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一生寻找的命运,寻找真正的自我,寻找依靠的友情,寻找一生命定的恋人。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经历各种磨难。经过这一路的坎坷,有些人有幸可以达到一种境界,一种脱俗的境界,而有些人或许永远都到达不了彼岸,或许这个脱俗的境界,可以暂且称为一种相对的自由,灵里的自由。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江南的冬天其实特别寒冷,阴森森的冷,一阵寒风吹来,整副骨架都冷到打颤。春天一露出苗头,孩子们便迫不急待的跑到田野里疯玩,与邻里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在田地里打闹嬉戏,就成了整个春,夏,秋天的主旋律。无拘无束的那份自由,一直跟着我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因为这份自由,从小做事学习都是慢悠悠的,学习虽然一直不错,可却让老师家长们心眼里着急这个孩子怎么就从来不会更加努力一点,玩兴太大。在这份自由里,我横冲直撞;在这份自由里,我经历了人生种种坎坷,坚持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年华。
然而我的这份自由到底是什么?我又在寻找一份怎样的自由?
先从自我开始。即使我的天性崇尚自由,后天的环境也影响了一生欢喜彻马奔腾的豪气,但这份“自由”到底有几分?理想状态中的自由并不是任由自己的思想如脱了缰绳的野马,而是收放自如,一切皆在掌控之中。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经中道法自然的理解可为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生成的,而自然规律更是自然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在自然状态中,人才可以达到自由自在的状态。任何强求的东西都是多余的,该有则有,强求也不会欢乐,何必多此一举?
这几天新周刊的微博上有这样一句话:“贝多芬说,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 两个人相互吸引,成为朋友,都是因为惺惺相惜的那份情。这一生知已并不多,掐指可算,但是却可以相互信任,可以用生命来作保障。有认识十年,一起经历无数悲伤,无数欢乐的大学蜜友,也有一见如故,彷佛认识已有几辈子的姐姐。共同点就是彼此坦荡,彼此珍惜。仅有彼此怀着谦卑与宽容,方可持久。最好的朋友,总是说一些最本质的平凡、朴实的话,让你改正不好的习惯,并鼓励你不断进步。另外,朴实厚道,也是做人的准则之一。因为朴实厚道,因为这份诚实,善良,爱憎分明,才能体会到灵里的感动,也可体会为灵里的自由。做人做事坦荡,不遮不掩,晚上睡觉也安心自在。
再者寻找一生命定的恋人。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者凡人一直颂赞的主题。因为爱情,仓央嘉措离开布达拉宫,流浪在拉萨街头;因为爱情,尘香远离故土,远居大洋彼岸。人们常说,爱上一个人只需一秒钟,忘记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想必这里所说的这份爱就是人们苦苦追寻的、永恒的、命定的爱情。前面说到朋友是因为“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都有着莫大的相似”,爱情更是如此。圣经中说,女人是男人的肋骨。我想长久的爱情一定是因为彼此已成了对方的骨血,离不开,放不下。甜蜜的热恋期过后,是长长久久,淡淡绵绵的爱,耐人寻味,不离不弃。
这个过程并不一定会是顺坦直接的,反反复复之后,人又会回到最初的原点,哪里是自由的真我。为什么我们在生命的长河里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苦难之后,留给我们的又会是什么?
关于苦难的意义,知己佩吉曾写给我一段话: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属于自己的道路。
2、如果苦难是果,那么他总是好的,因为苦难到最后会给我们带来财富。
3、如果苦难是因,那么这因不是在这辈子发生就是人生的轮回。
4、我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降低它的痛苦。
最后引用关于仓央嘉措诗中的一段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上,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信徒》
作者:尘香
2011年12月29日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