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

     国内的一位好朋友今年准备退休了, 我在电话里问她现在感觉如何,她却无比沮丧的告诉我,人老了真的没意思,特别是更年期以后的女人,不是一年比一年老,而是一天比一天老, 她说现在头发近乎全白,皮肤也看着每天天的往下垮塌,平时走路最怕路上见着熟人, 上课的时候担心满头的白发会吓着学生......还说, 以前在媒体上看到的七老八十还活的矍铄滋润的老人, 其实他们都是在强打精神, 那种状况并不真实的。这些话听起来就像一副世界末日, 万念俱灰。
       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标准的古典美女。面貌身材和举止符合了国人对于古典美的全部想像,优雅端庄且心性娴静如水。尽管一生命运不济,几经蹉跎 却从未丧失卓越的淑女风范, 有着清高渺远的风骨, 更像陈逸飞油画中绝世婉约的明清女子。当这样一位迟暮的美人, 凄惶的诉说老之将至的哀怨, 让我不由得感叹生命的沉重。就有如聆听一曲为青春逝去而谱写的的哀怨的挽歌和一种为末路的美丽而负疚的心曲。            
       青春和美貌难道真的是一个女人生命的重心吗? 当美丽像花儿一样随风逝去, 生命里留下来的难道惟有遍地枯败的落叶吗?等春夏的锦绣毅然逝去, 我们还能期待些许绚丽的秋冬吗?与其沉浸在对于逝去的叹息中, 为什么不去接受呢?时间和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如此的公平,有一天,每一个人都将年华老去, 当生命的那一页篇章翻过, 那仅仅意味着青春的故事的结束, 也同时意味着黄金般的成熟已经姗姗而至。成熟, 应当有着比青春更加丰腴饱满的滋味,当尘埃落定, 水落石出之时, 该是怎样一个清朗和浩瀚的天地, 生命的丰硕在于有着比短暂的青春更为丰富和悠长的含义。与其哀叹曾经的孤芳自赏,不如欣然的转过身去, 开始用岁月沉淀出的智慧去体验生命中的另一番风景。
       在美国校园里,我的视线常被四周那些青春美丽的年轻人所吸引,这里常常能看到有如精美艺术品一样的完美面孔, 看着那被浓密的睫毛围绕着的深邃的双眸, 美的都感觉不真实了。但他们却是真实的,身心自然的, 甚至有一种对自身的美不以为然的态度。美丽似乎只是他们蓬勃生命中的一个美好的附属, 却远不能成为他们生命的一丝羁绊。他们没有因为容貌的美丽而矜持,更没有因为孤芳自赏而固步自封,活的坦然而自然。因为他们知道上帝在塑造生命的时候,赋予了女人比外在的美丽更为深厚的涵义。外形只是一个灵魂的寄居所在, 一个人灵魂的厚度才能是其生命的价值。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斑斓和绚丽,只有完全地抛却杂念才能尽情享受这道生命的盛宴。
       离开了中国才知道, 原来美丽不是女人唯一的价值,青春也不是。原来半老徐娘也可以叱咤风云且更加丰姿卓约,原来不同种族有着不同的美丽,精神的美其实更胜于外表的美。男权社会的审美不应该成为女人衡量自身的标杆,因为生得美丽与否而感到自卑和自傲, 当这种自卑和自傲侵入无辜的生命而成为一个人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时候,便成为了许多韶华逝去的中国女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在多数的亚洲国家里, 因为人种的单纯, 加上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美的概念被理解得异常狭隘和单一。似乎一个女人只有面貌和体态符合了某一种特定的模式典范, 才可以称之为美女,否则伴随她的将会是一种终身的遗憾。整容之风的兴起,使女人们有了千人一面的美貌。在这个狭隘的男权社会里,美好的女性不是健康和有力量的, 而是病态的赢弱,仿佛只有这样方可衬托出男姓的强壮和伟岸。于是可怜的女人们甚至甘愿舍弃宝贵的健康,饥肠辘辘只为身材苗条......病态的审美误导了中国几千年的女性, 如此猥琐的美丽, 居然让那么多女人心甘情愿的为之膜拜和倾倒。竭尽一生去致志追求, 甚至不惜飞蛾扑火, 粉身碎骨而无悔, 时至今日此风甚至愈演愈烈,悲哉!
       当时光最终无法挽留,当美丽去意已决, 那就坦然的接受吧。只有接受自己,他人才有可能接受你,才有可能放开身心去探求另一种生命的美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