醉渖洒金陵。
   
——荒苔道破百年兴,苍赤临渊一梦惺。可怜云嶂今还在,谁解刀兵白气廷?
   说此,似乎将词内容都囊括了进去。其实不然,词、文佳作内容深邃,意蕴绵远,结构井然。上下片意义联属,但又各有侧重。
   
先看上片:寓情于景、情藏景内。有如以我观物物皆备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精巧至极读之不仅让你由物及人,由景及情,还可从情景交融画面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这时,也只有这时,你看到的词人笔下的锁钥”“ 烽台云嶂”“烟霾”“幽谷”,就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景物,不再是供人欣赏游玩的自然风光,而是被他精心挑选、打磨,并赋予自己独特认知、情思的载体。具体一点说,是词人通过上面这些意象的动息变幻,形象地把自己对封建王权王气由它前期的不可一世而日见没落、衰颓的命运之必然揭示了出来。如是,这些物象就不再是自然界的被人简单复制的镜片。——它们也和人一样,成了历史沧桑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有了这一连串意象、情感的垫铺,词人再导出对帝陵神阶之嗟叹,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请看嗟叹帝陵神阶。辉煌过后点点荒苔。这一纵情之笔,岂片与片之间一般性的过渡!从结构方面看,它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怀奠定了“嗟”“叹”的基调;从寄意方面体味,它又是词人对以往肆虐无道的强横行径的鄙夷情感的宣泄,是久久积于胸,又没法按捺的激情的爆发。可谓先声夺人,歇拍未歇。由此,上片词意醒矣!
  
下片寄慨抒怀,是上片词意的延续和深化。“阅遍沧桑总是梦,看青山依旧,风去云来”,过片笔意未断——岁月如流,逝者如斯!慨叹如斯!“阅遍”之“遍”,言时间之漫长难耐,又示思虑之良久。夕阳再可爱,终究难以唤回春风,难以铺就繁花似锦的明媚。试问,这一永恒的普遍的自然规律,谁又能回避和逆转?
  
这就可见,词人满怀忧虑,再次顾览明陵并作此依韵,牵动他词心、触发他感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明代的盛盛衰衰,而是他琴心所寄,久久萦怀着的“九派”“天街”“月影秦淮”的“周期律论”之现状。基于这关乎人心向背,逆、顺时代潮流而动的大是大非,一直在困扰着识见超拔、思虑洞达的词人,故这词结拍之重,之切,之振聋发聩,就不说自明了。
  
这方面鹰飞倒仰君评文有相当精辟的解读和论述,其情质情才我之上,我便获益非浅了。

/>          
        敬录好友往事如烟《芰荷香明十三陵怀古
依韵鹰飞倒仰君》/>/>

望乎哉。

则居庸锁钥,万里烽台。

雾开云嶂,太行忍见烟霾。

昌平幽谷,祈吉壤,别样安排。

嗟叹帝陵神阶。

辉煌过后,点点荒苔。

阅遍沧桑总是梦,看青山依旧,风去云来。

夕阳几度,春风可唤花开。

茫茫九派,此心意,情系天街。

当忆月影秦淮。

周期律论,勿忘萦怀。

敬录好友鹰飞倒仰对往事如烟《芰荷香》的精评

我被如烟老师这篇长调深深打动,不仅因为这是如烟老师对拙作的高和,更在于此作气势恢宏,寄意深远,纵横捭阖,厚重沉郁,引人深思。读罢禁不住心潮起伏。鹰飞虽才疏学浅,不懂诗评,也忍不住要发出感慨,全当是对如烟老师这首“芰荷香”的解读吧。

上片写景,气象万千,居庸关,万里长城,太行山,层层点透十三陵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物。

一眼望去啊,居庸雄关飞垒沉弘,如一把巨大的锁钥,锁住了万里长城点点戟隧烽火。莽莽太行云遮雾罩,烟霾袅袅,神秘莫测。背靠太行,南面神京,有昌平翠峰幽谷,这里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吉壤祥祉。不正是龙眠凤栖的万年宅邸吗?明皇陵的神圣香火在这里燃烧了230年。呜呼!生前不可一世,君临天下,万众山呼的皇帝,最终不过是一抔黄土,点点荒苔。

历史在这里嘎然而止,一个朝代结束了。“辉煌过后,点点荒苔。”似有万钧之力。

这使我想起了年轻时读过的一首现代诗:《纪念碑》,其中有一句: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十三陵,不过是帝王们豪华的墓堆……

下片,词人不再拘于明皇陵的束缚,完全放开,在更大的历史层面上信马由缰,抒怀言志。“阅遍沧桑,看青山依旧,风去云来。”

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两句:“当忆月影秦淮。周期律论,勿忘萦怀。”

“当忆月影秦淮”,可能,词人回想起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天下,定都南京的赫赫功业,因而抒发“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慨。

“周期律论,勿忘萦怀。”这是一个深刻的命题,也是一段纠结的历史。

194571日,黄炎培和傅斯年、章伯钧、左舜生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邀请,赴延安访问。74日毛请黄炎培来到毛所住的窑洞长谈,问黄到延安访问后有何观感。黄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回想这段历史,从“窑洞对”到今天,60多年过去了,中国跳出“周期率”了吗?民主实现了吗?
“周期律论,勿忘萦怀。”振聋发聩!

               
             诚谢好友真诚留评

往事如烟
冰清君远在大洋彼岸,“琴心一曲”遥寄万里。读之,令我心潮澎湃,情怀潸然。不仅仅是因为对我的小词写了如此深刻精辟的评论,更是有一种得遇知音心里充满温馨的感动。冰清君学识渊博,厚积薄发,笔下雷霆,神采飞扬。词评引经据典,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画龙点睛,补充了我的词蕴不足。在此。我恭敬的高挂大堂。谢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兄过誉了!其实我有自知之明,就我的学识和诗词修养,是很难说出你词作的精气真髓的。但我喜欢读你诗词,每读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感动。这感悟感会我想正如你说的是“一种得遇知音心里充满温馨的感动”吧!
谢谢。由衷地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一片冰清敬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