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福之旅的收获


这次去四川,青海,西藏的施福之旅,是每年一次计划中的实践“施比受更为有福”信仰的行动。 这要感谢施福基金会的成立给我有这个机会去参加和学习服侍。


今年是我参加施福之旅的第三年。每次去,不是光施给别人,我们参加的人自己,也得到很多经历。我们接触的是平时接触不到的最底层被地震贫穷等问题困扰的人们,也接触到当地那些和我们同样相信“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同道者们。他们的经历和人生故事给我也有很大的鼓舞,让我看到榜样的力量,虽然他们大都是在这个社会上默默无闻的人们,但他们的生命,在神的国度里极为宝贵。因为人不看重的东西,神看重。


在雅安一个山区小学,我们看到了被转移到村委会上学的29位小学生。他们的家庭都住在山上,父母和长辈是采茶维生的,他们也很纯朴可爱,但是比城市孩子显然更知生活冷暖,所以更有珍惜的心。我们给他们每个人发了奖学金,并合照以后,要离开之前,有个小女孩舍不得,说阿姨,我很喜欢你们来, 不想你们走。我灵机一动问她,你为啥喜欢我们来?她说;因为没有人来看我们。 这句话让我有些心酸。是啊,这高高的山,蜀道又难,谁没事上山来看孩子们呢? 所以感谢神,这次地震,我们才能来到这里看她们。


 


这个小姑娘哦 多可爱?




 




发奖学金:




成都一位姐妹也被这些孩子感动,说六一我还要上来看孩子们。她在路上就为29个孩子定制了校服,还有跳绳,预备下次带到山上来,给孩子们一个节日的惊喜。这是她选中的校服样子哦,我把她的手机相片拍下来了,好看吧? 想想孩子们一定特别开心!




 

这个村的一个小队受灾严重,房子都坏了:




这里山体有裂缝, 下雨会有滑坡的危险:



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什么?每家一袋米,油和几个好的帐篷还有补助金:




车的座位下都塞得满满的:




每户都有一份儿:






领完了签个字,有纪录好报账:




这个小学是上一次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学,我们资助的学生都是家庭贫困,或者家人身体有疾病难以养家的那些特殊家庭,但是孩子们都渴望上学,将来摆脱贫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理解你们,会帮助你们一起努力。。。








 我们在青海的玉树,去探访了一直支持的贫困家庭和孩子们,以及其他有车祸等事故心情迷茫的年轻人。我们会长和这个曾经当过三年喇嘛的年轻人就藏族的喇嘛教的文化,和基督教中关于赎罪的问题进行了很细致有趣的交流,双方都是一个彼此了解学习的态度。会长对西藏的文化民风都很感兴趣,他们两人的交谈也非常有哲学趣味,我记了一长篇笔记。有空另说。




同事在帮这个小伙子的小儿子喂奶,今天妈妈出去了。爷爷喂得也很好呀!




 


我们也看望了这一家贫困户,虽然搬进了新房,年轻的男主人地震时腰被砸伤,下肢瘫痪,只能做轮椅,孩子一个没了,另一个尚小,他的父亲和他们同住,那天他姐姐的孩子们也来看他。我们为这样的家庭提供贫困补助, 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有爱,有关心他们的人。





这一家是父亲离家出走了,带走一个女孩儿,母亲和姥姥生活,带着另一个女孩,现在女孩在成都读大学,我们提供奖学金,去年姥姥也病逝了,母亲现在一个人过,我们的补助对她也是一个福音。她的女儿可以放心上学念书,将来再去关爱其他有需要的人:



这是另一家藏民贫困户




大学生,研究生们,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学业,这些都是我们支持的。将来他们会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



四川和青海以及拉萨很多同道者帮助我们联络地方的学校和贫困家庭,筛选受资助的学生和家庭,并且开车陪同我们一同看望这些家庭和孩子们。因为我们基金会的原则是必须亲自看到受助者,调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才决定给资助。另外,我们都是自愿者,所有的旅行费用自己负担,行政成本为零。所有奉献均全数给予那些需要的人和家庭,和需要的事情,办学生之家,社区发展,医疗扶贫都是我们未来计划中的服务。


 


和两位内地来此的姐妹合影, 瞧她们在这高原过的多美:




愿神使用我们的奉献祝福这些需要的人们! 感谢神,他使我们在奉献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快乐!


 


更详细的生命收获,另文分享。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谢谢鼓励! 我相信有心者事竟成, 上帝会成全那些照他旨意去行的事情, 咱们共勉:))
盈袖2006 发表评论于
真好 为你鼓掌 希望自己以后也有机会这么做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白玫瑰花的评论:

玫瑰好, 我在出差,有点儿忙。我没觉得自己有多少本事哦,爱心也不是那么多, 一切都是别人安排, 我只是说我愿意跟着一道去做, 并且很开心。实际的旅程中, 我一直有高原反应, 还咳嗽或者腹泻, 但是精神十分的快乐。在行动中体验了给与比接受更多的幸福感受, 挺好, 比我的专业工作还吸引我。

与我们合作的外所那位主任合伙人看了这篇文章说: 我们不应该做律师, 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我们在有些问题上有分岐, 但在这件事上出乎意料地意见高度一致。 将来退休, 我们都会继续做这类的事情哦, 活得充实:))
白玫瑰花 发表评论于
感动!青青真是宅心仁厚,佩服!
是啊!施比受有福。青青是个有福之人。一定善有善报。
玫瑰要向你学习!抱抱!祝周末愉快!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mingindiana的评论:

谢谢鼓励!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花甲老翁的评论:
施恩莫望报, 是的,能给与就是幸福。咱们共勉:))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仲伯由序的评论:
您说的有道理, 确实不应该居高临下的态度, 因为我们所“施”的, 也不是我们的, 是上帝给我们的。 可能是翻译问题, 翻译未免带上本国文化的色彩。 英文原文这句话是很中立的:“ 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只是给与受之分。

谢谢阅读和评论!
花甲老翁 发表评论于
楼主宅心仁厚,福有悠归.
花甲老翁 发表评论于
仲伯由序先生,我同意先生之意见,施舍不应存在居高临下的心态,会谨记[嗟来之食]的教训.
不过释迦牟尼在世时,带著学生沿门托 ,乞求别人的施舍时,是值此让众生行善积福,跟随他学习的佛教徒又岂能有高人一等的心态呢,而施是给予,舍是放弃,放下,要放下的是施恩莫望报啊.
在佛教用语中,我们是十分谨慎的,所以我们是用布施来代替施舍的,布施是广泛的给予,无分彼此,无分爱恶.
mingindiana 发表评论于
赞一个!
仲伯由序 发表评论于
施福之旅,施舍福分之旅,还是施实福分之旅?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总与佛教相联系。施,意味着施舍,多多少少有着居高临下的意味。那么,照此看来,此行是履行施主的责任了。其实,现代词汇,“资助”、“赞助”,我的理解是相对于受益人,双方是平等的,并无居高临下之感。不知其他读者的感受是什么,可以道来,切磋切磋。
无论是“施福”,还是“资(赞)助”,此行积极的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赞一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