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听过这首《我的祖国》?

山高水长,此心安处是吾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90年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开幕式上,76岁高龄的捷克指挥家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出了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这是指挥家阔别祖国42年之后,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也是生平第二次在布拉格音乐节开幕式上指挥这一作品,两次之间竟相隔了44年。这段视频便是其中的《伏尔塔瓦河》。你现在听到的这个版本据说是最原汁原味的捷克版本。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于1874-1897年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也是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它以抒情诗般的美妙和丰富想象力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该曲经常以独立乐曲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出而流传至今。

斯美塔那在解说中写到”伏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这两条溪水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卵石哗哗作响,映着阳光闪耀光芒。它在森林中梭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在它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戏。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伏尔塔瓦河奔泻而下,冲击着。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而后河水更广阔地奔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格拉德,显出它全部的瑰丽和庄严。伏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并逐渐消失在远方。”

为了体现这一构思,作曲家除确立一个基本主题外,还构思了几个插部主题。并采用近似回旋曲的结构形式,以推动情节的连续发展。

乐曲开始,先由两支长笛奏出波动起伏的流动音调,似涓涓溪水。它代表伏尔塔瓦河的第一个源头。接着两支单簧管又以同样音型相继加入,它代表着第二个源头。在这汇成大河的背景上,引出一支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的宽广流畅、优美如歌的旋律,它就是乐曲的基本主题。

这个主题以大小调交替出现的方式在不断发展着,并贯穿于全曲。
第一个插部主题表现流过森林时,传来猎人狩猎的号角声,由圆号与小号奏出。第二个插部主题,描绘河流穿过田野,岸边展现出乡村民间歌舞的欢乐场面。第三插部逐渐平静下来,好似银白色的月光下,水仙女们在翩翩起舞。

伏尔塔瓦河浩荡的巨流,不断奔涌向前,流过布拉格。基本主题也由小调转为同主音大调,音乐气势更加壮阔、辉煌。尾声中还出现了颂扬捷克光荣历史的维谢格拉德的庄严主题。最后,滔滔河水流向远方。

伏尔塔瓦河(Vltava)就如中国的黄河一样,是捷克的母亲河。它南北贯穿捷克全境,是捷克民族文明的摇篮。伏尔塔瓦河静静的从捷克首都布拉格中流过。一座城市一旦有了河流,就会浪漫,也有了灵气,更会有灵魂。伏尔塔瓦河就是布拉格的灵魂。

这首交响乐描绘的情形真切逼真,随着乐曲的展开,涓涓细流,明快小河,水急浪险,江开水阔,船帆往来,汽笛长鸣,以及河岸江边载歌载舞的一幕幕场景都会展现在脑海。让人听过难忘其旋律。

人们都说《伏尔塔瓦河》是一首很容易听入耳,容易理解与欣赏的交响乐。这首曲子有这几个特点。一是单乐章,是整个交响诗的一个组成部份。但自身又是一个完整的曲子;二是反复演奏的大河主题气息宽广,动情而温暖,优美流畅,歌唱性极强;三是配器具有完全的交响性,是用多乐器、多声部、复杂织体、完美而严格的作曲技巧完成的精典作品;四是采用了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散点透视方式,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景随目移,从溪流到大河到入海、从细小稚嫩到澎湃汹涌到复归平静,叙述的脉络清晰可辩;五是对大自然的摹写出神入化,从流淌的音乐中,能感受到清濪的细流、宽广的河面、银白的月光、森森的城堡、隐约的猎号、村民的舞步、峡谷中急流撞击岩石涌起的雪浪和弥漫的雾气、以及奔向大海时那激动人心的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爱国是全人类的共同高尚情怀。热爱祖国的人都能为祖国谱写动人的篇章。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曲子和《上甘岭》里那首“我的祖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歌颂了祖国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

本篇部分文字摘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