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的水泥碉堡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汤恩伯的水泥碉堡               《刘振墉》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September 09, 2013 06:00 AM

近日阅读杂志,见到有学者在文中提到汤恩伯将军在上海修碉堡事:「在一九四九年保卫大上海时,汤恩伯下令在上海周边各市镇修筑了钢筋水泥碉堡三千八百多座,还有以泥土树木构筑的堡垒一万八千多座。」由此引起我的记忆。

上世纪五年代到六年代初,笔者在上海的江湾五角场地区居住过多年。五角场位于上海的东北郊,现在不但已与市区相联结,商厦林立,成了有三层立交的交通枢纽。然而在我居住时,整个五角场还很荒凉,只有一家供销社,开在两间平房里,邯郸路以北几乎全是农田、河沟、芦塘;虽与虹口间通有轨电车,但沿途也多是农田和农舍。

东北面的吴淞是上海与海外保持水路联系的唯一港口,淞沪铁路也经过江湾,因此江湾五角场一带成了防守或攻取大上海的关键地段,碉堡密布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六年代,此地建筑工程很少,只有复旦大学的校本部和学生宿舍(第十宿舍)之间,大约有几十亩空地,建造了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在这个范围内,总有十几个碉堡被拆除。

这些碉堡像瓜皮帽,直径约三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地上部分约一米许高,壁厚约三十厘米,水泥浇注,里面有没有钢筋就记不清了。四周的射击孔距离地面很近。

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工具,我看到工人在拆毁时,先在里面架木柴烧烤几小时,再泼水使水泥爆裂,然后用大铁鎯头夯,相对于这种原始的手工作业,碉堡的确显得坚硬无比。

这些碉堡应属于地堡或暗堡,它不同于日、汪时期所建塔楼式的炮楼,更不同于欧洲早期的城堡。据说因为这些水泥地堡坚固,属于永久性工事,列入国防资产,为民防部门一一登记在册。在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时,必须逐一申请批准,所以至今保留下来的还很多,有心考察的人,是不难找到的。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北美华文新闻、华商信息 - 汤恩伯的水泥碉堡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lit/23538188/article-%E6%B9%AF%E6%81%A9%E4%BC%AF%E7%9A%84%E6%B0%B4%E6%B3%A5%E7%A2%89%E5%A0%A1?instance=wjbk4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