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之暮:也谈中国有没有哲学

蜉蝣之暮:也谈中国有没有哲学:和施化网友商榷

 

总体来说,我认为施化网友的文章 也说中国的没有哲学 比较中肯,很赞同的几点如下:

首先,文章看到了中西方概念的不同,现代我们说的哲学科学等等学科的定义基本上是以西方的定义为标准的,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其次,同意文章中说的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期的关键时刻,究竟是继续随着西方亦步亦趋,还是回到老祖宗的传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有几点保留意见:

 1.“ 因为中国的情况非 常特殊。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国是几千年与世隔绝的。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引进,至今才不过百多年。估计今后的一百 年,中国还将以关闭为主。从日益强化的信息封锁,看得出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已经意识到继续开门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利。关起门才利于天朝的长治久安。

 文章关于历史的描述简单而不正确(虽然为大多数人人云亦云地接受)。以我的历史研究 背景(尽管有限),这种认为中国历史上封闭几千年是基于研究缺乏和西方价值观指导下的研究扭曲的误解,从当今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史学的很多最新研究看, 这个中国封闭几千年的历史观早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中国事实上从来没有停止和外面的交流,相反,中国一直是很开放的,其例子举不胜举,汉唐就不提了,宋代 最内敛的时代仍旧对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代前期也是相当外向的,和西方的宗教科学思想交流也很多。因为当时的强大(呵呵,后来变成了自大),这种交流 几乎是单方面对外, 17/18世纪的西方的理性运动受到中国的影响就很大, 只不过这方面的东西研究实在很缺乏,资料都在西方人手里,西方人不怎么研究,中国人大都则根本不知道,到西方研究文科的少之又少,这是我接触到一些相关的中国对西方近代影响的资料的感想。

2.“梁启超写过一本《儒家哲学》。但他自己也承认,“哲学”两个字不过是借用。因为哲学的原意是为“求知识的学问”,Philosophy,爱智。古人看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从惊讶,进而怀疑,继而研究,最终成就哲学。中国则不同。中国先哲虽不看轻知识,但不以求知识为出发点,亦不以求知识为归宿点。Philosophy的含义不适于中国。若勉强借用,只能在上头加上个形容词,称为人生哲学。中国哲学以研究人为出发点,讲的是何以为人之道,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探索的领域有限,发现也很有限。”

应该这么说,从清末 衰败到五四时期,甚至到现在,中国对西方的认识都是有偏颇的,是不客观的,是急功近利,不自信的,并且受到其民族衰败历史进程的影响。近现代中国,尤其是 五四文人,在西方的铁蹄下,开始对西方的介绍研究就做了很多矫枉过正的事情,梁启超,鲁迅,胡适,都在其列。个人认为, 我们现代对西方的接触理解比他们 完善的多,应该更多地批判性看问题,而非迷信他们的观点。

3.“总而言之,中国人正无可避免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困境,他们的选择将直接左右中国的未来。用一句话来讲,中国在正处在十字路口,到底是回到祖先那里去,还是走进今天的现实世界?也就是说,是回去骑驴,还是继续驾车?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是在一个十字路口,但你给出的两条路:回去骑驴,还是驾车,实际上是一条路,因为从你的观点看,回到老祖宗的传统就只能“骑驴”, 这种线性的发展 观,认为西方代表唯一的现代发展方向,其他的民族等于传统落后的世界观,已经在后现代受到批判和挑战。所以,你的文章是同意中国没有“哲学”的观点:因为你的价 值观已经承认西方的价值观是普世价值,因此“高级”的“哲学”只能是西方的,而“低级”的“人生哲学”则是中国的。中国的确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但你认为的中国意义上的哲学是低于西方的哲学的“哲学”,事实上还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有没有哲学,这个答案只能是“没有”或者是“低级的”。在这种价值观之下做出的特定判断只能在 认可西方普世价值的条件下成立,如果这个普世价值受到质疑,那么这个价值判断本身也就不成立了。

如果我对施化网友的观点理解有误,或您对我的观点有任何疑问,欢迎探讨!

 

 

 

 
 
评论(43) 引用 浏览(100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4-30 17:04:52  
  呵呵,博主快手,反问也有一些道理。

我在自己的园子里回了星辰一帖,实际上做了一些解释。不妨过去看看。

中西交流历史上不难找到记录,但基本隔绝是为主的基调。语言障碍是一方面,另一面是你说的自大。西方的古籍里不难找到对中国的研究。中国的古籍里有多少研究西方的成果呢?鸦片战争以后不算。那已经发生冲突了。

实际上地球和人类面临的难题,不因为不同的文明而分成不同的类别,它们就是一种,或者一个。说具体,就是和平共同持续发展,以符合人类生存为最高原则。说东方人有一个方向,西方人有另一个方向,好像不大通。

中国人在哲学发现上的落后,是不言的事实。但龟兔都可以赛跑,为什么不能奋起直追呢?今天中国的新一代哲学家,完全可以吸取中国古代的思想精华,借鉴西方的成果,找到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那把钥匙。方向当然是走向明天,不是退回过去。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4-30 17:05:53  
  呵呵,博主快手,反问也有一些道理。

我在自己的园子里回了星辰一帖,实际上做了一些解释。不妨过去看看。

中西交流历史上不难找到记录,但基本隔绝是为主的基调。语言障碍是一方面,另一面是你说的自大。西方的古籍里不难找到对中国的研究。中国的古籍里有多少研究西方的成果呢?鸦片战争以后不算。那已经发生冲突了。

实际上地球和人类面临的难题,不因为不同的文明而分成不同的类别,它们就是一种,或者一个。说具体,就是和平共同持续发展,以符合人类生存为最高原则。说东方人有一个方向,西方人有另一个方向,好像不大通。

中国人在哲学发现上的落后,是不言的事实。但龟兔都可以赛跑,为什么不能奋起直追呢?今天中国的新一代哲学家,完全可以吸取中国古代的思想精华,借鉴西方的成果,找到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那把钥匙。方向当然是走向明天,不是退回过去。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3-04-30 17:21:09  
  蜉蝣好文!
施化那篇立意也不错。这种讨论很有意义。
我要参加一个宗教活动,来不及评论,先支持一下。 
有一点请大家考虑,哲学思想的先进和落后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与经济落后的关系是什么?
 
 
     
 
  作者:tv4   留言时间:2013-04-30 17:37:05  
  施化博主所言谬误甚多。

其一,中国和欧洲相距万里,古代通讯落后,隔绝在所难免。直到发现新大陆,欧洲甚至不知道离相距更近的美洲的存在。所以如何能把中国欧洲的隔绝怪在“自大”头上?你说“西方的古籍里不难找到对中国的研究”。是吗?你倒是说出几本对中国研究的西方古籍出来和我等分享一下。

其二,你认为“地球和人类的难题”是“持续发展...以符合人类生存为最高原则”?此话好像有点问题。据说现在地球面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难题就是因为以“人类生存为最高原则”的“持续发展”而造成的。

其三,如果你认为中国和西方哲学研究都是为了寻找“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那把钥匙”。那么应该是各人有各人的思考方式,各人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方法。为何又要“龟兔赛跑”“急起直追”?在哲学思考上寻找答案,有什么好比赛的?有什么好追的?
 
 
     
 
  作者:俺是吾丁   留言时间:2013-04-30 20:20:59  
  大家说得都有些道理,很好啊。
……对中国而言,近代有一个参照,就是那个脱亚入欧的国家……,当然了,那是倭寇啊,不是人么,数典忘祖的家伙,就不多说了,说多了就该挨骂了……
嘿嘿嘿
 
 
     
 
  作者:俺是吾丁   留言时间:2013-04-30 22:01:34  
  简答一下。

日本的传统哲学思想。
——没有。日本的历史传统里没有哲学。


也想知道一下这个日本的哲学思想中的自杀哲学又是如何能够让日本民众们能够万众一心为了天皇而“全民玉碎”的。
----自杀现象也不是哲学,没有“自杀哲学”这回事儿。自杀与日本人的生死观相关连。换句话说,日本人没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价值观。他们认为死是一件平常的事儿,认输,或者承担责任,他们都可能会选择自杀。
为了天皇自杀,一般是一些激进分子的行为,一般人也很少。嘿嘿。

日本最后是如何成功“脱亚入欧”的,现在的日本又是全盘采取了哪个欧洲国家的哲学思想。
----那就是全盘接受欧美的文化,不但是器物制造方面,不只是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政治制度和文化内涵。包括政治体制,文化的多元化,音乐,美术等等,所以日本建成了一个民主主义政治体制,国民享有言论自由和个人尊严。
有人说,小日本那一套还不是让老美强加给他们的么!嘿嘿,这事儿也是事实。强加也行,反正人家是走上了一条民主主义的道路,而且到现在社会很健全。总比某些国家到现在还在坚持不走老路和邪路强得多吧。


不过既然连自家的宪法也是别人代劳起草的,不采取别人的“哲学”能行吗? 
---日本的民法是参考德国的民法而成的,交通规则是参考英国的,现代政治体制也是参考英国的。
哲学么,不太清楚。什么学派都有,日本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你想学习哪一派都是你的自由。嘿嘿。
回答完毕。
 
 
     
 
  作者:俺是吾丁   留言时间:2013-05-01 01:24:07  
  那不是很好么!你应该很高兴才是啊。嘿嘿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3-05-01 01:58:08  
  你是三人中最会写文章的,其他人应向你学习!这才是讨论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1 02:55:39  
  对了补充一句,地理环境也是隔绝的一大原因。不过,我说过,比较西方人介绍过的中国经典,和中国人介绍过的西方经典,在近代以前,谁的多一点?要说地理环境,那是一样远近的。这里就有人为因素。郑和下西洋,好像没有带回什么东西。朝廷禁止与外国通商通婚。“自大”是蜉蝣原话,我赞成。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1 03:04:09  
  地球和人类生存,这就是一个终极,没有第二个,每一种文明都面对,没有重大分别。

和平共同可持续,是达到终极的必要条件。战争和弱肉强食,都会破坏人类生存。可持续里面包含了环境保护。过去一个世纪的工业发展,没有实现可持续,这需要全人类反思。

假如有人真正读一下西方哲学的精华,就能发现早有人在思考这些问题。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1 03:09:26  
  小朵朵其实把主题岔开了。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哲学不是文化。文化的确是相互影响的,不过那个不需要动脑子。至于哲学,你不苦苦思索,寻根究底,还真连皮毛都得不到。  
 
     
 
  作者:沽渎   留言时间:2013-05-01 06:59:48  
  早上一直登陆不了,现在才上来。

楼主是一个能认真讨论的人,这很可贵,不像那个pia一上来就装大灰狼不是撒野就是骂人一派流氓作风。

关于“中国没有哲学”这一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以至于简单到只要认清原来是“中西方概念的不同”,“现代我们说的哲学科学等等学科的定义基本上是以西方的定义为标准的”这就够了,这就说明我们没有解释权。黑格尔的本意大概也不过如此吧,因为俺不太相信黑格尔会认为中国就真没有思想体系,他无非是说中国的思想体系是另外的一套东西。

这里面的确是有点绕,但找到了相互概念的差异也就捋顺了。俺这里可以再提供一个类似的例子恐怕会更能说明问题。中国曾私下里希望国际足联能更正一下:承认中国才是足球的发源地,因为《史记》中有记载,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蹴鞠这项运动了。但国际足联不接受,不接受的理由就是你中国的蹴鞠那不叫足球,那是另一项运动。

这里主要绕在一个关于概念的话语权上了,如果现在世界都在蹴鞠,那不承认是足球也不重要了,因为那本来就是中国的东西。而现在叫足球,可足球中国的确没有。说中国没有哲学的理也是这样,因为老子孔子时代只有道德而没有哲学,虽然道德是比哲学更高更大的领域。如果中国历史上把道德发展成一门道德学或道学并把道学推广到世界去,那我们就会出现另一种讨论:1、西方没有道学?2、西方的哲学算不算道学?

通过这个讨论,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历史遗憾究竟出在了哪里。谁都可以说中国没有哲学,但不能说中国没有道德或道德体系,因为维护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思想体系始终都不是哲学而是道德和道德体系。结论:我们进入了一个别人有解释权的语境,所以原来关于中国有无哲学的解释权i并不在我们手里。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格尔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如果黑格尔说中国没有道德或道德体系,那他等于不攻自破。

俺也注意到有把本话题“中国没有哲学”的外延扩大的趋势,这样就收不住了,所以俺就不扩大回应了。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01 07:00:52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思考是探索(What,Why,How), 是提出一个宏观大理论来解释所以然。中国有哲学,西方也有哲学,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传统西哲被淘汰了,但"中国的哲学"(道德经,易经等)依旧闪光。国粹是否合乎被淘汰的传统西哲的尺寸,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重要。合乎了反而是糟糕,也要被淘汰。关键的问题不是名字而是内涵。脚踏实地的探索中,国粹依旧是个指南。

外行也许会觉得"道德经"这样的国粹里感性的比重多,思想的比重小,所以显得不是那么"高级",不是那么"前位"。其实"道德经"的精妙之处也在这"感性"之中。用现在的语言,"道德经"里的感性是对客观事实的白描,像一面镜子一样将客观事实以及这其中的自然规律展现在眼前,不言而自明。这是很高的科学境界。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观察客观事实并找出自然规律,科学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脚踏实地的探索。按现在的科学标准,"道德经"这样的国粹依旧是才华横溢的旷世之作。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01 07:11:59  
  科学精神在乎的是客观存在,人本精神在乎的是大家平等,根本没有解释权这么回事。事实就是事实,与解释权毫无关系。没有科学精神,没有人本精神的人,或许还真以为"解释权"也可以是理由。素质啊!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07:40:27  
  施化博好,写得匆忙,只写了有限的一个方面。我还想表达的一个重要意思,「名」是死的,而内容是活的。「哲学」这个词是死的,但定义是活的,不能因为执着于死的概念,而丢失了真正鲜活的道本身。关于名实之争,中国的「哲学」的确更重视变通一些。非常同意pi a所说,西方哲学的定义已经走向死胡同,而中国的道仍旧历之彌新。至于高低上下之分,角度标准变了,也就完全不成立了,所以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可比性.只不过我们习惯于西方的标准,不自觉在用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罢了。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1 07:40:52  
  沽渎博怎么在这里?我还等着你呢。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07:55:17  
  老几问的好,孰优孰劣,必须要看是谁的标准。这个标准也不是死的,是流动不居发展变化的。一旦把概念定义等同于事物本身,事物的真正意义就死了。定义只是人为了把握现实的工具和载体,把载体当成事物本身,就像把「哲学」之名等同于它所指的鲜活的「道」一样。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08:13:28  
  Tv4,多谢来访。私下也不同意施化博关于隔绝是主调的说法。事实上交流还是比较多的,但当时中国的统治精英阶层(清)忽视西方,甚至鄙视,认为从蛮夷那里是学不到什么的。因强大和道德高尚产生的自大是难免的,美国才几百年,不是照样吗:)  
 
     
 
  作者:再见驴十八   留言时间:2013-05-01 09:14:28  
  关键是看你在这里“哲学”两个字是怎么用的。
如果说是“爱智慧”,那么九连环、华容道等游戏里就有哲学。
如果按照亚里斯多德的定义:“哲学史研究“真”的科学”,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个不做“真假”判断,只做“对错”判断的文化里,容不下这种哲学。有也会被打成异端消灭掉。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1 09:44:26  
  我同意哲学有广义和狭义理解的区分。只要不为了吵架争输赢,怎么理解都可以理解。

实际上,我们讨论的要点不在于哲学的名分,谁是谁不是,而是不由自主地走到中国历史的现实,和中国科学的发展方向,这些更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来了。

首先,我们对哲学的基本含义还比较模糊,以为不过就是众多学问中的一门。哲学要比人们想像的地位重要的多,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哲学的发现可以指导一切,或者统领一切。一个社会有没有秩序,基本取决于这个社会有没有哲学。也就是说,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否有共同的认同。当然宗教也有这个功能。中国也缺乏被多数人认同的宗教。

就以共产主义来讲。马克思主义者由于对共产主义哲学的认同,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凝聚力,这个力量足以让许多国家改朝换代。可惜这个主义经不起实践推敲,不攻自破了。也就是说,共产主义哲学的发现,不是真正的发现。它只是广义上的哲学(一种思潮),不是狭义上货真价实的哲学。而同样时期的自由主义哲学,影响美国的政治制度至今,也没有消失的迹象。这些只是例证而已。

由于意识到哲学的性质,就可以观察现今社会和文化的现象,反推中国哲学的影响。一个至高的终极的发现,不可能不对历史的演变发生积极的影响力。这里积极的意思是,使一个民族健康和壮大,而不是相反。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09:45:49  
  吾丁博,
日本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方面是优点,是勇于承担责任,但超出一定范围过分了就变成缺点,变成自责,甚至自残,过分压抑,对自己的精神健康不利,而且会把这种精神映射到别人身上,不善于原谅自己的人,一般都不怎么会原谅别人,日本人的这种自杀精神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日本人的优点正是其缺点难道不是吗?

日本人的脱亚入欧首是崇尚弱肉强食以求自存的典型代表,日本在历史上一直做中国的学生;但当西方强盗,也可以说强势文明进入亚洲,日本又开始做西方的学生;日本人的确能做好学生,这是因为国小民弱,生存使然。 中国和日本没有可比性。如果说现在还提倡清末学习日本的路子的话,是开历史倒车,连鲁迅晚年都意识到日本只不过是从中国“偷”了些东西而已。日本人可以从中国学到了很多好东西,甚至比中国还中国,但我觉得有一样没学到,就是中国文化的宽容浑厚。尽管中很多中国人都被西方价值观所迷惑,忘记中国人最可贵的优点, 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永远是触手可及的。
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10:12:00  
  小朵朵博好,没错,现在全球化,文化的界限不那么分明了,没有永远的生着,只有坚持宽容报并才能更好地生存。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10:21:26  
  谢兔子拍马屁,不敢当,我不及几兄和pia兄的多了,兔子的幽默搞笑我也不及,兔子入哲学这行真是入错了:)兔子别拍错了,我可是坚决反对普世价值的:)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10:30:21  
  沽读博好,你对pia有误会,他可能辩论起来观点分明,当仁不让,但决不会失态骂人,沽博博言重了,他和你的辩论我也看了,观点之争是有,但没有过分漫骂的话。 
谢沽读博理性的留言,很有道理,如果大家都不要感情用事,其实都能理解对方的。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10:36:08  
  同意pia兄观点! 中国的哲学还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而未被重视。不能用“哲学”的名义把人拒之门外,平等讨论,不能只用一方标准,要么目的就不再是讨论了。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13:12:37  
  十八博好!命名只是一个概念问题,原本产生于一定context 中, 但在应用过程中似乎因时因人因地而变化。 十八博所说关于西方的“求真”似乎很有启发意义,中国古人似乎不愿意把真假是非对错分开,更强调这些相反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很和西方恰恰相反,西方则力求概念分明。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1 13:16:31  
  呵呵,施化博说得没错,概念看怎么理解,交流双方的不同认识没有什么不好,交流了才知道原来有人和自己不一样,吵架不是目的:)  
 
     
 
  作者:秦川   留言时间:2013-05-01 15:04:11  
  把哲学的含义先弄窄,然后说西方有东方没有,谁等而上谁等而下,属于诡辩。
在我看来哲学是很宽泛的,是求智慧而非单求知识,所以佛教都更是种哲学而非宗教。东方哲学超脱高远辽阔,西方哲学理性深入精密,互补互益。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2 00:41:25  
  秦川说的是,概念定义这个东西是为人所定,为人所用的,不能拿着这把主观的尺子去度量客观实在。

“东方哲学超脱高远辽阔,西方哲学理性深入精密,互补互益。”
正是 !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2 02:30:55  
  可以理解博主和秦川的主观意图。前面说过,这也是一种可以成立的观点。

现在的问题在于,当人们开始进行严格的科学活动的时候,就提出精确细密的概念限定要求。否则,就进入不了科学领域,只能旁观,当票友。

我对中国明天的希望是,出现真正的哲学科学,不是在前人的哲学思想火花上高枕无忧。不知道有几个人和我有同样的希望。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2 03:13:24  
  施化博的话,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很有道理。但可能语言表达功能有限,造成了很多误解。 我相信绝大多数肯定中国哲学和文化的,都只是肯定好的一方面,而非全部。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和科学,这个定义大家是见仁见智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真正”,只有合适情境的有限真理。大家需要的只是一个平衡而已:
不应因为学习西方走到迷信西方失去自我的地步,也不应因为检省自身而走到自我鄙薄,自我歧视, 乃至自我作践的地步;当然,历史证明了固步自封也是不对的。学习西方,站在另一个高度视角上看中国文化,这难道不正是我们现在做的吗:)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2 13:43:03  
  呵呵,怎么都觉得博主用心良苦。

干脆把话说白了吧。站在维护大局的角度上,当然不能长他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站在哲学门外汉闲聊的角度上,糊涂一点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为过。不过到了真正的哲学家那里,到底什么是“学”,什么不是,那一点也不能含糊。

科学家,真正做学问的人,判断不能带任何功利观念。否则,他们什么成果也得不到,一辈子混个虚名。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2 15:45:45  
  施化博,这不仅是用心良苦,这是就事论事,我没有半点含糊其辞的地方,我要做的就是要质问这个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家”,“真正作学问的人”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偏颇了意义完全就变了。老几和秦川博的意思也相近,不知施化博认为我有什么含糊没有挑明的地方:)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02 22:30:10  
  “真正作学问的人”的标准是什么:尊重客观事实。

所以信口开河的胡诌在未来社没有市场。科学与学问的角度,并没有主观随意的空间,更没有解释权的胡扯。懂科学的话,是不该拿着西方的标准(解释权)说事的。有事实就足够了。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02 22:42:00  
  "不应因为学习西方走到迷信西方失去自我的地步,也不应因为检省自身而走到自我鄙薄,自我歧视, 乃至自我作践的地步;" 

-- 说得好!
--那些睁眼瞎话("中国没有哲学",等等),也是自我歧视自我作践的表现。奴性太重。
--如果丢了自己,那什么也学不成做不成。
 
 
     
 
  作者:施化   留言时间:2013-05-03 02:12:03  
  哈哈,平心静气。

真正做学问的人,当然不是这里的万维网友了。是谁咱们可以讨论。比如康德算不算?爱因斯坦算不算?这些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注定不能把民族,血缘,国界因素加进去的。

真正的哲学没有国界,没有功利,没有对谁好对谁不好,对谁有用对谁没用。科学一概如此,万有引率是哪个民族的专利?使哪个民族有了自卑感?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03 03:12:05  
  以做学问的态度看,讨论高低或标准的就有点幼儿园了。不就是观察客观并找出规律吗?大可不必装神弄鬼。没有客观事实做基础,讨论也就是空谈舒情,没有质量。引用历史的话,不能简单草率,这点上蜉蝣的中肯反馈落在点上。  
 
     
 
  作者:秦川   留言时间:2013-05-04 06:09:16  
  把哲学当学问研究和哲学本身还是有差别,就如同心理学和心理的区别。

现代西方的哲学,文艺复兴时生机勃勃,现在更象是闺阁中的学问,变成了”哲学学“,对普通人的人生指导意义在降低,因为它走的深且窄了。

古典哲学,宽泛辽阔,对普通人的生活实践颇有指导意义,是几千年来一直被人类不断实践的哲学,影响这个人的世界观。

不能影响人类社会实践和世界观的哲学,都不算真哲学,最多算哲学学。所以可以讲中国没有哲学学,但是中国有哲学。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5-04 15:15:18  
  秦川博的定义很有意思, 是不是可以把“哲学学”当成哲学的概念(名), 而“哲学”则是“实”, 是存在的实在本身。存在的实在本身并不因为存在的概念缺失或不同而受到影响,就像一个人生下来,没有取名字,或者取了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名字, 这有名字无名字,此名和彼名,对这个生命本身的事实存在并不影响。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5-04 23:46:48  
  被名字的表象迷惑如同刻舟去求剑。

也是心态的差别,弱者心态与强者心态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没有对错都是妄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