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

国民革命军第16军
第十六军,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16军

一、滇军范石生不组成的第16军
该军前身是滇军第2军。1923年2月,孙中山任命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范石生时任右翼总指挥,下辖5个旅,进军广东境内,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北伐沈鸿英的作战。同年6月,孙中山在粤滇军改编为直辖滇军第1、第2、第3军。第2军,范石生任军长。1925年2月,第2军改称为定滇军由广东西进,参加对唐继尧部队的作战。1926年11月,定滇军改编为第16军,范石生任军长,下辖部队不详。

1927年7月,该军沿珠江东下驻三水待命北伐,不久开赴韶关。同年8月,该军进入湖南境内,准备参加讨伐唐生智部的作战。10月,该军与新编第13军并分两路,发起讨伐唐作战并迫使唐生智下野。此次讨唐之战后,该军由湘返粤后撤消。

该军由滇军一部发展而成。1922年该部为顾品珍所部北伐军先遣军2个团,范石生为先遣军司令。顾品珍被害后.该部撤退至贵州,由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张开儒率领入桂。12月张开儒辞职,杨希闵代理滇军总司令,滇军编为5个旅,范石生时任右翼军总指挥,参加讨伐陈炯明。1923年2月,孙中山任命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范石生为第三师师长,参加北伐沈鸿英.6月,孙中山改编在粤滇军为直辖滇军第一、第二、第三军,第三师扩编为第二军,范石生为军长.1925年2月调该军由广东西上拒唐继尧,将其改称为定滇军。1926年11月改编为第十六军。1927年2月唐继尧下台,7月该军沿珠江东下驻三水待命,不久开赴韶关。8月入湘.参加“剿共”。10月与新编第十三军兵分两路参加讨唐,属左翼军。唐生智下野后,第十六军由湘返粤。  

1928年该军曾短暂收留朱德部队并供给,3月,第十六军在湘南与工农红军作战。7月,第四十六师在郴州被红军歼灭大部。此时.第十六军军部及所辖为:
军长范石生.参谋长李柱中。
辖第四十六师,师长范石生(兼);
第四十七师,师长曾日唯;
第四十八师.师长许克祥;
教导师,师长胡风璋。  
1929年3月,第十六军被改编为广东编遣区第五师,范石生任师长。

二、湘军第53师组成的第16军
该军前身是湘系军阀所属第53师。1930年初,在中原大战之前,蒋介石为加强所属部队的作战力量,将湘军第53师扩编为第16军,李韫衔任军长,下辖:
第53师,李韫衔兼任师长。
独立第36旅.
在第3军团的编成内参加了中原大战。1932年至1934年,该今年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2次“围剿”和对中央苏区的第4、第5次“围剿”作战。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后,该军在国民党军追堵红军第1纵队的编成内,奉命参加了追堵中央红军长征一系列的作战。

二.第十六军(第2次组建)
1930年8月5日,以第五十三师编成第十六军,任命李韫珩为军长,辖第五十三师和独立第三十六旅。该军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在参加1932年至1934年对红军的第四、第五次“围剿”时,担任预备队。  

1934年第十六军军长李韫珩;辖第五十三、第七十七师。1934年11月该军被编成追堵红军之第一纵队第一支队.
1937年第十六军军长李韫珩,原辖第五十三师1个师。
抗战开始后,访军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时,又将第一六七师转隶该军.该军担任防守马当要塞,因伤亡过大而失守.(李韫珩失职)

1938年8月该军番号取消,第五十三师,师长原由李韫珩兼任.1938年5月周启铎代理师长.该师与军部同时取消番号.10月复将第七预备师改称第五十三师.该师于1937年11月初在南京新编而成立第七预备师筹备处、后在湘接收新兵编练而成:1938年7月曾编入第九十军,师长曹日晖;第一六七师,原为杨渠统第五十军所辖,后拔归该军防守马当,1938年8月被取消番号:9月又以姚纯第九十六师和第五师各一都合并编成第—六七师,以赵锡光为师长。

1938年8月,以该军残部重建第16军,由中央军嫡系第46军第28师师长董钊任军长,李英任副军长。其所属第28师亦由第46军转隶该军,董钊仍兼任师长。该军重新编成后,参加了武汉会战。

1939年初,国民党军调整军队编制,该军隶属第10战区,下辖
第28师,李梦笔任师长;
预备第1师,谢辅三任师长;
预备第3师,周开勋任师长。

1940年,该军隶属第34集团军。同年2月,第28师师长李梦笔升任副军长兼该师师长。

1941年5月,第28师奉命与第90军第109师对调建制关系。此时,该军下辖第109师、预备第1师和预备第3师。
1942年6月,军长董钊升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该军军长。
1943年6月,董钊调任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后,第1军副军长李正先任该军军长。同年8月,第109师师长陈金城升任第16军副军长,由戴幕贞继任第109师师长。
1944年4月6日,该军参加了豫中会战。1945年后,该军在陕西境内驻防,军部位于陕西大荔;第109师位于陕西韩城;预备第1师位于陕西朝邑;预备第3师位于陕西华县。
抗日战争结束后,该军移防北平,原辖
预备第1师改编为第22师,冯龙任师长;
预备第3师改编为第94师,陈鞠旅任师长;
第109师,朱光墀任师长。
1946年,该军参加了古北口战役、张家口战役、进攻晋察冀解放区的姚村战斗、保北战役等作战。在进攻张家口战役和保北战役中,第109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大部。
1947年初,军长李正先被编余,后调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由青年军第203师师长袁朴继任军长,第109师师长朱光墀升任副军长,郭崇义任参谋长。
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该军先后参加了大清河战役、清风店战役、冀热察战役(解放军称出击冀热察战役)。在大清河战役中,第22师、第94师、第109师被人民解放军各歼一部。
1948年9月至同年底,该军在第4兵团编成内,参加了察绥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其中,第22师在平北地区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两个团,该师师长黄剑夫乘飞机逃回南京;第94师在平绥线康庄地区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1个团,该师师长周士赢等人乘飞机逃回南京。
1949年1月初,该军军长袁朴、副军长冯龙由傅作义派飞机送回南京。余部在傅作义的领衔下,接受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其军部被编入人民解放军第65军军部。

三.第十六军
1938年8月17日任命董钊为第十六军军长,指挥第二十八、第一六七师。第二十八师师长由董钊兼任。1943年6月李正先接董任师长.1939年该军辖第二十八师及第一、第三预备师.1940年第二十八师拨隶第九十军,第—0九师隶属该军.该军驻陕西,曾参加1944年豫中会战.第一0九师,师长胡松林,原属第九十军.1940年7月陈金城任师长.1943年8月戴慕贞接陈金城任师长职.1944年8月朱光墀又接戴任师长职.预备第一师,师长谢捕三,1942年10月冯龙接谢任师长.预备第三师,师长周开勋,1941年10月陈鞠旅接周任师长职.  
第十六军军长李正先。1946年由袁朴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二十二师,师长冯龙;第九十四师,师长张世光,1946年3月副师长陈鞠旅接任师长,1947年免陈师长职,由周士瀛接任师长:第一0九师,师长朱光墀。1946年由严映皋接任师长,该师1947年10月在清风店地区被歼一部。

第十六军军长袁朴,辖第二十二师,师长冯龙.1948年11月任命黄剑夫为师长;第九十四师.师长陈鞠旅。1948年6月周士瀛接任师长;第一0九师,师长严映皋。1949年1月底该军除团以上军官撤回南京外,其余被和平改编。

袁朴(1904年~1991年),字茂松;湖南新化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
1939年11月13日,升陆军少将军衔。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军衔,历任第一军团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台湾东部防区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和平解放北平前夕,袁朴同石觉等将领乘机离开北平,1950年经海南岛逃往台湾。1961年8月,晋升二级陆军上将军衔,担任陆军副总司令。1991年1月19病逝于台北,终年八十七岁。
1937年任第五十七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任第五补训处处长。同年秋调任西安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1940年任第八师中将师长兼西安警备司令。1943年6月任第八十军军长兼黄龙山警备区司令。
1945年调任第十五军军官总队副总队长,1946年任总队长。1948年5月任第十六军军长,驻防北平。同年9月升任陆军中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乘飞机逃至南京,不久又转去西安,任胡宗南部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同年去台湾,出任"国防部"参议,随即奉调"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高级班受训。1952年任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1953年东防部队改编为预备兵团,仍任司令。1954年5月调任第二军团副司令,不久又升任司令。1957年调升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司令,1958年8月改任第一军团司令,1961年升任陆军副总司令,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64年8月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67年1月退伍后,被聘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91年1月19日在台北逝世,终年87岁。

李正先(1904-1983),字建白,浙江东阳人,生于1904年。作为浙江人,又拥有黄埔二期步科的学籍。使得李正先的仕途比较顺坦,在胡宗南的部队中也颇受重用。从第1师投入到围剿红军的战斗开始,李正先的部队就始终作为一线主力使用,可以说和红军是“老相识”了。抗战爆发时,作为第1师第1旅少将旅长的李正先又是一马当先的在上海和日军拼起了命,他身背五创,仍坚持不下火线,使胡宗南逐渐有了培养他接手第1军的想法。李正先也由此从旅长升任第1师师长,随即又被提拔为第1军副军长。
对于1942年的李正先以及1军干部来说,第1军的下任军长非李莫属。或许是李正先自己也骄傲了,对于长期指挥第1师守备潼关要隘、且未经战斗的他来说,太“安逸”了。于是在约束部队的军纪上、在自己生活的作风上都出了点问题,消息传到胡宗南那边,胡对李的印象就打了折扣。胡宗南想再考察一下李正先,以印证李是不是和外界流传的那样,他决定视察自己的起家资本——第1师。
李正先得知这一消息后,着实慌了一阵。因为第1师的军纪开始涣散是事实,尤其是第3团的新兵更替太多,不仅是在军事训练还是政治教育上都很欠缺。于是李正先决定耍个小聪明,调纪律、训练、政治都说的过去的第1团一个营,去冒充第3团接受胡宗南的检阅。可胡宗南也不是傻子,他一眼就看穿了李正先的小把戏,毕竟对胡宗南来说,第1师实在是太熟悉了。李正先当即受到了胡的责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正先的地位一落千丈,后来被胡宗南外调到16军当军长去了。
李正先没能把握好自己翻本的机会。豫中会战后期,他的16军奉命投入到灵宝会战?中阻击日军。可能是李正先自己也没有信心的缘故,就在他得知先头部队109师的防线被日军突破时,他慌了神,竟然坐看109师的溃败而不作指示。反到是所属预3师在师长陈鞠旅?的指挥下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总算是给李正先挽回了点颜面。但这就注定了李正先要想在胡宗南集团中继续得到发展,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在抗战胜利后,李正先被编了余。总算是胡宗南顾念旧情,最后又委任他为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使他挂着这个头衔在华北混了两年。
很快,李正先就要迎来1949年的农历新年。可李正先的这个年注定过不好,因为他已经得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准备起义了。由于他和共产党有仇,加上他又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将领,他决定离开北平,和李文?、石觉?等人坐着飞机去南京报道了。这个时候,在西北战场与解放军打的焦头烂额的胡宗南急需大量干部来接手部队的指挥权,因为这些部队的前任指挥官,不是撤职就是被俘,还有一些已经阵亡的。于是胡宗南想起了当年曾被看重的老部下李正先,而在南京赋闲了没几天的李正先也就这样重新回到西北,成为了27军的继任军长。
命运注定了李正先不会再有表现的机会。三个月后,他的27军被布置在安康地区,并奉命与友军第98军联合守住防线,给胡宗南争取到反攻的时机。李正先没能给自己争气,他那自感优越的黄埔二期学籍,使他总把自己当成出身黄埔六期的98军军长刘劲持?的指挥者。虽然李正先还挂着第5兵团副司令官的名义,但胡宗南并没有给他指挥98军的权利。于是李、刘之间出现了矛盾,以致解放军一发起进攻,就从没有配合的27军与98军的结合部打开了缺口。这27军溃败自用说,还使胡宗南的反攻大计泡了汤。
自觉没脸再见胡宗南的李正先,以养病为由辞了职,就此离开了胡宗南的系统。李正先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没有经历到国军在西南的最后溃败,他坐着飞机安然的抵达了台湾。在那里,他挂着国防部高级参谋的头衔,领着薪水养家糊口,于1964年退出了现役。1983年,李正先在台湾去世。
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四日生于陕西省长安县西郊的东桃园村。陕西长安东桃园(今属西安市莲湖区)人。自幼读书,毕业于西安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经于右任函荐,与关麟征、杜聿明、张坤生、何文鼎等一起,赴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被编入第一期学员一队,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年底毕业,北上河南投奔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连长。1926年北伐军占领南京,董前往南京谋职,经黄埔军校同学会介绍去北京,以《军事杂志》编辑名义,搜集北京方面的军政情报。1930年,又被派往驻汉口之国民党第四十八师徐源泉部,任党务特派员。
1932年,董参加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曾任复兴社陕西小组组长。是年,驻江西万安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师师长王懋功(陕西武功人),请求蒋介石派董钊到该师任职,蒋准其到江西任第二十八师参谋长。1934年,因王懋功辞职回陕,经陈诚系大将樊崧甫推荐, 董被提升为第二十八师师长, 奉命从湖南邵阳出发追击长征途中的工农红军。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 董奉命率部向陕西潼关开进,作为“讨逆军”进攻西安之前卫师, 曾在华县附近与东北军对峙。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该师开赴蒲城待命。1937年初,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调第二十八师进驻西安担负城防守备任务,董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七七事变开始时,董钊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师师长。1938年初,侵华日军进犯至风陵渡,炮击陇海铁路。4月,董钊率第二十八师担任潼关要隘的守备,与日军交战阻其渡黄河。台儿庄战役时,董率部开赴台儿庄增援,奉命在山东郯城地区,阻击由青岛登陆西进之敌。董钊部在郯城所属的南北苏沟地区,与日寇坂垣师团山田联队遭遇。全师官兵英勇杀敌,打退山田联队,缴获大量战利品。该师官兵伤亡三千余人。5月19日徐州失陷后,第二十八师向苏北且战且退,在敌占区沿津浦淮南各线迂回穿插,于8月撤回汉口,驻扎横店地区守备武汉。9月,董钊升任第十六军军长,兼任第二十八师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0月,董钊率第二十八师调赴豫西,参加罗山、信阳战役,在信阳以东顽强阻敌,战斗十分激烈。后敌调增大批部队,信阳失守,董部处于孤军隔绝之境地,不得不突围转入九里关,经应山、桐柏、至游河、固县一带与敌人继续作战月余。11月,奉调入陕,划归第三十四集团军战斗序列,兼任西安警备司令及防空副司令。
武汉失守后胡宗南率蒋嫡系第一军到陕西,先挤蒋鼎文出西安,又于1942年免去了董的军长职务。 1943年7月,董被任命为驻榆林的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总司令为邓宝珊)。尽管他对胡宗南排除异己十分恼火,但驻榆期间,仍然拟定了一个“新编两军、确保(晋、陕、绥)三边”的扩军计划,到重庆面呈蒋介石。胡宗南认为董意欲扩充个人势力。因而董的计划未被批准。
1940年初,董钊军部移驻三原,兼任陕西省军队组训民众动员指挥部邠(彬)洛区指挥部指挥惯技碉堡线封锁指挥官。在三原指挥临时调拨的新二十五师、新二十六师,修筑三原、泾阳两县的国防工事,以待日军渡黄河西进时,在泾渭流域同日寇作战。1941年底,东龙门山失守,黄河河防吃紧,董钊部驻防韩城、合阳两地担任陕东的河防守备。1942年4月,董钊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原职。
1945年初,董钊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同年7月被授予陆军中将衔。辖两个军五个师,总部驻甘肃平凉,担任陇东防线守备兼任兰垣及海原一带防务。这时,日军进犯西峡口卢化等地。3月,董设指挥部于洛南,亲临指挥第一军罗列部及第九十军严明部,对日寇西犯进行抵御。不久,日本投降,董钊回师平凉。
1946年,第三十八集团军改为整编第一军,董任军长。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董奉命率整一军进攻晋南解放区,被陈赓打的大败,丢了天下第一旅。 后1947年3月,蒋介石、胡宗南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董奉命率整编第一军三个整编师集结宜川,组成右翼兵团,与左翼兵团刘戡的整编第二十九军一起,担任南线对延安的突击。在别的部队打开缺口后,为了政治目的,让重建的第一旅首先进占延安。尔后,董部在与西北野战军作战中,屡战屡败。 被免去野战指挥官职务。
1948年4月,董任第十八绥靖区司令官。绥靖区司令部设在咸阳,主要任务是配合陕西省政府征兵、征粮,加强地方各保安团队及保甲组织,实行各县联防,保护交通、通讯,进行反共宣传,取缔进步组织,维护国民党摇摇欲坠的统治。此间,他协助胡宗南在陕西成立“锄奸救国大同盟”,专门发展和选拔反共分子。 同年7月,解放军解放了陕西大片土地,国民党在关中的形势日趋恶化。为了支撑残局,蒋介石任命握有军权的董钊代替祝绍周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并兼省党部主任委员及省保安司令等职。董主持陕政年余,未能挽救危局。
1949年5月, 人民解放军兵临西安城下,董钊宣布迁省府于汉中,并将保安旅、团拉到汉中,准备顽抗。由于国民党大势已去,迁往汉中的省府公职人员纷纷离散,其保安部队兵力不足九个团。董明里抓保安队的“整训”,暗里却飞往台湾购置房产,准备后路。11月,人民解放军进军陕南,董宣布撤销在汉中的省府,指使其亲信李鸿基在成都设立陕西省政府办事处, 家眷随迁。12月2日,当董由收音机里听到重庆解放的消息后,十分惊慌,当天下午就召开保安部队团长及各专署专员会议,布置了几项“应变” 措施: 保留陕西保安司令部并成立陕西绥靖总司令部;各专员公署改称“反共救国军”司令部;以镇巴山区为陕西国民党部队游击根据地,如镇巴不保,保安司令部及所属部队向四川撤退,并改编为新编第八军。当有人提出镇巴山区一无粮草,二无械弹补充,如何能开展游击时,董板起面孔说:“我们是党国的柱石,理应执行上级规定,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然而会后第三天,他自己却乘大卡车逃往成都。12月9日,被解除军政职务的董钊携妻及三个儿女飞往台湾。曾任“国防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77年9月30日病卒于台北。

李梦笔(1902--1950)少将。陕西武功人。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参谋班第7期毕业。1936年11月任第28师82旅旅长,1939年初任第16军28师师长,1940年2月任第16军副军长,9月改任第90军副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90师少将副师长,后任黄龙警备司令,1949年春任千山守备区司令,5月22日在陕西凤翔被俘。1950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谢辅三(1904—1980)
生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安徽长丰人,原名谢怀仁,以字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比叙本校第三期)毕业。1926年6月军校毕业后历任第1军(军长何应钦)独立团下级军官。
1928年7月所部编遣,调任第9师(师长蒋鼎文)第25旅(旅长甘丽初)第50团(团长任玉山)第3营少校营长。1931年1月升任第25旅(旅长陈沛)第51团上校团长。1933年5月升任第9师(师长李延年)第26旅(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935年4月30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1936年11月12日获颁五等云麾勋章。
1938年1月调升预备第1师(师辖三团)少将师长兼西荆公路警备司令。1939年6月6日晋任陆军少将。
1942年10月15日升任第16军(军长董钊)中将副军长。1944年1月5日调升暂编第4军(辖第47师、暂编第4师)中将军长。1945年6月4日调任第27军(辖第47师、新编第42师、暂编第64师)中将军长。10月18日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2月兼任郑州警备司令。4月第27军整编为第27师(辖整编第31旅、整编第47旅),改任中将师长。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7月调升第34集团军(总司令李文)中将副总司令。12以16日晋颁四等云麾勋章。1947年7月22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8月调任陕东兵团中将指挥官。9月调任第6绥靖区(司令官周碞)中将副司令官。1948年5月调任第19绥靖区(司令官高桂滋)中将副司令官。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同月29日升任第19绥靖区(辖第38军)司令官。1949年5月调任国防部(部长徐世昌)暂编第5纵队司令官。11月撤往台湾。1980年在台湾病逝。

周开勋 (1897--1987)中将。号柱诚,云南腾冲人。云南讲武堂第13期炮科、中央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2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3团团长,1931年9月任第2军9师26旅少将旅长,不久升任第3军12师副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娘子关抗战,1938年8月任预备3师师长,1941年任第57军副军长兼达梁师管区司令,1948年8月任总统府战地视察组中将组长,派驻锦州,同年冬任滇西师管区司令,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高参,同年4月任第6编练司令部副司令,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1987年5月23日在昆明病逝。
冯龙(1909-1987),湖北黄陂人,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官总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中将军长兼汉中警备司令

黄剑夫(1907--1969)少将。号登泰,四川江津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1军1师参谋主任,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任第76军196师588团团长,1943年1月任第16军109师少将副师长,1948年8月任第16军22师师长,1949年1月在北平和平解放前逃离,3月任西安绥靖公署第336师师长,后任第76军副军长,1950年1月在四川阆中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四川省江津县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因遭受迫害,于1969年绝食自杀,1978年予以平反。

陈鞠旅(1899--1964)中将。号民力,广东惠阳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曾任第1师2旅3团中校团附,1936年参加追剿长征红军,1937年4月任第1军1师2旅3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5月任第1军1师副师长兼1旅旅长,1939年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军官教育队副队长,1941年10月任第16军预备3师少将师长,1944年7月兼任第16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16军副军长兼94师师长,1948年1月任整编第203师师长,9月任第1军军长,1949年9月兼任第5兵团中将副司令官,12月26日在四川邛崃参加起义。后被捕入狱,1964年7月于关押中病逝。
抗日战争爆发时,陈鞠旅率部在上海蕴藻浜地区坚守阵地不退,并几次与来犯日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战后被记大功一次,并提升为第1旅少将旅长。陈鞠旅经过十年军旅,成为一名将官。
在八年抗战中,由于第1师被长期配置在潼关地区,使得陈鞠旅的抗战生涯很少有与日军交手的机会。1944年7月,当豫中国军被日军击溃时,时任第16军副军长兼预备第3师师长的陈鞠旅奉命火速驰援灵宝。陈鞠旅率部在夫妇峪迎头痛击来犯日军,所属第8团(团长周士瀛)也在1500高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为稳定战局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战后被授予武功状。此战应是陈鞠旅军旅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一幕。

周士瀛(1912-)浙江吴兴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1949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军军长,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部供应司令部中将司令。
在成都战役中,36军在向西康撤退中被解放军包围歼灭。军长朱光墀只身脱逃,后去了台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