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一只怪兽(下)



跑题了,再回到价值观上来。
 

不禁想起了耶稣救下那个妓女的故事:一群人围着一个妓女,要治她的罪。耶稣对众人说:你们中间如果谁认为自己从来没做过错事,就可以用石头砸她。于是,众人散去。。。

什么样的人最可怕?
占据道德制高点对别人说三道四的人最可怕。而这样的人就是故事中那些要给妓女治罪的人,他们也往往是每个社会中的主流人群。 

主流人群往往秉承着主流价值,而主流价值的特点正是成功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所以,对主流价值保持谨慎的距离才能使我们不致成为那些给妓女治罪的人。耶稣的伟大就在于他把那个制高点交还给了上帝。 

于是,当我们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再来观看当今的主流价值,其实它们也没有那么牛逼闪闪,尽管它们看上去那么道德! 

所谓人生而平等VS所谓的等级观念 

想当年,资产阶级的一句“ALL MEN CREATED EQUAL!”绝对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这一革命性的号角一下子把人人平等这一伟大的价值观送到了道德制高点。今天的我们对此多没有异议,尽管我们心底深处没把乞丐跟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哪怕是精神层面的。但我们揍是不说!
 

回过头来看看咱们传统的儒家它确实是认为人是不平等的,是分等级的,于是弄出个“吃人的”礼教。但请千万别立即一棍子打死,因为它看到的社会就是那样子的,它是建立在真实世界的基础上的。 

当今“普世”价值认为人生而平等,多么的高大上啊!但也请千万别立即豁然开朗。因为它不是建立在真实世界,而是建立在灵魂和理念世界的基础上之的。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里面缺乏神性。人嘛,总没有神完美,所以,儒学根据它观察的人类社会的状况给出人分等级的判断,这本没有错,只是以今天的标准,看上去没那么漂亮而已。 

当今“普世是以神为本的价值观,将人赋予了某种神性。尤其是西方自柏拉图开创的理念世界,到奥古斯丁将之与上帝的完美结合。这样,在理念世界中就可以有一套完美的人格。既然是完美的人格,当然都是一样的啦,平等的啦。这种完美的人格可以映射到现实不完美(即是不平等)的人格中,去指导去教化不完美的人格向完美转化和靠拢。于是,也才能演化出后来新教徒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普世”观念。
 

两种价值观只是出发点不同,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试图教化人们,构建和谐社会。常常疑惑,能够平和地接受关于人的个体到底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学说,却不能平和地接受关于人的群体中,到底是人们之间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学说。这里没有谁更道德的问题,都是人们的探索。所以,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以抢占道德至高点的方式来讨论这两种价值观,大家永远是在探求真理中,而不是有一方已经掌握了真理。 
信念应该是明确的:坚决与手握真理的人斗争到底。除了上帝,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手中有真理。那些坚信自己手握真理的人,往往是离谬误最近的。
 

显然,“普世”的价值观高高在上地将传统的价值观一脚踢翻的行径一种暴虐的行为。当年“五四”运动的暴虐之处正在于此。当然,不是“普世”价值本身的错,是人的错!
 

自由,平等,人权这些价值观很好,但没什么了不起,不是有了这些就万事OK啦。这些观念十三,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可五百年后的十九世纪,雨果还在书写着《悲惨世界》天赋人权与君权神授有那么大区别吗?其实,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那个权力都是天授予的,哪个更正宗呢?我们生而自由,但却无时不生活在枷锁中自由和平等发生冲突时,那个优先?。。。太多的问题,只是我们不去追究罢了
 

自由,平等,人权是什么?它是人类文明这颗大树,经历几千上万年的生长,衍生出的一个分支,结出的若干果实。它们很好。可是,我们不能反过来,拿这个分支和果实作为一个标杆,去度量整个大树。更不能置整个大树树干于不顾,用分支来充当树干。因为那不是树枝所能承受的!
 

所以,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别让那个价值观成为你心中潜伏的那只怪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