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槟郎先生
宁波站务1002 俞大伟
偶然的机会选修了《中国现代文学》,对于一个对阿拉伯数字敏感的理科生的我对诗歌根本是毫无兴趣,说实话完全是冲着未修满的学分而去。但上《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堂课我就被这门课给迷住了,最初不是因为那些文学作品,而是那个叫槟郎的“特别”先生。
犹新记得第一堂课开始前他介绍自己笔名——槟郎时全班哄堂大笑的场景,槟郎先生轻描淡写的介绍完自己后拿出两首他的作品《在彭佳屿眺望钓鱼岛》与《钓鱼岛之恋》,当时正是钓鱼岛争端事件的高潮期,虽说我算不上“愤青”,但也是时常关注国际社会事件。在欣赏完这两首诗歌后,我不禁为他诗中的丰富情感所感染。“我在将你热切地眺望”这般地热情、这般地迫切,是多少中国人的心声、引多少爱国人民共鸣。字里行间满是槟郎先生的心怀和爱国情感。之后我每每读之,便为之一颤。“青天白日在飘扬,我准备着,就像在中山陵宣誓,随时跃入大洋,你的爱保佑我游上岛,插上中华的神圣旗帜。”当他高举着手,摆出冲锋陷阵的架势,激情高昂地诵读《钓鱼岛之恋》时,课堂气氛一下凝结起来,他的激情、他的情怀、他的气魄、他的个性、他的才华是多么得触动我心,那位外表普通,穿着土里土气,个子不高的槟郎先生一下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对他满是敬仰之意。《钓鱼岛之恋》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关注的钓鱼岛事件,诗中槟郎先生把钓鱼岛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更是流露出他的爱国情节,宁可牺牲也要保护住过领土的高尚情操,着实让人敬佩。
下课后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搜索槟郎,一方面是对槟郎先生的好奇,想知道那位“特别”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另一方面是想欣赏槟郎先生更多的作品,感受我那许久没有澎湃的内心。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那位低调不起眼的槟郎先生还是名气不小,“笔名槟郎,1968年出生于安徽巢湖,曾当过中小学教师,当过警察、建筑管理人员,甚至还在栖霞诗出过家,1998年获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某高校中文系教师,专业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在多家刊物发表过,致力于诗歌、随笔和杂文写作,已有两百多篇散杂文,一千多首诗。著有《槟郎诗文总集》多卷。”零散的欣赏起他的作品,不知不觉已过了饭点,尤其是他的诗歌又一次吸引了我,他的诗虽然想象力十足,却没有那么浮夸,是那么现实和真实,诗歌情感十分丰富,时常关心社会,心系祖国,让人觉得他的诗即“平淡”却又“生动”,颇有屈原的特立独行。
之所以称槟郎老师为“特别”先生,不仅是因为他的诗歌较为“特别”和他的个人魅力,还有他的教学方式,他经常和学生互动,请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诵读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了解文学名著,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很少有老师以这种方式教学,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就是讲台上的槟郎先生的“特别”。不仅如此,槟郎先生总是喜欢“手舞足蹈”的诵读诗歌,用肢体语言丰富的体现出诗歌的情感,听他诵读简直是一种享受,让人趣味十足,意犹未尽。这相比相对枯燥的大学课程来说,更能吸引我们的眼球,从而可以让我们能更好的掌握教材的重点。
李槟,笔名槟郎,虽然我仅仅上了十几次他的课,他却在我心里已是最敬佩的老师。槟郎老师的诗数量繁多,种类也不尽相同,爱情诗、爱国诗、自传诗……通过读槟郎的诗,真的会让人学会很多,在我所剩不多的求学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一件很幸福很幸福的事。当我和别人介绍他时,我会说槟郎是以为不错的诗人,更是一位优秀的“先生”。
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