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十一月初,气温不算很高,因为时间早的缘故,没有任何交通堵塞,驶过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之后,甘地陵很快就进入眼帘了。甘地陵(Raj Ghat) 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面的亚穆纳河畔,距离红堡很近,是焚化圣雄甘地遗体之处。圣雄甘地是印度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他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奋斗了毕生,被印度人尊为“国父”。 记得最近去世的曼德拉曾经说过甘地是他永远不会超越的政治家。这是一个凡是到印度访问的外国领导人,都要去谒拜的陵地,献上花圈,有的还在陵园南门栽种常青树,表示对甘地的尊敬。到新德里的游客,也都愿来这里瞻仰一番。但是甘地陵只是一个象征性陵墓,里面并没有埋葬甘地的遗体。按印度教风俗,死者必须在死后 24 小时内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入圣河。1948年一月甘地被暗杀后,就在这里火化,他的骨灰分别撒在恒河和印度最南端科摩林角附近的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三个海水会合的洋面上。为了永远纪念印度人民尊敬的领袖甘地,在他的火葬地修建了这座陵墓。因为是清晨,门口只有驻守的士兵,以及清理陵园的工人。
甘地陵墓并不高大,但占地面积不小。所有前来瞻仰的人,在围墙大门前都必须脱鞋,赤脚或穿着袜子进入,以示尊敬。甘地陵外形简朴大方,从远处看,像一座没有顶盖的大土坟,四周长满绿绿的青草。陵园有两个红砖修建的小门,沿一条砖铺的小径进入陵园,陵园呈圆形,四周围墙上爬满青藤,干粗叶茂,青翠婀娜。陵园中央是甘地墓,坐北朝南,用黑色大理石砌成,为一个长宽均为3米的正方形平台,高约1米。它的北头有一只镶着铜边的玻璃罩,罩着一盏常明灯,火苗冉冉,终年不息。
可以看到陵墓的上面摆满鲜花,陵墓正面镶嵌着印地文“咳,拉姆!(即‘啊,天哪!’的意思)”这是甘地中弹身亡前喊出的最后一句话。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联邦(因为“英”这个前缀于1946年没有了,变成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英语译成soul force,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很简单,那就是(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来的): 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
圣雄甘地的陵墓附近的草地上有着两位恋人在做瑜伽。
通过和出租车司机的谈话终于搞清楚了圣雄甘地,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的关系。国父圣雄甘地其实和英迪拉甘地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与印度的政治家族尼赫鲁甘地家族无关。圣雄甘地的圣雄其实是印度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赠予的尊称。意思是伟大的灵魂。
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他的女儿英迪拉和外孙拉吉夫(英迪拉的长子)也相继成为印度总理。巧合的是,英迪拉嫁给了一位也姓“甘地”的记者,所以她的姓由“尼赫鲁”变成了“甘地”,她的姓名便成了英迪拉·甘地,从而有了影响印度政坛的尼赫鲁-甘地家族一说,人们简称为甘地家族。新近宣布弃任总理的索尼娅·甘地是拉吉夫·甘地的遗孀,但是意大利裔的索尼娅其实仍然是目前印度最有政治权力的女人。
印度政坛历史上看非常不稳定,主张非暴力的圣雄甘地唯一抗争的武器就是绝食,除了圣雄甘地在一次绝食之后被一名印度教狂热份子枪杀之外,英甘地在做总理时于1984年6月20日,为了挫败锡克族分裂运动,英·甘地下令印度军队包围印度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并发动进攻。翌日晨,政府军占领金庙,约有1200人被打死;
1984年10月31日上午10时,英·甘地的三名锡克族贴身保镖向她发射了20发子弹,英甘地遇难的地面上,在玻璃板的保护下,还保留有她的血迹。她的儿子拉甘地更是不幸,1989年继任总理的他被来自斯里兰卡的女杀手用自杀炸弹攻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