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对文化的冲击

市场化对文化的冲击
--大宗师
 
数年前我们回国探亲,我和太太陪着我的岳父,坐着我妹妹、妹夫的车去苏州玩。国内旅游业非常发达,当地有点什么故事或风景,都被利用来做旅游开发。苏州既是江南名胜又是历史古城,可远溯至大禹时代,曾是古吴都城,勾践卧薪尝胆、美人西施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南北朝以后,特别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以苏州、杭州为中心,以丝绸业为动力,江南一带工商业十分发达,非常富庶,宋人柳永有词曰: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讲的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据说金兀术读了柳永的这首词之后,对江南胜景羡慕不已,发誓一定要夺了南宋的疆土。
 
从古到今的名人雅士,差不多都到过苏州,像什么张继、白居易、范仲淹、刘伯温、唐伯虎、冯梦龙、金圣叹等等都曾住在苏州,张继的枫桥夜泊讲的就是苏州的寒山寺。我的先祖住在苏州,与范仲淹情同手足,那时修的他那一支的家谱还是由范仲淹作的序,苏州也可算是我们家族的一个发祥地。如此说来苏州随便找块砖,都能和某位历史名人搭上关系,搞旅游,能挖掘的故事太多了。苏州园林是很有名的,苏州除了以前就有的园林外,又借这些与苏州有关的名人雅士的故事仿古建了不少新的旅游园林,建得很像模像样。园林固然好看,古人故事的噱头也有意思,但特别让我们感兴趣的则是里面的评弹茶庄。苏州离上海也就50公里,离无锡也是50公里,现在坐动车,从上海或是无锡发车,屁股还没有坐稳,就到苏州了。可这么近的距离,方言却有不少差别,苏州话和上海话、无锡话都不一样。一次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个苏州美女对她的女儿讲苏州话和上海话、无锡话的不同,她用上海话、无锡话和苏州话分别来说“月票”这两个字,使我深受教育,苏州话的确很有特点,“月票”这两个字在她嘴里音上上下下转了好几个弯,当真是软软吴音呢喃,绕梁三日,不觉于耳,别有风情。坐在满是古色古香的大红木家具的评弹茶庄里,手里端着一盏清茶,掀开盖子,闻闻茶香,看看翠绿的茶叶,品品茶汤,听着那怀抱琵琶身着亮丽丝绸旗袍的美女唱一曲吴音小调,这情调、这滋味,真是没得比!
 
后来遇到一些上海人,就和他们谈起这一段经历,谈到有的方言还是很有味道的。这些上海人给我讲:现在在上海,小孩子都不讲上海话了。搞城市现代化建设,房子一大片一大片的拆迁,老上海都被迁到城外面去住高楼去了,有钱的外地人则住到城里来了,以前的街坊邻居都被打散了,原来社交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了,周围什么人也不认识,也没以前那么方便去社交活动,小孩子的同学都是外地人,都不讲上海话,小孩也就不讲了。说是上海房子贵,上海人有钱,那是某些原本就有钱的上海人或有钱的迁到上海的外地人,他们可以几套、几十套的买房子,哄抬房价,而一般上海人,只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还被拆迁搬到了房价不太高的城外,房价就算高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他们这番话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市场化、现代化对文化的冲击。
 
文明有两个方面的东西,一个是物质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市场化、现代化属物质文明的内容多一些,文化则属精神文明,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东西,其主次、平衡十分重要,若主次颠倒失去平衡,就会出很多的问题。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一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历经疾风骤雨、雨雪冰霜、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胜败荣辱,逐渐积累、沉淀、发展、成长、成熟的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个体及群体的独特的社会生理、心理、理智、情感的行为模式,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规则、规范、思想、道德价值、传统,及语言、文字、歌舞、文学等诸种文化形式和形态,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灵魂,是社会个体及群体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其中,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和文字,失去了语言和文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成了问题,不久就会没落了。
 
文化这个东西,说到底,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的本性相对非常稳定,几千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本性上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文化传统这个东西,力量非常强大,轻易不会也不能有很大改变。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被急剧的改变着,特别在那些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情况更是如此,这些地区文化没落的危机十分严重。但如同前面说的,文化传统这个东西,力量非常强大,当它的生存出现危机时,它是会反击的,但当它反击时,往往荒不择路,举起的武器往往是最荒诞不经的。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中国文化没落,出现存亡危机时,对始作俑者即旧工业化、市场化、殖民化做出的反击,但大家都知道,义和团运动举起的武器,恰恰是中国文化中最腐朽、最荒诞的封建迷信的那一套,其惨败的结果可想而知。直到以毛泽东为首的共和国创始人们将西方左翼进步思想和中国文化中有生命力的内容相结合而发动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才最终扭转了中华文明的颓势,才有了今天崛起的局面。但并不能因为义和团运动思想武器的荒谬,就彻底否定其整个运动,这个运动的产生、发展、壮大、直至灭亡,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其核心就是反击旧工业化、市场化、殖民化对当时中国文化生存、发展环境的急剧破坏,从这个角度讲,它还是有一定社会、历史意义的。近代以来极端的伊斯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很相似,它是伊斯兰世界文化没落、存亡危机之际,对新工业化、市场化、殖民化或称为全球化的反击,它举起的武器, 一样荒诞不经,恰恰是伊斯兰文明中最黑暗、最腐朽、最荒诞的那一套神怪把戏,其行为骇人听闻,但它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人肉炸弹、胡砍乱杀,是救不了伊斯兰的!
 
但在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确是一个重大问题。放任自流,听其自生自灭,无所作为吗?不一定是个好办法。前面提到的弹词,苏州方言也好,上海方言也罢,这些文化是有价值的。人不能割断历史,随意改变文化传统,那样做,没有了文化的根,人会迷失的,是走不远的。在当今人们日常生活里,充斥着电子垃圾,几块流水线下来的电子芯片,装在另一条流水线下来的塑料或其他化工合成材料中,这些产品完全一模一样,就当是个玩意几十、几百、上千、成万块钱卖给你,你握在手里,放在家里,就是堆垃圾,一点生命也没有。但如果是一个手工艺品,拿在手里把玩,就会感到这么不同,那么不一样,仿佛是个有机的生命,因为创作这个手工艺品的人,花了独特的时间、精力、想象力、创造力在里面,你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他的生命、精神和力量,你的生命和另一个生命通过这个手工艺品连接起来了。所以现代的人,其感情、精神、灵魂上的需要,和过去的人没什么两样,需要感情上的交流、归属感,一样要面对生理、心理上的各种感受和问题,所以文化上必须相对稳定,需要传统。
 
美国、加拿大是现代化强国,但他们对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文化传统还是相当保护的。加拿大对美国的音乐、电视、广播是有相当的限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文化。现代化强国都如此,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更应该保护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了,对于处境困难的地方文化,譬如方言,还是应该制定些措施给予扶助、保护,要保护地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生存、发展、壮大的环境,给文化时间和空间让她好好成长、发展,逐步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yixing 发表评论于
把文明只归结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认识上缺陷。源于精神物质统包一切。玄且不实。至少还有自然与生态的文明。
无知无为 发表评论于
“譬如方言,还是应该制定些措施给予扶助、保护,要保护地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生存、发展、壮大的环境,给文化时间和空间让她好好成长、发展,逐步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保护就是保存,发展就是变化。你的结论自相矛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