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浇铸的诗人:刍议槟郎诗歌的思想意蕴

相关南京诗人老师槟郎资料大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真情浇铸的诗人:刍议槟郎诗歌的思想意蕴
文秘转本091   杨洁


        网络诗人?无名诗人?诗歌门外汉?这些形容词来形容一位用真情作诗,用心灵写诗的诗人真的准确吗?槟郎的诗歌被我们真真切切地欣赏过,有许多赞赏他诗作的人,那就能说明他的诗歌不仅存在于网络,也存在于欣赏者的心里。主流的当代诗人中暂时没有他的名字,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当下名人都要被载入史册。许多像海子一样的诗人都是生前被世人漠视的孤星。名与利本不应该强加于每个文人的身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采访,回答记者关于获奖后名利双收的感受时,他说:“我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所以,槟郎的关键,是用真情浇铸生命的“真诗人”。


        阅读槟郎的诗歌,会发现他的诗歌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政治诗的激昂澎湃,爱情诗的柔情绵绵,亲情诗的真诚动人,风景诗的触景生情等等。我想借用梁实秋先生的一句话:“没有个性的文章永远不是好文章。”诗歌也是如此,槟郎的诗歌是好诗歌,因为他的个性体现于他的诗歌中,其突出的个性之一就是“真情实感”和“雅俗共赏”的思想意蕴。在此,我想结合具体的诗歌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槟郎诗歌的思想意蕴。


        一、 道德观——新旧之间,坦“忆苦思甜”之情


        槟郎先生出生在安徽巢湖的一个贫困的山村里,父亲是当地的乡村医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的槟郎对乡村的一切都有一种亲切的情感。他向往安逸、温暖的生活。在《忆巢湖姥山岛》中诗人写道:“……疾步迈上了世外的桃源/,多想从此成为弃世的隐逸/。小渔村里相逢只谈鱼儿美/,桃花林中相谈只道花儿香/,最醉人夕阳沉帆歌归港。……”这些诗句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的蓝图。与物欲横流的社会显然是格格不入的。中庸的儒家思想一直在槟郎的心里,即使再多的欲望,对他来说只是过眼云烟。“走出湖边小山村的少年/,最爱那巢湖中的蓬莱仙境。”一句,就把他“隐士”的情怀袒露。


        同时,他又是一位愤世嫉俗的勇士。他的思想在潮流的前端。他不怕被讽刺,不怕被当做“愤青”,不怕被一些人误认为“暧昧”。他不怕被批判,写出许多激愤的爱国诗歌,如《守卫家园》、《美国啊,美丽的国》、《情系钓鱼岛》、《大汉朝的功夫熊猫》等等。其中我认为最能代表诗人思想深刻的是《大汉朝的功夫熊猫》。诗中是熊猫不再是除恶扬善的英雄,而是成为了头戴钢盔、身套护甲,左手拿枪、右手拖狼牙棒的“恶势力”的代表。诗中语言极为犀利,颇有鲁迅的文风,直接向罪恶的社会发起雷风骤雨般的攻击。如诗中写“功夫熊猫”的软弱:“功夫熊猫啊/,对内残暴/,却对外儒弱无能如缩头乌龟/。谁送了白龙尾岛/,不见你索回/,钓鱼岛上不见你傲慢的身姿/,从不管东南海的渔民被外人欺/,尽干些祸国殃民的阎墙内事。”这些诗句,可以说击中了“功夫熊猫”的要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弊端:房价让我们成了“房奴”;油价让我们成了“抽脂机”;祖国无私的对外和平,对外捐款,也“无私”地教育提倡苦逼的老百姓为国家救灾救难多捐出自己的腰包……这是和谐社会吗?是公平社会吗?我们却没有槟郎先生那样的勇气,也让欲望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二、 事业观——进退之间,露“淡泊悠闲”之意


       槟郎先生是南京的一所师范学院的教师,作为二本院校比不上南京大学,更无从与清华、北大相提并论。这样的一所三流学校,槟郎却在这里撒播下自己知识的种子。他曾笑着跟学生们讲:“你们上我的课是为了拿学分,我为你们上课是为了赚钱吃饭。”虽然这句话让我们听了感觉这是位没有责任感的老师。但从他的课堂中走出来,我们都会面带微笑,为槟郎老师的幽默赞叹,为槟郎老师的诗歌叫好。其实,他这句话只是在安慰自己,在感叹生活的无奈,面对快速前进的“金钱”社会,他不得不选择前进。


        他,是多么渴望停下脚步,希望过平淡的生活。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女子都是美好的,《秦淮河女郎》里的她“娇颜甜蜜又芳香”;《方山仙子》是“我钟万般美景于一身的仙子”。在他的诗中,他不断地表露想超脱凡尘的情思,《登南京弘觉寺塔》他提出“国在山河破,谁在悲怆?”的疑问,当他看透古都的最美春色都是幻影的时候,他希望“快快快,请给我削发为僧。”《有个禅师叫法融》中,槟郎表达了对牛首山禅师法融的深深敬意。


        偶然看到了刘路的《槟郎与川歌》一文,让我不禁对槟郎先生升起了敬慕之情。他出生贫瘠,三个姐姐少小夭折,自己也饱尝饥饿。发奋读书,他成为大都市的高级知识分子,故乡的妻子曾经要交暂住费才能来与丈夫合法的住在一起。下层人受尽欺压的悲愤,卑贱的社会地位和贫穷的经济状况,让槟郎义无反顾的站到最贫贱的劳苦大众阶层的立场上来。他“反对历史中的绝大多数男男女女一直过着痛苦而底下的生活,相信这种状况在将来的社会是可以改变的。”而他的隐居思想,我想也有社会逼迫的原因。如果我们的社会真的平等,真的美丽,何会有出家的思想呢?


        三、 生活观——雅俗之间,展“无所顾虑”之态


        槟郎先生没有西装革履的打扮,没有光亮有顺的头型,也没有名牌的文件包。或许他一走出校园就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大学副教授。记得一位大学的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关于他自己的笑话,说他去洗澡时与人闲聊,他让别人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那人仔细打量了以后说:“一定是做官的吧。”我想槟郎老师不会遇到这样的好事。反而他在同学们之间有着:村姑、地中海、眨巴眼睛的……这种有些嘲笑意味的绰号。但他一笑了之,不会因为这些生气,反而很坦然的接受。


        他的诗歌中,既有诗人的文雅,又有生活中的平凡。所有的诗歌都选材于生活,比如桃花扇亭的停留,就嫩引起诗人的联想(《住步桃花扇亭》),初冬的方山透露着寂寞与伤感(《初冬的方山》)。夹竹桃的陪伴使诗人想起了毕业的莘莘学子,他在《大学城的夹竹桃》中就这样的表达思念:“……春天后百花落/,绽开娇小美丽的花朵/,红白黄的五颜六色/……空空荡荡/,如你的心/,如我闭门里孤独的思念。”诗人通过对不起眼的夹竹桃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情思细密,文雅的思考,由“垂头沉思”的夹竹桃,感受自己不能与学生相见的痛心。


        “雅”与“俗”之间本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朱自清写过《论雅俗共赏》也只是写出雅与俗之间的互通之处,并没有定义何谓“雅者”,何谓“俗者”。不过像槟郎先生这么独特的诗人,在现代的社会里虽不能成为名家,我也相信《诗人槟郎之墓》中的那个少女,一定会告诉以后的人们,槟郎是位真情浇铸生命的“真诗人”!
2012-12-24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