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陀螺在哪里?

影动非关月, 日沉岂为霞。 一声叹息后, 无处不菊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现在的人真能搞,编的笑话让人哭笑不得。微薄上看到据说女朋友做给男朋友的冷艳版番茄鸡蛋汤,俩整番茄和3,4个整鸡蛋泡在水里,还不知道有没有放盐。类似幽默的思路是这样的,中国文字用起来大多有引申含义,不能按字面上解。按字面上解就成了笑点。如果你说人要有头脑和心胸,没人认为那是解刨学上的含义,王小波曾在文章中顺手一提,就是为了写得活泼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必不能当旅游指南来读。

写诗人最讲究言外之意,否则味如嚼蜡。如问渠哪得清如许,如只缘身在此山中。情景合理,比兴巧妙,寓意深刻即为作手。这伎俩晚唐人玩得最好,到了宋,干脆比方都不打,直接说理了。既然说事写景都是为了明理表情,倒不如省了中间的迂回。

中国人重理轻物,看山不是山,说个事儿一定要有寓意,想再深刻点就上升到理论高度。当代哲学家赵汀阳称道德经的“道”不是个知识论的问题,又说阴阳五行是关于生活知识的艺术诠释。自小在破除迷信教育背景下长大的人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论调,就是后来学到超声波,不禁怀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physics而不是metaphysics。顺便说一句,我这么写不是为了拽英文,实在是觉得physics和形而下有些区别。当然,单凭这两句并不能下结论道德经是科普,但我却开始怀疑把类似古典经典不做知识看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解不了呀。

六祖慧能是禅宗祖师,得道高僧。现在的人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六祖坛经有一段估计很少人不知道。

“时有风吹旛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 众骇然。”

这段话只能做比喻性的理解,从生活中寻找对应的寓意。按字面理解不了,不信你找个没风的日子,动动心,看旗子动不动。

要想做字面上的理解也有一法,把此景移入梦中,你和一僧争论幡动还是风动,你是理科生,自然说是风动,他是文科生,自然说是幡动。这时一人走来,你一感应,是慧能大师。大师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你俩的心在动。你吓一跳,从兜里掏出陀螺,放在地上一转,30分钟停不下来,于是无比震惊。

即是梦,梦中一切即为心造。你环顾四周,太逼真太多细节了,简直不相信自己这么牛X。

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这种梦有个说法,叫清醒梦。

能做清醒梦的人尽管不罕见,但也不普遍。据说可以自我训练,关键是要有契机产生怀疑,然后验梦,缺一不可。盗梦空间里用陀螺,不过还有其他很多办法。

那天我就做了这么一个清醒梦然后醒来。醒来后遍寻陀螺未果。打开playbook,浏览器还留在六祖坛经这页。于是叹曰,大师无处不在,只是没有陀螺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