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集中识字

孩子们到了teenage就不学了,忘的比学的还多,咋办呀?探探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提起集中识字就不由得想起古代盛行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简称“三、百、千”)来,《千字文》于一千四百多年前南北朝诞生,宋朝初年由无名氏编出《百家姓》,将百家姓氏连缀成四言韵语,共计472字。到宋末又出现了《三字经》的1000多字;再往前推,保存下来的是西汉元帝时史游作的《急就篇》,用韵语把常用字汇2144字编在一起,用三言、四言或七言成句;更往前推移,还是集中识字方法;原来在上个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前,儿童识字启蒙教育就是普遍地应用集中识字的教学法,一千多年来,孩子们就是念“三、百、千”开始,即识认了常用字后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及学习写作。1902年清末时开始改革而废除读“三、百、千”,即废除了传统先识字后读书的方法,采用边识字、边读书、随课文识字的方法,也就是在教学中,先学生字,再理解字词义及语句,最后用生字造句。这就是分散识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教学方法的开端。民国初建后,废科举,兴新学,废除读经讲经,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文言文改白话文,增进教学与日常语言的结合和学习的实用性,解决言与文不一致的弊端,识字过程中开始强调理解字词义;教材内容开始>反映了浅显的科学知识;表达形式适合儿童心理,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实践的推移,以及受西方拼音文字教学的影响,逐渐过于注重了加强字义理解和字体结构的学习,就大量减少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量,而形成识字量随年级逐年增长的教学理念。

  在追溯了华文启蒙教学理念的发展和历史,可以知道集中识字并不是首创,而是在近代以前千百年来学习华文行之有效的主流教学理念,由于主要矛盾为文和言不一致并注重死记硬背,估计各种的辅助阅读材料匮乏,在教学中鲜有使用,即忽视了生字的迁移教学,加上学习内容不合时宜及语言本身的进化、发展,到了近代逐渐让位给了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教学理念,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发现此教学实践中出现识字量与阅读的主要矛盾,故在1956年制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目前汉字还不是拼音文字,识字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完成,所以教学大纲里规定小学第一二学年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在这两年里比较集中地教会儿童认识必要数量的(不超过1500个)常用汉字。有了这个基础,小学语文科的阅读教材才不致处处受生字的限制,而有可能做到内容丰富,语言精确生动; 小学语文科的阅读教学才有可能提高质量和效率。”。 2011年在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一至九年级(小学加初中)要学习3500左右常用汉字,即我们所知的2500常用字和1000次常用字;小学一、二年级要识认1600常用字、会写其中800字,三、四年级要达到识认2500常用字,会写其中1600字的水平,五、六年级达到识认3000常用字左右,会写其中2500字,至此我们以前最经常提到的小学六年全日制的2500常用字的学习量完成。从此标准可以看出,在现今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已打破“识认与写字”、“识认与理解”是学习生字中不可分割的成人思维,更加强调了教学遵循儿童学习汉字、汉语的认知规律,向以“学”为出发点的教育思维倾斜了。

  由于北美的环境、办学条件的限制,周末业余华文学校的学习不可能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教学进度,现状只能是在孩子们入学头两年中只学习不到300左右常用字(请家长和老师沉下心数一数孩子们头两年学习的生字量),普遍存在着在长期的周末华校中“最终学不会”华文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出更加高效、符合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业余学习华文方法。从我们将近7年前探索、试用现代的集中识字教学系统以来,切实感受到只有传统的集中识字与近代以来的华文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这种高效学习华文的方法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使用的是《三锐韵语游戏教学系统》,总共3600生字、一字不重、有文有义(边识字、边学知识)、合辙压韵,像《千字文》一样,识字任务集中,教学目标明确,涵盖2500常用字和1100次常用字,便于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儿童(8岁大脑发育完成以前)诵读、背诵、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视孩子们的积累识字量的程度逐步加强生字的迁移和阅读能力教学内容的学习,以放慢的速度用三年业余时间(360学时)学习完成整个识字教程, 并同时完成写字、汉语拼音、查字典(含偏旁部首和拼音检索方法)的学习内容。其后直接进入《中文》第六册的学习(从此册开始只有生字在课文中注音),由于学习生字和课文理解不再是学习重点,学习速度可以提高至少一倍,第一个实验班至今已学到《中文》第十二册,计划今年就可以进入《中文》初中版的学习,并于去年暑期全班高分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第四级,不久将迎来《汉语水平考试》(HSK)第五级的考核。需要指出的是孩子们现在只有14岁左右,华文的业余学习已然成了他们求知、学知识的源泉,而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沉重负担。

  对于现代集中识字的原理、探索、总结均录入网站:http://xilin.us并热切希望与同仁共同切磋、交流、努力,为华文学习的大业添砖加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