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留学轶事之八------周末练摊儿

一 九九一年三月前苏联最后一任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把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是执政最久(自1918建党)的共产党政权宣布停止运转。西方资本主义阵 营为能成为放倒这头庞然大物的幕后推手沾沾自喜,可前苏联境内却是一片哀鸿,百姓生活一泻千里,人们辨论,争吵,好像站在断崖边不见前去之路。
 
同 年819事件里冒出的酒徒叶利钦(1931一2007)成为总统,"总统"这是一个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奇怪的称呼,就像所有人都成为这个政治实验室里的小 白鼠,在那笼子里东冲西撞,很多时候又还沉浸在对曾经拥有的那一切的美好回忆中。而前苏联也确实是全世界共产阵营中最接近共产主义的一块阵地一一半个世纪 前便实现按我们今天讲的小康社会的一切内容,甚至更丰富。
 
稍后出现的肥头大耳的政府总理,经济学家盖达尔(1956一2009)的休克疗法把前苏联的遗老遗少遗孤们搞的晕头转向,十年不知所踪,直到今天,他驾鹤西去之后他的疗法才得到认可,被认为对当时的过渡,转形有益。
 
我们这批留学生就是那一时候 登陆的。我住进研究生公寓的第二天晚饭,同住此公寓的中国留学生为我举行了欢迎仪式,也即餐聚,除前面介绍的刘中夫,尹力,吴刚外,黄伟(经常做一大锅羊 肉手抓饭吃一星期,现沈阳药学院药理学教授),赵淑芳(随夫婿定居加拿大),付向群(我初中同班同桌同学,现随夫婿定居美国)加上我和龙共八人,有老乡有 同学又都是来自医疗系统,大家瞬间融洽起来,大家为我尽快适应环境出谋划策,各个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一切都很乐观,接下来就是要详细规划自己的留学生崖。
 
其 实俄罗斯人的生活困境在我们留学生这儿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月有三百多美元的生活费,一个美金可兑换三十几个卢布(苏联解体前长期是1:2美元),当时一 个面包是十几戈比,一个鱼罐头二三十戈比,在龙的宿舍床下就放着他备战用的一大箱十几个品种的鱼罐头,每餐只须把米饭做好,切一点洋葱丝和鱼罐头拌在一起 就可开饭,而且几天都不会重样。
 
从交谈中得知所有同学几乎都没有取过使馆发的生活费,钱存在那儿,回国时可以买大件,那会儿还有免税指标制度。关于生活费的来源,大家三缄其口,说法比较含糊,看来只有自己琢磨啦,小鸡不撒尿各有各道呗。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容质疑地,何况又都是优中选优而来。
 
一时期, 俄罗斯物资紧缺,诺大的商店里极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前,空空荡荡,轻工商品极缺,由此应运而生的中俄易货贸易出现了! 而留学生们凭借语言优势独站潮头,有人牵线用一列车暖水瓶换回了一列车钢材,一列车背心裤衩换回一列车木材,有倒腾羚羊角的,倒腾红宝石的,到后来发展到 把俄罗斯尖端领域的专家往回领,花样繁多,很大一批留学生成为国内公司的驻俄代表,牵线搭桥,帮了中俄双方也成就了个人。当时在留学生中就流传着哪个大学 的某某留学生从早到晚包着俄罗斯人的车,中午晚饭都在北京饭店吃,我们新来的在一旁听着这叫个晕。
 
对 了,顺便交待一句,到莫斯科几个月后我过生日时,也就是二十年前的这个时间龙请我去莫斯科北京饭店撮了一顿,记得很清楚,一个肉菜,一个豆腐,还有一个叫 炒时蔬,就是炒大头菜,花了十几美元,真够贵的,旁边还有俄罗斯人拉小提琴助兴,那得单付小费。我们可真是体验了一把贵族生活,当时十几美元可以很好很好 的生活一个月,也许还不只,但重要的是开眼长了见识。
 
今天谨以此文纪念与龙的兄弟情谊,愿好兄弟越过越好!
 
那 段时间我和龙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呆在一起,一道去红场拜谒列宁墓,瞻仰遗容,在红场中央的列宁墓中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领袖他睡的可真香,他是太累了,以致 于徒子徒孙开了倒车都不能醒来。斯大林同志的墓碑也在不远处红墙根竖立,他的头像向下低沉着,表情严肃,似乎在接受后人的批评。只有那无名英雄记念碑上的 火炬未曾熄灭,为英灵指路,仿佛在告诉后人今天这一切的来之不易。我们还逐一去拜访同学,探究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大家都说这哥俩形影不离,是同志吧!是 的,是同志加兄弟。
 
说到这儿有朋友会问,说练摊儿昨还不开张呢?说的容易,好孬也叫知识份子,尽管有勤工俭学美其名可曰,第一步是艰难迈出的,必须要冲破心理屏障!  但我们很快迈出了这宝贵的第一步,那是在我到达莫斯科后的第一个周末。
 
我 所住的研究生宿舍地铁站对面的一个小广场周末形成了自发的自由巿场,老人孩子,各色人等都在为生存寻找出路,在这儿我们看到了除我们俩人以外的更多的留学 生,人们在地下只有一个书包大小的位置放上自己的商品,大多数人只有一双鞋,一件衣服,或一瓶啤酒,或一块黄油,可能这东西只是刚刚或一天前才从商店里排 队买来,加上自己的希望,开始博弈。
 
我和龙也把我们各自从国内带来的多余物件摆出来,有珍珠项链,毛衣,运动服,旅游鞋,牛仔裤.....,俩人心中忐忑,左顾右盼,等待有人询价。你想知道结果,哈哈,竟意想不到的容易,很快,确实很快我们俩手中的东西被抢购一空。
 
一 月的莫斯科雪不停地下,湿溚溚地,落地即融化。看着手里刚刚换来的厚厚一沓卢布,我们幻想着,也许回国时每人可以买一辆哈尔滨产的松花江小面开开,这是那 一刻的最高理想;也许,我们俩也许了很多,很远,很久,做着白日梦,似乎还嗅出一种味道,那是一种渴求,是一种对机会的渴求,我们寻着这时隐时现的味道向 前行进,年轻放牧着梦想。。。。
 
但却怎样也梦想不出世界的今天会如此;也没想过我们会一天天变老。
         10一05一2013晨被窝里作
苹果和梨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请继续写!
Quarx 发表评论于
i like your writings! Please help us understand Russian more, since most chinese-oversea are not in Russia but USA.

Russian people has great goodness in their personality like humor, brave,...etc, I heard, is it true? thanks!

Your last paragraph is very good! 但却怎样也梦想不出世界的今天会如此;也没想过我们会一天天变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