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已有二十多年,从未回国过年。自从去年八月将小儿送入大学,心中就开始琢磨是否该回国过年。眼见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感觉应该陪伴他们过个年,于是兴冲冲定好机票,准备回家过年。当最初几天的兴奋劲过后,突然意识到南加州生活的许多年已将我们惯坏,华中大地冬天没有暖气的日子早已忘记,不由心中一阵寒栗,赶紧买冬衣吧。买衣之时又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公婆,于是疯狂大购买开始了。好在时值圣诞期间一切都在大减价,一通胡买的结果是整整装了三大箱,回国了。
除夕与初一:天上过年
虽说是回国过年,但LG从来都是与工作相连,回国少不了要指导学生的科研和答辩。过年期间国内放长假,初七才开始上班,计算一下国内该干的工作,回程时间定下来。而这边实验室也不能丢下太久,能压缩的只有我们过年的时间。算来算去,只能大年三十上飞机,加上时差,抵达武汉已是初一晚上接近半夜时分。举国欢庆的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就这样在漫长的飞机上度过,但无论如何我们终于回家过年了!
回家过年去!
飞机从旧金山起飞,俯瞰脚下美丽的海滨山川
快到北京了,只见几只大烟囱肆无忌惮地喷吐着浓烟,一个视野里竟有好几处如此的烟囱群,北京的空气还能好吗?
大年初二:爸妈您们好
每次回国都是住在弟弟家。他家是医大修建的房子,作为职工福利大楼里装着中心暖气。也许是时差,也许是惦记着老人,尽管我们一路旅途疲劳,可还是一大早就醒过来。匆匆梳洗后,便前往拜见公婆。公婆家距离弟弟家不远,走路也仅仅五分钟。一路走过来,与我记忆中热热闹闹的过年气氛截然相反,街上冷冷清清,商家都大门紧闭,就连行人车辆都不多。弟媳告诉我,以前过年因能穿上新衣,能吃到平常没有的食物,自然是热热闹闹。如今物资丰富,每天都能吃到过年的食品,都能穿上新衣,人们过年的热情便远远不如从前。再加上大家都回家过年,商店自然关门。人们乘着长假外出旅游,市内的车辆也就少了。弟媳说过年最大的感觉就是开车爽,到哪儿都不堵车。
来到公婆家,老人见到我们非常高兴。赶紧拿出给他们买的礼物,老人们一边试穿着新衣,一边象孩子似地大笑不停。当然他们不缺几件新衣服,而是为儿女们的一片孝心感到欣慰。试完新衣,我们开始讨论去哪儿吃早餐。武汉人的特点是从不在家中吃早餐。这个习惯不知起源于何朝何代,在我的记忆里,即使文化革命那段贫穷的日子里,武汉人照样在外过早。现在到处都是闭门歇业,最有可能营业的恐怕是户部巷,于是一家人向着户部巷进发。户部巷是武昌的一条老街,形成于明朝。清代因其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如今因经营汉味早点而闻名,有“武汉早点第一巷”之称。我们来到户部巷,不同于大街上的冷清,这里倒是人山人海,每家小店里都挤满了食客。我们顺着巷子往前走,挑选自己爱吃的小吃,还要注意每样不能多吃,因为种类太多,不一会儿就将肚皮撑得圆圆的。
户部巷是武汉早点第一巷
街边小吃店一家挨一家,其中不乏许多老字号,各种早点要有尽有。沿着小巷走过来,保管你吃的腰圆肚肥
户部巷坐落在江边大桥下,每次看到她,总会忍不住拍下她的英姿
吃过早饭我们回到我父母家,正遇上堂哥带着女儿一家过来拜年。上次见到堂哥的女儿时她还在蹒跚学步,如今已为人母,不由我感叹光阴似箭、岁月荏苒。学着国内人的做法,赶紧给小外孙包了一个大红包,这时才感觉到好像在过年。近三十年没在家过年,除夕又在飞机上度过,我们决定全家人从新吃过团年饭,补过一个团圆年。为了尽孝心,我们准备自己动手为父母做饭。虽说大部分商家餐馆都歇业,但也有一些抓住商机的人仍然营业。汤逊湖的小田园就是这样一家餐馆。汤逊湖坐落在武昌东南郊区,盛产各种水产。几年前,湖边修建起一个个渔家餐馆,以湖中的鱼虾为主料,其中鱼丸汤是最有特色的佳肴。我们来到汤逊湖,买了一份鱼丸作外卖。乘着厨师加工的时间,我们又到隔壁烟花专销店将各种烟花鞭炮提了一些回来。带上父母高高兴兴来到公婆家补过团圆年。LG是个烹饪爱好者,虽说平常工作繁忙不下厨,但关键时候还是他上。只见LG掌勺,我们几个帮忙,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一桌热腾腾、香喷喷的“年夜饭”做好了,大家举杯感谢父母的养育恩,感谢今天的好日子。
一树红梅吐芳华,父母家门前的红梅花开正浓
对面的腊梅也不示弱,争奇斗艳、香飘四方
“年夜饭”
哟,忘了放酒,补一张
饭后,我们提着烟花来到楼下小区的中心。这可是我第平生一次放烟花。记得小时候过年时也曾有零零星星地点过鞭炮,但除了我结婚时弟弟放了一串长鞭外,我还从来没有放过长鞭更别说烟花了。鞭炮在耳边炸响,礼花在空中绽放,笑意在脸上荡漾、感动在心中流淌,我对自己说这才象过年。
放烟花啦!
初三:朋友来访
帅哥是我们在美国的朋友,这次也回国陪父母过年。出发前帅哥告诉我回国打算放一万元的烟花鞭炮。“那该放多久啊?”我吃惊地问,“也没多少,现在北京的东西可贵呢!”。在家陪着父母猫了一个星期后,帅哥决定在回美国之前来访武汉。我们前往机场迎接,见面第一句话我便问他放烟花的情景。他的回答是:没放。为避免空气污染,北京政府号召人们尽量不要放烟火。如今的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也是雾霾天气给闹的,大家果然停止放鞭,帅哥一万元放鞭的计划也就作罢。
帅哥初次来汉,我们少不了要带着他武汉三镇一日游。游着游着便游到了武大,我们的母校。一转眼毕业已经三十年,虽说其间也曾几次回到这里,但每次都是在炎热的夏天,别说是拍照,就连在外面走走都不愿意。今天乘着陪帅哥的机会,好好看看母校。
行政楼 建于1936 年,原为工学院
图书馆正在维修。 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是武大最高建筑,于1935年9月竣工
体育馆
文学院 1931年建成
食堂 武大最老的建筑之一。我们曾经一日三次,每天都来这里报到。行政楼、图书馆、教学楼都曾经过修缮,只有食堂从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尽显岁月沧桑
我们继续向前来到著名的樱花大道,路边是我们曾经居住四年的学生宿舍。每年四月樱花怒放,将学校妆扮得十分美丽。那时的我们坐在树下念书,一阵清风吹过,花雨落下,洒在我们的头上、肩上和书本上… … 我们喜爱的不止樱花,更有桂花。每年中秋时节,桂花开放,虽没有樱花的绚丽,但有沁人心肺的清香。那时我们坐在窗前看书,一阵清风过,满屋满身都洒满秋的气息。现在的学生不再体会当年的情景:听说每年樱花季节,学校变成公园,每天有大量的外来群众进校赏花,最多时可达每天20万人次。学校开门售票,学生们也生财有道,摆摊卖饮料、食品。樱花竟成为学校和学生的一项财政来源,但不知在众多游人的喧哗声中,学生如何静下心来读书?
老斋舍 即学生宿舍,建于1931年。LG曾住在其中一扇窗中
从门洞里向上望去,象征象牙塔尖的图书馆就矗立在顶端,好像时刻提醒着学子们努力学习,攀登塔尖。
老斋舍楼顶上的平台,两座房子一栋是校学生会,另一栋是广播台播音室。三十年过去,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屋内的面孔换了一拨又一拨,但白底红字的招牌仍旧不变
树茂林密、池塘幽静,其间还有石桌石凳,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回想当年社会思想保守,许多大学不准大学生谈恋爱。武大校长刘道玉倒是个开明的人,武大也学风开放。我们班共二十三人,毕业时班内成了三对,加上与外班外系dating 的,半个班的婚姻大事就在校内同学中解决了。
当年谈恋爱的地方
寒冬,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武大是个大花园,红梅绽放、腊梅暗香。虽正值寒假期间,但校园中不乏赏花人
从武大出来,我们带着帅哥继续转悠。跨过双湖桥进入东湖风景区,湖边有人垂钓、有人玩耍。东湖为全国最大城市湖泊,浩瀚的湖水波光缈缈,对面是秀丽的磨山,展现楚文化的楚城坐落在山水之间。
双湖桥连接水果湖和东湖
湖边有人垂钓嬉戏
天水一色,不见尽头
山水间是展现楚文化的楚城
来到磨山植物园前,大红灯笼显现出节日的气氛,这是我这次整个行程中唯一看到春节字样的一次。
我们继续在街上行使,走马观花地看着武汉的街景。武汉虽说发展缓慢,但近几年也有较大的变化,街道比以前整齐干净,人的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说句题外话,一天我乘出租去武大。说老实话我乘出租的机会并不多,一是我不爱上街,再着每次出门总有人相伴。这是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单独坐出租。告诉师傅目的地后,感觉师傅好像不太熟悉,于是加了一句“东湖隧道那边。”师傅开着车上路,到达隧道时并未从二环下来,而是直接穿过隧道。我意识到不对,告诉师傅不应该过隧道,师傅抱怨“不是你说的吗?”,一边嘟咙,一边找地方掉头,同时将计程器放下。我有点心虚,同时又奇怪他为啥不打表,心里打着小鼓静观其变。不一会儿,到达目的地,我问师傅为啥不打表,我该付他多少钱。师傅说,停表前显示¥13, 加两块到达目的地,共收¥15, 中间走错的路不收费。原来如此,看来大家都在进步。我很高兴,递给他¥20, 不用找了。听着我的讲述,帅哥哈哈大笑,窗外的街景似乎也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