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海军老兵的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一代海军老兵的故事注:以下所述都是根据老兵自己的回忆记下的, 不全面, 细节也不一定都准确。但确实能反映他一生走过的路程。 他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农村。小的时候读过几年书。 父亲是个不会种地的工匠。 很小的时候他就随父亲到上海讨生活。在 泰德里租了一个小间。 有点七十二家房客的那种情景。 二房东上门催租的样子他印象很深。有的时候生意清淡, 父亲交不出 房租, 二房东上门催, 父亲躺在床上, 面朝里, 一句话不说。 二房东知道又拿不到钱了, 就破口大骂。骂痛快了, 就走了。 他从小就觉得父亲很窝囊。 父亲虽然窝囊,但手艺却是一流的。 靠一把榔头能敲打出各种金属器皿。 有一次接了个英国人的活, 客户上门验货, 对质量很满意, 提出要看看模具。 父亲说, 没有模具, 是用榔头敲出来的。 英国人怎么也不相信, 榔头敲出来的, 表面应该有印子, 为什么你做出来的没有印子呢。 在当场示范给他看后, 他才相信。 日本人在上海挑起战端那年, 父亲带着他从当时的南码头车站逃出上海, 逃回了乡下。第二天火车站就给日本人的飞机炸了。 他们要是晚一天走, 可能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父亲不久在乡下得了伤寒。 乡下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医药, 家里人弄些炉灰, 说是能治, 结果病死了。 那时他才十几岁, 是老大。 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一个妹妹。娘肚子里还有个未出生的妹妹。 他又出来投奔他在上海的伯父。 伯父在一家外国人公司上班, 收入不高但有保障。伯父 介绍他在一间杂货店当学徒。 说是学徒,其实就是个佣人。 除了干店里最累最脏的活, 让他最受不了的是还要煮饭,洗衣服。洗包括老板娘和她女儿的内衣内裤。 杂货店的隔壁住着一位老太。 老太一个人, 身体好像也不好。 看着可怜, 他就抽空时常帮助她做些事。 一天, 老太的儿子来看她,他才知道原来老太有个当兵的儿子。 这个在国民党军队某个通讯部门当官的儿子听母亲说小学徒经常帮她, 就过来表示感谢。 他抓住这个机会, 说自己实在不想在这个杂货店干了,想当兵。主要的原因, 还是想到当兵有军饷, 可以给家里寄钱。 后来经这个军官介绍, 还真的当了兵。 由于在通讯部门, 他很快对发报产生了兴趣。 当官的看他有兴趣, 又读过几年小学, 识字, 就让他去通讯学校学习。 他以优异的成绩 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廖耀湘总部的通讯处当了一名报务员。 廖耀湘那高大威武的形象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辽沈战役中, 廖耀湘的部队被解放军打败, 他们的通讯处在试图通过一条小河时被解放军包围,按他的说法, 因为跳到冰冷的河里,才没有被打死, 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解放军找到了他们丢弃的发报机, 但找不到配套的发电机, 就 问他是否知道那台发电机在那里 。 他告诉在河对岸, 并领了解放军找到了那台发电机。 了解到他也是苦出身, 又会发报,他很快就成了四野林彪部队肖劲光兵团的一名报务员。肖劲光的兵团后来一分为二, 其中的一半人马成了新成立的海军, 肖劲光任海军司令, 他跟随部队到南方在舰艇上当报务员。 因为工作表现优异, 曾经荣获二等功。 有件事他印象很深, 那就是叶剑英陪同宋庆龄到海军来视察。 他们一行正好到他所在的舰艇。 他记得叶剑英对宋庆龄那是毕恭毕敬, 宋庆龄打扮得很光鲜,头发梳得发亮。 宋看到他一年轻的报务员单独住一间(舰长才有的待遇), 感到很好奇,特别问了一声,“小鬼, 别人都是几个人睡一间,你是一个人一间,条件不错嘛?”。 当时全国的条件都不好的时候, 他们在舰艇上工作的人, 伙食待遇比在岸上的人要好很多。 后来政治运动的气氛越来越浓, 他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的这段历史被人拿出来说事 , 把他调离了报务员的岗位。 他非常想不通。 过去的领导一直对他都很信任, 他也入了党, 没想到现在这段经历会被翻出来, 迫使他离开了他最热爱的工作岗位。 他向上级提出复员回家的请求, 结果不被批准。 政工领导明白地告诉他, 你在兵团总部, 舰艇上当过报务员, 你脑子里装了太多机密, 怎么可能让你离开部队。 最后他被调到后勤部门, 从管理仓库开始做。 原来的老领导也来做他的思想工作, 说哪里都是革命工作吗, 要放下包袱,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来。 后来他发现, 原来管材料有这么多学问。 后勤的领导不知道他原来是做报务出身。偶然的一次知道领导的收音机坏了, 他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让领导很惊讶,“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他老实报告,“ 我原来是做报务员的“。 那时的部队, 所有的工程材料一年一次都要到北京去订。他一个小科员,就成了舰队领导到北京开会时必带的随员。 因为需要哪些设备,哪些材料, 数据都在他那里。 表面上是领导拍板, 实际上领导都是听他说要什么。有一次订货会议结束, 领导有事改了行期,就把订的火车软卧让他坐了。 他担心回部队后没有办法报销,因为他的级别根本没有资格坐软卧。 领导说, 没关系,你就说携带机密文件, 安全上考虑, 必须的。(当领导的就是有特权!)头一次让他享受领导的待遇, 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 软卧的服务员一口一个首长,问他还需要什么。 他在工作中学到很多原来做报务员学不到的东西, 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新工作。他常说, “坏事有时会变成一件好事。因为这个工作的调动, 让我学到了很多原来没有机会学到的知识。” 文革军管期间, 他被派到广东的一家变压器厂。 这是一家街道性质的小厂。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 虽是街道的小厂, 却是人才济济。 那里有好几个技术骨干都是大学生, 因为政治上有问题才沦落到了这里。 联系到自己的遭遇, 他特别同情也尊重这些有知识的人。 部队里需要的一些变压器, 卷扬机, 当时没有人生产,北京也订不到货,他就问他们能不能做, 没想到这些能人很快就设计出来, 并做了几个。 一试用, 完全符合要求。 从此, 不仅解决了部队很多需要,也帮这家不起眼的小工厂找到了生路。多少年后, 他已经退休了,那个已经发展成 一个具有相当规模企业 的老总(当年的老员工)还特地跑来看望他, 感谢他当年提供的机会。后来, 他从管材料, 提职到负责工程。 部队的很多工程都是在偏僻的地方。 他记得有一次在海南岛做一个工程, 那个偏僻地方的村民头一次看到汽车, 很好奇, 围着汽车就是不肯离去。 他就让司机带上这些村民开到最近的一个小镇上跑了一趟。这些村民那个激动,到现在他也忘不了那场景。 常年奔波在外, 吃不好睡不好是常事。 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因车祸丢了命。 有一次在工作时病倒了,送到医院后说要马上开刀拿掉一个肾,那是家小医院, 医院里没有能做这种手术的医生, 眼看要不行了, 赶巧第二天正好有个大医院到访的医生, 正好是这方面有经验的, 马上给他开刀,保住了性命。 他感慨的说他的命很硬,在战争年代, 看着自己的同伴一拨一拨躺下,自己居然都没有受过一次伤。 后来出了几次车祸, 司机有的死了有的伤了,他居然都没事。 眼看生病要死了,居然正好赶上这么个医生给救了。 由于长年积劳成疾,他不得不在五十多的年纪因病离开了部队, 离开了海军。 作为一名第一代的海军老兵, 他一直很关心海军的发展。 每当看到部队又添置了新型的舰艇,他就特别激动。 特别是最近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海, 更让他激动不已。 想想当年海军刚成立时就靠几条小炮艇和扫雷艇就敢和国民党的大型舰艇干, 就能把南越的海军打败, 现在的家当真是今非昔比。又说起, 某某曾经是他手下的兵,现在都当上基地司令了。 退休以后, 他又想起了做报务员的日子,好像是一个梦没有圆,他在白发满头的年纪, 参加了考试, 从新拿起了发报机, 成了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不仅结交了很多国内的火腿(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给自己起的别名), 还联系了不少世界各国的火腿。为了方便和这些外国人交流, 他在年纪一大把的时候开始学英语, 学电脑。 晚年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他在生活很艰难的岁月里, 为国家, 为海军的建设作出了一份自己的贡献。 除了他自己的家人,过去的战友,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在我看来, 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 一辈子,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活到老学到老, 让人敬佩的海军老兵。 向你致敬, 老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