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环境,认识自己(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山静)


            继 Wollstonecraft 之后,Martineau (1802-1876)成为一位自由女权主义思想活跃人物。她是英国早期社会学的创立者之一,也是运用实地观察法(field observation)获取社会学知识的先驱之一。在Anderson〔2006〕看来,Martineau堪称社会学之母。她是享有社会学之父美誉的Comte所著的“实证主义哲学”(Positive Philosophy)一书的英文翻译者。而且,与她的同时代法国著名学者Alexis de Tocqueville一样,Martineau遍游美国,对所见所历加以分析,著述了“美国社会”(Society in America)一书。她还是早期社会学领域里第一部关于实地观察方法论 (How to Observe Manners and Morals) 的作者。
           
            像许多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一样,Martineau不仅投身于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事业,同时也支持美国的废奴运动。她对奴隶制的直言不韪,与她一个单身女子竟然胆敢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到处游历,招致了不少仇视者,甚至受到生命威胁,最终使得Martineau行为空间受制,被迫只能限于在美国北部地区活动。
 
            虽然,Martineau把女权与废奴二者联系了起来,并从参与废奴运动的黑人妇女身上得到启示:懂得了制度性权力的观念, 吸取了跨种族跨性别的普世人权的政治理念。但实际上,Martineau和其它早期的白人女权主义者一样,时代的局限性使她终究未能跨越阶级与种族的鸿沟。她对关于阶级和种族关系的分析常常自相矛盾:一方面呼吁建立自由平等社会,一方面在她的文章里不时流露出流行于世的对有色人种和穷人的种种偏见。
 
            这种阶级和种族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来其他自由女权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Elizabeth Cady Stanton (1815-1902)和Susan B. Anthony (1820-1906,二者都继承了Martineau等早期自由女权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在她们的思考中未能把性别,种族,阶级这三大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实际上,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男女,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来说,都不是独立于他或她所属阶级与种族的出身背景而存在的。存在决定意识。环境造就意识。同一社会内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种族之间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在其中的个人(无论男女)的家庭背景,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世界观的形成等等,是不能仅用性别来划分的。性别,种族,阶级,这三大社会因素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关于这一观点,笔者在为亚裔学者Yen Le Espiritu所著关于亚裔美国男女的工作,法律,和情爱 一书所写的书评里也曾涉及。

(待续)

2013 7 1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