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便宜货
费淑芬
一次,我拿了一只蓝底白花釉下彩的花瓶回家,颇为得意地要家里人猜是多少钱买的。我那位老先生不知是真的还是故意装腔,开口就说:“15元。”外甥女在一旁含蓄地接话:“我看不会这么贵吧!”而女儿却干脆地定了价:“不会超过5元钱!”真是“知母莫若女”,我是花3.8元钱买来的。因为瓶颈处有个小洞,却正好在花瓣处,不认真看不出来,也不大影响盛水。
作父亲的奇怪女儿怎么猜中的,女儿笑着回答:“我不懂得花瓶价格的高低,但是我知道不是便宜货妈妈不会买。”
以后,凡是我上街回来,有点喜形于色时,他们就会问:“又买到什么便宜货了?”大多总是有些收获的。
不过,我买便宜货,也是有着一定范围的,食品之类,决不买处理品便宜货。在菜场上,如果哪个菜摊主叫喊:“喏,倒担去,便宜点!”那我是绝对不买的,对这,我信奉“便宜无好货”的原则。而对衣物用品,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几百上千元一套的高级时装和十几二十元一套的处理衣衫,穿在身上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穿高级时装在人前神气一些罢了;要是身穿廉价品,同样自我感觉良好,不感到卑微,那不是一样吗?而且今年的廉价品,不也是去年前年的时装么?它也曾风光过,正像每个老年人都有过青年时期一样。再说,服装的过时也并不像人老那样无可挽回,也许几年后还会时兴起来。去年前年买一件的价钱,今年可买到两件或三件,真是何乐而不为呢?我就当作是去年买的今年才穿,不是落得捡这个便宜吗?因此,我的衣柜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赶得上潮流的衣服,也正像我这个人一样。
买便宜货,似乎也会成瘾,有时竟到了忍不住不买的地步。陪别人上街买东西,出门前下决心自己不买,结果被那些实在太便宜了的东西吸引,总还是会拖几样回来。这样,当然有时也造成了浪费。幸好这情况并不太多。倒是我买的便宜货,往往会博得左邻右舍的赞赏。于是,我会成为热心的导购。
童年时,曾读到过一则故事,是说海瑞做了官后家中仍很穷,他妈妈非常想要一支金簪,他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后来只好叫木匠削了一支,外面镀上金粉送给妈妈,并对她说:“人家知道你是海瑞的妈妈,不会怀疑它是假的。”后来不小心被贼偷了去,这秘密才拆穿了。
我十分拥护海瑞的做法,与其苦熬苦省积起钱来买金簪,不如用木头削一支同样派了用场。
当然我的想法不会为现在的时髦人接受,更会使一些商店老板生气,如果大家都这样,还到哪里去赚钱?不过我并没有希望人家像我这样,因为归根结蒂,这不是什么好习惯,而是穷惯了的后遗症。